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五章 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2)


  就在晉北戰役期間,7月22日,關向應在延安病逝。關向應是賀龍「一生中最真摯的戰侶」。賀龍在《哭向應》一文中說:「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難。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陝邊,酷暑炎天;湘鄂邊、湘鄂川黔、雲貴川、甘陝、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晉綏,出河北,幾萬里長途征戰,入死出生。無論在戰場上、工作中,也不管在蘆廬草舍、大廈高堂,我記不出何時不在一起,何戰有所分離。」這樣一位戰友的離去,對他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悲痛、思念長久縈繞著他。在追悼會上,賀龍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介紹關向應生平事蹟的講話,再也講不下去了。這在一個錚錚鐵漢身上是不多見的。這種真誠的悲哀,在賀龍心裡一直延續了多年。

  不久,王震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從中原突圍,歷盡艱險,回到了陝甘寧邊區。賀龍十分高興,立即致電王震表示慰問。此時,他正在為開拓晉西南動腦筋。晉西南是閻錫山的老地盤,開拓這個地區,不僅可以拱衛陝甘寧邊區,而且對鞏固太嶽和晉綏解放區都有重要意義。王震回來,打開了他的思路。9月5日,他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建議三五九旅南下支隊進駐呂梁地區,開拓晉西南。軍委立即表示同意。10月初,王震率部到達離石,被任命為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待到國民黨軍佔領了張家口,賀龍更深切地感到,今後的仗將越打越大。晉綏主力部隊目前分為兩個野戰軍的狀況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他和李井泉商量之後,報經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撤銷晉北和晉綏野戰軍,將晉綏野戰部隊組成3個縱隊:三五八旅、獨一旅組成第一縱隊,張宗遜任司令員,廖漢生任政委;三五九旅、獨四旅組成第二縱隊,王震任司令員兼政委,彭紹輝任副司令員,羅貴波任副政委;獨二旅、獨三旅、獨五旅組成第三縱隊,許光達任司令員,孫志遠任政委,賀炳炎任副司令員。與此同時,賀龍又籌建了晉綏軍區軍政幹部學校,自兼校長。他說:「從一定意義上說,打仗主要是打幹部,沒有好的幹部,不會有好的部隊。為了粉碎蔣介石的內戰陰謀,必須培養大批幹部,這是關係仗打得好打不好的一個重要問題。」

  甘挑重擔

  1947年3月,由於全面進攻解放區嚴重受挫,蔣介石被迫在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東北等戰場轉為守勢,集中兵力對山東和陝北實施重點進攻。在西北,國民黨軍集中了34個旅25萬人,準備入侵陝甘寧解放區,攻佔延安,摧毀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中樞。蔣介石以第一戰區胡宗南集團主力整編第一軍、整編第二十九軍以及整編第十五師、第三十八師各一部共15個旅由南向北實施主攻;以西北行轅所屬馬鴻逵、馬步芳的整編第十八、第八十一、第八十三師由銀川、同心、鎮原一線向東;以晉陝綏邊區總部所屬第二十二軍由榆林向南,配合胡宗南部作戰。

  這時,在陝北,解放軍只有4個野戰旅,約1.7萬人,和3個地方旅,在敵我兵力對比上,處於絕對劣勢。陝甘寧地區雖然地瘠民貧,資源缺乏,但是,經過中國共產黨多年治理,群眾覺悟和組織程度很高,對戰爭有準備,群眾條件很好;陝北高原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複雜,回旋餘地大,有利於輕裝野戰。根據這些情況,中共中央確定解放軍在陝北作戰的基本方針是:誘敵深入,必要時放棄延安,與敵人周旋於山區,陷敵於疲憊、缺糧的困境,然後,抓住戰機,集中兵力,在運動中逐次殲敵,將胡宗南集團牽制在陝北戰場。

  陝北面臨大戰,誰來統率這個地區的部隊呢?陝北部隊隸屬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按慣例應由聯防軍司令員賀龍指揮,但是,他已於1945年8月受命兼任晉綏野戰軍司令員,目前仍在晉綏前線。因此,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彭德懷從防衛延安的主要方向南泥灣檢查防務歸來,即向毛澤東提出:「在賀龍同志未回延安之前,陝北幾個旅加上後勤人員也不過兩萬來人,是否由我暫時指揮?」毛澤東表示:「很好。」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組成西北野戰兵團,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陝甘寧地區的野戰部隊及其他一切部隊統歸彭德懷和副政委習仲勳指揮。

