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年譜 | 上頁 下頁 |
1936年 四十歲(4) |
|
11月3日 在何家堡召開二方面軍幹部會議,由朱德報告中共中央關於集中一、二、四方面軍消滅胡宗南部的戰鬥計劃。 11月9日至11日 出席由朱德主持召開的第一、二、四方面軍指揮員會議,研究戰鬥部署。 11月18日 由3個方面軍領導人毛澤東、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朱德、周恩來、賀龍聯名頒發了《決戰動員令》。 11月21日至22日 指揮二方面軍配合一方面軍第一、第十五兩軍團和四方面軍一部於環縣以北的山城堡殲滅敵胡宗南部一個多旅。同時,紅二十八軍也擊潰向鹽池、定邊方向進攻的胡宗南部另一個旅。山城堡戰役的勝利,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扭轉了被動局勢。並且促使張學良、楊虎城與蔣介石的矛盾尖銳化和深刻化,進一步分化了敵人營壘。 11月25日 朱德、張國燾、彭德懷、周恩來、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一、二、四方面軍團以上幹部致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表示要「一致在中央和軍委的正確領導之下,領導全體指戰員堅決實行軍委的戰略方針和每一個戰役的任務。每個方面軍首先決心消滅攔阻我們抗日的蔣介石部隊,開展西北抗日根據地,爭取迅速增援綏遠直接對日作戰,來領導全國人民和影響全國各界各黨各軍各派走向抗日統一戰線,實現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我們堅決在黨中央及軍委的堅決領導之下,在三個方面軍全體指戰員勝利會合,一致團結,一致努力之下,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最大的勝利,一定能為全國人民團結的中心。最近我們已經給了胡宗南主力兩師以初步的打擊,我們將在運動的鬥爭中爭取偉大的勝利,並實現軍委的號召。」⑿ 12月1日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賀龍等19人聯名致書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⒀ 12月7日 為適應革命形勢的新發展,進一步加強對紅軍的集中統一指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命令,決定擴大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組織,賀龍繼續當選委員,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 12月12日 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在西安扣留了前來部署「剿共」的蔣介石,發動著名的「西安事變」。 12月15日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賀龍等15名紅軍將領發出《關於西安事變致國民黨國民政府電》,電稱:西安事變「實蔣氏對外退讓、對內用兵、對民壓迫三大錯誤政策之結果」。勸告南京當局「亟宜引為反省之資,而決不可負氣橫決,反而發動空前之內戰」,免使日寇坐收漁人之利。「人今已高舉其網矣。」「鄙人等心所謂危,不敢不告。」要求南京當局接受張、楊二氏的八項主張,停止內戰,罷免蔣氏,組織統一戰線政府,給人民以民主權利,釋放愛國人犯,把軍隊開到前線抗日。若能如此,我們「願率人民紅軍二十萬眾,與貴黨軍隊聯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戰場,為自由解放之祖國而血戰。」⒁ 12月中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為西安事變後的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在二方面軍進行了緊急傳達,並遵照黨中央命令,率二方面軍迅速從環縣的洪德城地區出發,經環縣城、慶陽城進到陝西涇陽的雲陽鎮地區,協助東北軍、西北軍準備反擊何應欽的「討伐叛逆」軍事行動。 12月24日 蔣介石被迫接受聯共抗日的條件。次日張學良送蔣回南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由國內革命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2月下旬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奉命率紅二方面軍移駐陝西富平地區整訓,擴大新兵2600余人。 * * * ⑿ 引自北京師範大學《人民的光榮》第4集第237頁。 ⒀ 見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來》上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89-790頁。 ⒁ 引自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來》上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91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