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四章 保衛抗戰勝利果實(4)


  24日晚8時,攻擊開始。主攻部隊勇敢機智,迅速佔領了制高點,而後,穿插分割,逐一殲敵。他們充分發揮了夜戰、近戰的特長,戰鬥發展異常迅速。

  戰鬥打了一夜,賀龍在指揮所裡一夜未眠。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他對警衛班的戰士們說:「你們呆在我身邊幹什麼?趕快去參加戰鬥。我現在用不著你們,一個人也不用!戰場上多一個人,勝利就會來得快一分,快去!」賀龍身邊的警衛人員都是從基層挑選來的共產黨員,誰不想上戰場去與敵人撕殺?首長一開口,一個個都奔向了槍聲最激烈的地方。當然,他們並沒有忘記留下幾個人保衛首長的安全。

  25日上午,戰鬥勝利結束,全殲新編二十六師4000餘人,俘虜了中將師長張士智,可惜,在押解途中逃跑了。何文鼎呢?戰鬥剛一打響就偷偷溜走了。然而,最令賀龍遺憾的是由集寧西撤的傅作義集團主力第一〇一師前來增援,雖然遭到了獨一旅的頑強抗擊,但是由於上面指揮不統一,獨二旅未能按時趕到,讓第一〇一師逃到歸綏去了。賀龍後來說:「如果獨二旅趕上來了,我們就打上一〇一師了。一〇一師沒有被殲滅,逃走了,傅作義守歸綏就增加了信心。」

  在賀龍用兵卓資山的時候,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指示說:「如傅固守歸綏,則先將包頭、五原、固陽佔領,逼傅部絕食突圍,然後殲滅之。如我能迅進,可能速占歸綏。」卓資山戰鬥勝利後,傅作義已將其主力撤到歸綏。聶榮臻與賀龍約定在卓資山以東的隆盛莊會面商定下步行動。10月26日,即卓資山戰鬥後的第二天,聶榮臻到達隆盛莊,然後,聶、賀一道進入卓資山。在這裡,聶榮臻與賀龍、李井泉就下一步行動作了研究。27日,他們又收到了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指示進一步強調:「此次作戰,必須達成殲滅傅頑主力之目的,應將我主力運動到傅頑陣地背後去,由西向東打,方可聚殲。」聶、賀根據當時敵我情況商定:先肅清外圍,合圍歸綏,再行攻城,並派一部分兵力西出包頭。顯然,這個決定的重點在於奪取歸綏,西進僅是一種配合行動,沒有充分體現中共中央軍委迅速西進、由西向東打的意圖。賀龍後來說:「本來,在卓資山戰勝敵人後,就應該按軍委指示早日西進,攻擊傅軍退路,消滅敵軍主力。在卓資山時,我沒有把軍委指示提出來與聶司令員討論,這要負一定責任。」

  ①賀龍:1947年5月在晉綏軍區建軍會議上的講話。

  聶、賀決定的圍攻歸綏的部署是:晉察冀野戰軍的冀察縱隊、冀晉縱隊沿大青山麓向西進擊,肅清平綏路以北之敵,從北面包圍歸綏;冀中縱隊從東面包圍歸綏;晉綏野戰軍主力肅清平綏鐵路以南至大黑河以北之敵,從南面和西面包圍歸綏;晉綏野戰軍的獨一旅、騎兵旅與冀察縱隊騎兵二團組成挺進軍,由王尚榮指揮,沿鐵路西進,截斷歸綏與包頭間的聯繫,相機奪取包頭。

  這時,傅作義已將其主力第三十五軍、暫編第三軍、新編騎四師等共2.4萬人集中歸綏,原偽蒙部隊扼守歸綏外圍據點。敵軍依城防守,以逸待勞,並不時出擊,給攻城部隊以消耗、干擾。經過在外圍的幾次激戰之後,雙方形成對峙狀態,歷時半月無進展。西進的挺進軍從11月1日至5日,連克兵州亥、察素齊、沙爾沁,殲敵5個騎兵團,直抵包頭城下。在包頭,傅作義集中第六十七軍等部共1.2萬人防守。挺進軍兵力不足,也與敵軍形成了相峙局面。

