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功夫影帝·李小龍傳 | 上頁 下頁
二八


  有一次,導演設計一個訂鬥場面,李小龍所飾的加藤跟一名壯實如牛的歹徒搏鬥,加藤重拳擊他,他還挺胸坦然狂笑。最後青蜂俠和加藤兩人力鬥這歹徒,青蜂俠開槍結束他的性命。

  李小龍不等導演闡述完,馬上表示反對,說道:「這不是截拳道!東方武術不是老太太吃的奶油蛋糕,是鋼!是鐵!是颶風!是雷暴!」

  導演說:「這是劇情的需要,表現歹徒的頑強,青蜂俠和加藤最後制服了歹徒,就證明他們比歹徒更勇更強。」

  李小龍執拗地跟導演爭辯,他說:「我還沒學會用拳腳跟敵人搔癢,我只會搏殺!」李小龍的怪脾氣,使得那個欲在鏡頭中大顯身手的飾歹徒的演員十分不快,他說:「我不信你的拳腳這麼厲害!」結果,李小龍只一腳就把他端倒在地。

  導演不得不修正他的動作設計,強化了加藤驍勇的一面。

  李小龍的表現,跟一些初入好萊塢大門的演員很不同,他從不唯唯諾諾,對導演或明星演員唯命是從。他不斷地製造「麻煩」,卻又不是無理取鬧。

  青蜂俠和加藤都是夜間行動,打鬥多在黑暗中進行。李小龍對這種黑燈瞎火下的打鬥索然寡味,因為觀眾將看不到他的精彩功夫表演。李小龍向導演建議要增加黑夜的亮度,輔以燈光。他還認為要盡可能地把這種場面移到燈光下進行,因為現實中的黑夜不是絕對的黑,有星光月色,有路燈房燈,還會有城市之夜的巨大反光。他說:「打鬥場面說到底是給觀眾看的,觀眾看不清,不如不看,這部電視劇以何魅力吸引觀眾?如何才叫成功?」

  導演雖不快,還是有節制地採納李小龍的建議。好萊塢實行的是明星制,而不像歐洲一些國家實行導演制,一切以導演為中心,導演具有絕對權威。好萊塢的機制是圍繞明星演員轉的,編劇、導演、攝影等等,都圍著明星演員轉。好萊塢沒有演員絕對服從導演一說。李小龍雖不是明星,但他的氣質、演技、功夫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覷而把他當成初出茅廬者。

  導演和李小龍常常鬧得不歡,最後是製片人杜西亞出面調解,使得兩人達成共識,還算愉快地合作下去。

  李小龍是個功夫大師,同時還是個職業演員。因此,他不會一味地張揚自己的功夫,而無視電視的藝術規律及商業需要。李小龍也常常做出妥協。比如依照截拳道的實戰打法,數秒鐘內就可制服敵手,但這樣會使觀眾看不過癮。因此,李小龍不得不摻合一些「花哨動作」,既把打鬥場面弄得誇張奇妙,又延長了吊觀眾口味的暴力場面。

  * * *

  《青蜂俠》陸續播出,沒有引起轟動。但飾演加藤的李小龍,卻愈來愈受觀眾的青睞,他英俊靈敏,身手不凡,在劇中的表現,遠勝於飾主角青蜂俠的威廉士一籌。

  當時,美國一家電影雜誌分析了李小龍為什麼能夠喧賓奪主,搶去威廉士風頭的原因:

  一、李小龍的演技確實突出,看得出他不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

  二、李小龍來自中國,那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有其深厚的文化本質,同時又有一股令西方人看來迷惑的清新神秘氣息;

  三、《青蜂俠》電視劇中的武打鏡頭,一部分採用了中國的「功夫」技巧,在屏幕上,使西方觀眾大開眼界,李小太使出中國功夫,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李小龍雖獲得觀眾和傳媒的讚賞,但他們對電視劇本身卻不看好。為此,李小龍談了他的看法:「《青蜂俠》之所以不大成功,主要是劇作的態度太嚴肅了。有時實在該輕鬆些,但整個劇作自始至終都板起面孔來說教。」

  李小龍終於實現了進入好萊塢從事表演的夢想。他沒有名聲大噪天下知,卻已取得可喜的業績。他的最終目標是做世界級的功夫明星,這條路不平坦,充滿艱辛,並且漫長。

  〖第九章 功夫哲學 無形無法是為道〗

  他的功夫堪稱哲學的藝術。他是個「功夫超人」,他大言不慚地說:「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他的截拳道石破天驚,幾乎宣判了中國傳統功夫的 死刑!截拳道是怎樣的?

  沒有「功夫的李小龍」,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李小龍」。大凡看過他的功夫片的人,不禁會問:這小子功夫究竟如何?說他打遍天下無敵手,只是他功夫的外在表現;窺其內涵,他的功夫堪稱哲學的藝術。

  李小龍13歲起開始習武。這之前,李小龍雖好勝好鬥,被街童視為拳頭大王,但實際上是武俠小說常提及的下三濫的「爛仔」伎倆。

  13歲至18歲離港期間,李小龍拜詠春拳傳人葉問為師,苦習詠春拳,並夥同師兄弟四處挑釁講手。他年輕浮躁,滿足於克敵的招數,很難靜下心來悟道,他的沉思也多限於對招數的回憶和心演,功夫哲學基本與他無緣。

  功夫大師都經歷武術、武道兩大階段,武道是武術與哲學的神會妙合。而通常的武師,只停留在武術招數的表層。

  李小龍的功夫,進入「道」的境界,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李小龍自小好沉思,所沉思的內容,也必然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由幼稚到成熟,由膚淺到深沉。

  李小龍好孤獨,武道是孤獨者的結晶。在中國古代,無論學文習武,若想悟道得果,通常都得逃避風塵人寰,隱居苦修。而李小龍一直生活在繁華的香港及美國的城市,一直與芸芸眾生相伴相息,但他內心卻是孤獨的。

  一個人是否孤獨,不是看他周圍有沒有人,而是看他的思維是否跟周圍的人一樣。

  「道」又是逆境中的產物。李小龍赴美以後多坎坷,種族歧視及事業上的波折使他壓抑且憤懣。他不是個安貧樂道、易於滿足的人。別人認為他很成功,他卻認為與自己的目標相去甚遠。他是個勇於向自己、向社會挑戰的人,他的逆境是在不斷地追求之中產生的逆境。逆境中的他,更渴望自我強大,沉醉于武道的更新更深的求索。

  李小龍在大學裡學的是哲學,哲學是關於人生與世界的學問,這促使他自覺地對武術進行哲學意義上的思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