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功夫影帝·李小龍傳 | 上頁 下頁


  日本正式對美英宣戰。在港的500名中國士兵和兩個營的英軍同入侵的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1日,中英混編的守軍軍官全部戰死,士兵所剩無幾,被迫從九龍撤至香港島。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於日本的鐵蹄之下。

  港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通貨膨脹,糧食匱乏,人們紛紛逃往臺灣、澳門等地避難。香港人口,從160多萬銳減至60萬。李海泉一家沒走,他已經舉家出過遠門,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相信佛祖,佛會保佑家人的平安。

  李小龍的童年是在急劇的動盪中度過的。他年幼,不諳世事,戰爭對他成年後的成長,未形成什麼影響。當時的李小龍營養不良,卻活潑好動,且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用來或嚇唬小孩的靈丹妙藥是說:「日本飛機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不動。此方對李小龍則不靈,他照常撒野。有一次,他竟爬到三樓頂層,站在走廊的牆上,揮拳對著低空飛過的日機叫駡。據與李家為鄰的長輩回憶,何金棠嚇得一臉蒼白,李海泉氣惱地打他的屁股。李小龍仍頑性不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翌日,英國太平洋艦隊駛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港督府上的太陽旗換成米字旗,香港又恢復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戰後,香港重建家園,步入經濟恢復期。港英政府對大米實施配給制,並對主要副食品進行限價。港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逃離的人們紛紛重返家園。至1949年,因戰局變化,大批的大陸人湧入香港,造成香港人口急劇膨脹,超出戰前的總人口數。

  戰後,李家在九龍定居下來。父親、母親、姐姐姬格蕾絲、費芙、哥哥彼得(李忠琛)、弟弟羅勃特(李振輝),全家共七口人。50年代,父親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粵劇丑角,收入漸豐,加之母親何金棠出身名門,李家屬香港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穩定且安逸,卻又常因小鳳而鬧得不得安寧。

  李小龍的哥哥,後任香港皇家天文臺助理台長的李忠琛,回憶起李小龍童年的生活,有這樣一段敘述:「每當他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他一定是病了。他好玩好動,永遠在跳著、說著。

  他還喜歡惡作劇,耍弄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對象由家人至僕人差不多無一倖免。

  「他雖然胡鬧,心腸卻很好。曾有一日他憑窗看街景,突然間發足奔出大門,全家都為他這舉動愕然,當大家走到窗前看他又在搞什麼新花樣時,卻原來有一個盲人在過馬路,而馬路前面剛在修路,掘了一個大洞。李小龍恐怕那盲人失足掉下地洞,故見義勇為,引領他過路。」

  尤其使家人擔憂的是,李小龍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鄰里,還有不認識之人來李家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兒子。李小龍倔強道:「我打的是壞人!」

  且不論兒子「動武」是否有理,父母皆是信教之人,恪守「與人為善,自律其身」的信條。他們不能容忍兒子這般胡鬧,多方管束。

  事實證明,父母無法管束住這匹驁烈不羈的小野馬,便隨他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十九歲的李小龍,漸成了九龍街頭遐邇有名的「飛仔」(阿飛)

  〖第二章 踽踽獨行 初涉影壇好風流〗

  他是個學業不良的差學生,卻是個敬業若神的兒童演員。他6歲步入影壇,漸成為紅極一時的童星。他英俊瀟酒,舞姿翩翩,引無數少女神癡意迷,傾倒折腰……好一個風流浪子!

  1946年9月,6歲的李小龍進入拉薩爾書院小學部就讀。拉薩爾書院是小學部至高中部俱全的學校,是香港屈指可數的名牌學校,學生家庭多為貴族、富商及社會名流。

  中國人習慣把望子成龍的希望寄託在讀書上。大兒子李忠琛勤勉好學,李海泉指望李小龍能像他哥哥那樣在學業上出類拔萃。

  但是李小龍卻使父親大失所望。

  李小龍早慧早熟,卻厭惡讀書,校方的紀律使好動的他比坐牢還難受。他從不肯在讀書上下功夫,學業十分糟糕。比較而言,他喜歡歷史、美術、文學等科目,對數學等理科則恨之入骨。他母親何氏說他一直到10歲,算數目還只會數到十為止。由於李小龍在校的「惡劣」表現,好幾所學校都要求他退學。因此,李小龍轉過多所學校才勉強讀完初中。

  一位教過李小龍的先生回憶當年的情形道,他絕沒想過李海泉的二公子以後會成大器。李小龍性格孤傲怪僻,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他學業差而倍受同學歧視,他用拳頭教訓過塊頭遠比他大的同學,同學們轉而憎恨他,對他敬而遠之。

  因而李小龍在學校沒有親密的朋友。他上課尤其寂寞無奈,下了課一人獨處,要麼沉思,要麼雙眼耽耽地盯著同學,如一頭孤獨的狼崽。然而,同學終不敢小艦他,他是童星。隨著他所演電影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戰後是香港電影神奇發展的時期,尤其進入50年代,由於大陸藝員的加盟,香港電影無論數量質量均有長足的進步,成為大陸外華人世界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看電影是港人娛樂消費的主要方式,演電影自然是一件十分榮耀之事。

  李小龍演電影與讀書截然不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良好的素質。李小龍之所以這般幸運,全是他父親的關係。李海泉除了演舞臺戲,還參與拍攝粵語電影片,跟影壇的人稔熟。那時,李小龍五兄妹都有機會在銀幕上跑龍套露臉,而以李小龍表演天賦最高,因此,也只有他後來成為演員,並且是名演員。李小龍演電影與他上學讀書是同一年,由父親朋友的舉薦,李小龍進入電影圈演童角。

  李小龍首次在銀幕亮相還可追溯到6年前,那是他出生不久,地點是美國好萊塢。因倫理片《金門女》需要一名東方嬰兒。導演非常偶然地看到李小龍,便向李海泉商議請他兒子客串演出。嚴格地說,李小龍不算演電影,而是搬上銀幕的一件有生命的道具。

  李小龍成名後,不少人稱他自小就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或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只能說是其中因素之一。李小龍先後在20部影片中飾演童角。那時的他,離職業演員之路還十分的漫長和艱辛,有時非常渺茫。

  李小龍作為童星演的第一部電影叫《人之初》。影片由一戶三口之家而演繹出一個故事。銀幕上的父親,是個誠實、勤奮的小職員;而母親卻十分輕浮,嗜賭為命,常把家中的積蓄搬到麻將臺上輸個精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