  賀龍在歸綏城西接到王尚榮的報告,甚為焦慮,經與聶榮臻商量之後,令三五八旅兩個團(缺一個營)由旅長率領增援包頭。11月11日,三五八旅趕到了包頭。

  包頭為綏遠第二大城,城牆堅固,又有日軍構築的鋼筋水泥工事,是一座堅城。逼近包頭的晉綏部隊企圖以全部3個多團的步兵儘快拿下它,在未充分掌握敵情的條件下,即於11月12日發起攻擊。攻入城內的4個營英勇戰鬥,奮力拼殺,與敵人展開激烈巷戰。但因兵力不足,在敵人猛烈反撲下,傷亡很大,彈藥耗盡,被迫撤出城外。

  當天,賀龍就接到了攻擊包頭失利的報告。他與聶榮臻幾經研究,決定由賀龍、李井泉率晉綏野戰軍全部和晉察冀部隊1個旅西進,奪取包頭;晉察冀部隊在聶榮臻指揮下,繼續圍攻歸綏。

  對此,中共中央軍委認為,奪取包頭是好的,但須集中力量。聶應著晉察冀主力與賀、李一同西進,留部分兵力控制歸綏。聶榮臻對這一主張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晉察冀部隊主力西進,圍城部隊即轉為劣勢,敵人必然乘機反擊,戰局有惡化的危險;主力全部西進,將分成歸綏、包頭、河套3個戰場,兵力分散,難以相互策應;沒有鞏固的後方補給線,糧食、彈藥無法補給。因而,他主張按原部署打幾仗,看情況發展,請中央軍委慎重考慮。

  中共中央軍委在11月22日的指示中雖然仍主張聶部西進,集中力量攻取包頭,但同時指出:「中央對於前方情況不瞭解,望你們根據情況實行之。」23日又指示說:「如果你們估計短期內沒有把握攻下包頭、歸綏,是否即將部隊撤到機動位置,相機再訂今後計劃。」

  賀龍是想傾全力攻下包頭,實現中共中央戰略意圖的。他在包頭東郊沙爾沁對部隊說:「我們先打下包頭,再打五原、臨河,抄傅作義的老窩,回過頭來再打歸綏、大同。」12月2日,第二次攻打包頭。晉綏野戰軍在零下十幾度的塞外嚴寒中,英勇作戰,表現非凡,但由於缺乏攻堅裝備,衣著單薄,天寒地凍,土工作業、排除障礙和部隊生活保障都遇到了很大困難,加之敵人已有充分準備,因而,激戰終日,未能奏效。

  這時,賀龍因長期勞累,膽囊炎復發,又患了重感冒,無法親臨第一線指揮,只能躺在床上關注著戰鬥情況。當他得知攻堅受挫後,反復思索,感到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攻城,將會消耗自己更多的有生力量,也沒有取勝的把握。這種仗不應再打,因此,他毅然決定停止攻城,撤離包頭。

  一個指揮員審時度勢,權衡得失,敢於及時作出擺脫困境的決策,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曾任過傅作義部第一〇一師師長、第三十五軍軍長的董其武將軍在全國解放以後,同賀龍談及綏遠戰役時說:「賀老總,你那時的指揮確實高明,很快決定撤退,不攻包頭了,那是非常正確的。如果再攻,也不好攻下來。因為我們的部隊工事裡生著火爐,槍炮口都標定了方位,是以逸待勞,又有優勢裝備,彈藥充足。包頭城一面是山坡高地,一面是平壩子。我們部隊據守在高處,給周圍城牆潑了很多水,一凍成冰,又滑又硬,不好接近,你們是很難攻下來的。當時,你下令撤退,非常英明。」賀龍聽了,笑而不答。

  晉察冀軍區部隊也於14日從歸綏附近撤圍,綏遠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歷時50餘天,雖未實現預定目的,但殲滅了1.2萬敵人,收復了綏東、綏南廣大地區,打破了國民黨當局控制平綏鐵路的企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