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石評梅傳 | 上頁 下頁
四三


  但是,風起雲湧的革命勢力,迅速形成各種同盟,奮起反抗北京軍閥政府。

  在廣東領導國民革命的孫中山,還在曹錕就任賄選總統的時候,就已經通電聲討曹錕,並且與奉系的張作霖、浙江皖系的盧永祥聯繫,希望共同進行倒直運動。後來,通過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和盧永祥之子盧小嘉在瀋陽舉行的所謂三公子會議,事實上形成了孫、張、盧反直陣線的三角同盟。

  9月3日,浙江戰爭爆發,張作霖立即通電聲援盧永祥,並且把奉軍編成戰鬥序列,待命出征。吳佩孚也由洛陽回到北京部署軍事,第二次直奉戰爭,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

  在這緊急關頭,在吳佩孚的直系部隊內部,迅速形成了馮五祥、胡景翼、孫岳的聯合反吳的三角同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發動了北京政變。

  ①盧永祥(1867~1933)山東濟陽人。字子嘉。原為曹錕舊部,後投靠段祺瑞,歷任皖系軍閥師長、浙江督軍等職。1924年江浙戰爭中,任浙滬聯軍總司令,戰敗後逃亡日本。第二次直本戰爭後,段祺瑞上臺,又任蘇皖宣撫使。後被奉系擠下臺。1933年病死天津。
  ②胡景翼(189~1925)陝西富平人。字笠僧、勵生。1910年加入同盟會。1921年任吳佩半部師長。後依歸馮玉祥部,曾隨馮玉祥參加第一、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10月「北京政變」發生後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後被段祺瑞政府任命為河南督軍。1925年4月病故。
  ③孫岳(1878~1928)河北高陽人。字禹行。早年加入同盟會。曾被南京臨時政府任為第十九師師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北伐第一軍司令。後任直系軍官教導團團長,曹鋁衛隊旅旅長,大名鎮守使。1924年參加北京政變,任國民軍聯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等職。1928年在上海病逝。

  馮、胡、孫,都是受吳佩孚排擠的。

  北京政府,在吳佩孚的提議和威逼下,把馮玉祥從河南督軍的位置,調到徒有虛名的陸軍檢閱使的職位,駐軍北京南苑。

  1913年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時,孫岳曾任北伐軍第一路總司令;直皖戰爭時,任直隸省義勇軍總司令。但是因為受吳佩孚的壓抑,戰事結束後反被任為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兼大名鎮守使。孫對吳早就不滿。

  胡景翼早年參加同盟會,與孫中山有直接關係。吳佩孚曾調他南下打孫中山,胡不肯。吳便在軍餉上卡胡的脖子,使胡處境困苦。因此胡景翼早已暗中生了嘩變之心。

  1924年9月,有一天,孫岳到南苑為馮玉祥新建的昭忠詞落成致祭。馮對孫說:「我們一定把曹錕、吳佩孚這批禍國殃民的混帳東西,一股腦兒推翻。不然,如何對得起犧牲了的官兵,更如何對得起創造民國的先烈!」

  孫岳一聽,振奮異常,當時表示:「你要是決定這樣幹,我必盡全力相助,聽你指揮!」

  言語誠懇,態度堅決。

  孫岳把馮玉祥要舉事的行動,向胡景翼一說,胡立即派嶽維峻去北京見馮玉祥,表示絕對服從馮的命令。

  ①嶽維峻(1883~1932)陝西蒲城人。原為胡景翼部屬。參加馮、胡等發動的北京政變。1931年在進攻紅軍根據地時被紅軍俘獲,次年被處決。

  於是,馮、胡、孫,達成三點秘密協議:第一,吳佩孚對奉作戰,我們誓死反對。第二,如果政變成功,必須迎請孫中山北上來主持大計。他是中國唯一革命領袖,應當竭誠擁護,否則我們就是爭權奪利,就不是真正的革命!第三,我們既然下定革命決心,就必須嚴整軍紀,真正做到不擾民、不害民,和幫助民眾,否則革命不能成功!至此,馮、胡、孫的三角同盟亦告形成。

  1924年9月15日,奉軍開始向朝陽、山海關進兵,曹錕、吳佩孚的北京政府發市了對張作霖的討伐令。馮玉祥18日被任為第三軍總司令,命他即刻率兵北上,出古北口,趨赤峰,與奉軍作戰。可馮玉祥拖到21日,先頭部隊才出發;最後鹿鐘麟的旅,24日才開拔完。一天前進80裡,然後又往回折60裡。10月1日才到古北口,11日才進駐灤平。12日,吳佩孚到山海關前線督戰離開了北京。馮玉祥立刻宣佈班師回京,推到曹吳!

  ①鹿鐘麟(1883~1966)直隸保定人。字瑞伯。1924年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擔任京畿警衛總司令、國民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等職,奉命驅逐溥儀出宮。曾任國民黨五屆、六屆中委。建國後任國防委員會委員。

  馮玉祥的部隊10月21日開始班師,向北京進發。數萬之眾,行如流水。鹿鐘麟的先頭部隊22日就到達了北苑,創造了一晝夜行軍200裡的空前速度。

  鹿鐘麟率隊於夜裡十二點到達安定門。鎮守北京城的孫岳大開城門迎接入城,天亮以前,把所有的交通要道全都封鎖,包圍了總統府,把曹錕囚禁在中南海的延慶樓裡,控制了整個北京城。

  馮玉祥舉行的北京政變,在一夜之間,不放一槍,不耗一彈,在寧靜的深夜,雞犬不驚,民眾不知,連曹錕和政府的要員尚在夢中,便政變成功。直到第二天清晨,城內居民看到通衢要道,遍佈佩戴「不擾民、真愛民、誓死救國」臂章的士兵,才知道發生了重大事變!

  馮玉祥23日到達北苑,立即召開軍事政治會議,決定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考慮孫中山來京尚需一段時間,於是先請段祺瑞出面維持。早已暗中窺視北京寶座、野心勃勃的段祺瑞,受此邀請,正中下懷!

  緊接著,馮玉祥將軍又在南苑舉行了有中外記者參加的閱兵式,「京報」記者邵飄萍應邀參加。馮、邵一見如故,無話不談。邵飄萍建議馮玉祥赴蘇聯學習,並建議他立即與南方革命力量取得聯繫,將部隊改為國民軍。馮玉祥聽後很激動,急忙握住邵飄萍的手,連呼:對,對!

  不久,馮玉祥親筆下聘書:「特聘邵飄萍先生為本署(即指西北邊防督辦署)高等顧問」。

  孫中山接受邀請,於11月13日自廣州出發,起程北上。孫中山尚在來北京途中,段祺瑞和張作霖便於11月21日、24日先後到京。段祺瑞24日就任臨時執政,馮玉祥25日便被迫提出辭呈,發出下野通電,避居京西天臺山。

  馮玉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功的舉行了北京政變。又以比「迅雷」更快的速度,被擠出了北京城,這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

  避居京西天臺山的馮玉祥,仰天長歎:前門趕走了一隻狼,後門引進了一隻虎!

  11月下旬,有一天,評梅校改完了《梅花小鹿》詩集,果然約了小鹿到雨華春吃螃蟹。

  這是一個菊花含笑楓葉如火的深秋,是馮玉祥趕走了吳佩孚,迎來了段祺瑞,自己空著手離開北京的日子。街上,鹿鐘麟的警備軍警,扛著槍,排著隊,在巡邏;馬路上,仍舊看得見政變時的標語紙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