  黨性很強的賀龍,擁護這一決定。他一貫認為:「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我帶的軍隊,別人也能帶。軍隊要聽党指揮嘛!」就在1946年11月上旬,賀龍剛剛把晉綏的全部野戰部隊編成3個縱隊,中共中央軍委即來命令,調其一縱隊西渡黃河,保衛邊區。賀龍二話沒說,親自到一縱隊駐地,動員部隊愉快地服從命令,執行保衛邊區的光榮任務。1947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又下令調晉綏二縱隊開赴陝北。賀龍照樣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送王震部過了黃河。後來,賀龍還讓人捎話給一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說:「你們的任務很光榮,毛主席在陝北,要保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全。要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聽彭老總的指揮,這樣才對得起黨和人民。」

  3月19日,解放軍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領導機關一部分撤到晉綏解放區。這裡一下子成了西北戰場的後方。此時,賀龍深感自身任務的艱巨:他統率的部隊僅有1個野戰縱隊、1個騎兵旅以及10餘個地方團隊,既要保衛和鞏固晉綏解放區,又要為陝北戰場輸送人員、物資,保證中央和陝甘寧邊區在晉西北機關的工作與安全,還要配合友鄰解放區作戰,保障中共中央與各解放區的交通通暢,任務確實不輕。但是,擔子再重也得挑呀!而且,就他的性格來說,擔子越重,他越高興。3月底,周恩來到達山西臨縣三交鎮會見賀龍,向他傳達了中共中央棗林溝會議決定:成立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河北;組成以葉劍英、楊尚昆為首的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留駐晉西北;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工作。周恩來與賀龍研究了中央機關來晉人員的去留問題,決定少部分回陝北,擔負急需的工作,一部分隨劉少奇去河北,一部分留晉西北。周恩來對賀龍說,中央機關來河東的人員、單位一大堆,還有許多老同志、婦女和孩子,事情很麻煩,一切要依靠你來安排。賀龍說:你放心,我親自負責,保證他們的吃住和安全。周恩來含笑點頭。他回到陝北以後,向毛澤東彙報說:「中央機關到河東以後,賀老總親自作了安排,安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賀龍一直很擔心毛澤東、周恩來他們的安全。他向周恩來的警衛員作了詳細的詢問。在談到周恩來從陝北到晉西北這一路上的情況時,賀龍問道:「你們帶的什麼武器?」警衛員說:「老總,我們只帶了兩支短槍。」賀龍一聽,立刻板起了臉:「那怎麼行呀!短槍射程太近,火力又弱,萬一路上遇到敵人,你們怎麼辦?」警衛員未作回答。賀龍說:「我給你們每人1支卡賓槍和幾百發子彈,你們要好好保護周副主席。」

  這時,彭德懷正將陝北解放軍主力隱蔽集結于延安東北地區,伺機殲敵,急需補充彈藥。5月10日,他致電賀龍求助。賀龍同李井泉商量後,急送各種炮彈2000發去陝北,此後,他又下令後勤部門送去了3批武器彈藥。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為此專門致電感謝。

  從這件事情上,賀龍預見到,今後,西北戰場對武器彈藥的需要量相當大。從哪裡來呢?除了從敵人手裡繳獲以外,就得靠其他解放區支援了。晉綏既已成為陝甘寧的後方,理應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晉綏地區的軍事工業,規模不大,條件也差,尤其缺乏技術人員和各種儀器、機械。要有效的支援陝北戰爭,必須發展軍事工業,擴大軍火生產。他想到陝甘寧邊區也有軍工企業,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搞起來的,其中有不少人才。目前,他們在陝北已無法正常生產,為什麼不把兩個地區的軍事工業合在一起呢?這樣,既能使陝甘寧邊區那點家業不致在戰火中被破壞,又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擴大生產,豈不是兩全齊美的事!這時,聯防軍軍工局長李強撤到河東來了。賀龍立刻向他徵求意見。李強很高興,認為賀龍的想法很有道理,極力支持。於是,賀龍專電習仲勳,提議將河西的軍工廠全部遷到河東,集中兩區軍工力量發展軍火生產,以支援西北地區長期作戰。習仲勳將此事告訴了彭德懷。彭德懷覺得賀龍的想法很有戰略眼光,也大力支持。彭、習聯名致電賀龍,表示完全同意,並請賀龍全權負責。不久,聯防軍軍工局副局長李頡伯奉命率延安軍工人員攜帶設備來到河東。賀龍任命蔣崇璟為晉綏軍區工業部部長,李頡伯為第一副部長,具體負責擴大軍工生產。此後,晉綏軍事工業得到了相當發展,到1948年已有14座工廠,1所工業學校,3500多名職工,年產山炮彈4000餘發,兩種型號的迫擊炮彈7.5萬發,手榴彈100萬餘枚,各種炸藥20多萬斤,子彈15萬發,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