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草明(4)


  七

  齊齊哈爾,是中共東北局西滿分局所在地。隊伍到達後,古老被留下擔任西滿分局副書記。她和其他人到了哈爾濱。一兩天后,陳雲動員從解放區來的幹部到農村去搞土地改革,把東北建成解放全中國的大後方。

  她因病暫時不能下去,急得要命。林楓勸她先養好身體,並分析說,形勢已經發展,今後是城市領導農村,作家應該熟悉城市,熟悉工業,熟悉工人。又告訴她:「你不如到鏡泊湖發電廠去看看,那裡搞得很好。」

  在中蘇友好協會編了一兩期青年刊物後,她奉命去接收哈爾濱郵政局,幫助那兒的工人鬥糧霸、辦食堂,直到建立工會才離開。

  1947年初,她到了鏡泊湖發電廠。有了龍煙鐵廠接觸工人的經驗,這次就順利多了。這個廠的工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多數人只念過幾年書,有的不識字,個別人還供菩薩。生產很緊張,她到運轉室看工人操作,利用業餘時間幫助工人搞文化活動。她教語文、算術、唱歌,也講故事,講黨史,講紅軍長征……工人需要什麼,她就教什麼,沒有教材,只好搜索記憶,現編現賣。

  她給工人當老師,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模範事蹟也哺育了她。她請那個自覺護廠、修復機器的老孫頭談談自己的事蹟,他怎麼也不肯,卻盡說別人幹得如何好、如何多。這種無私的集體主義精神,深深感動了她。她出生在手工業的小鎮,又在城市長期生活,所以喜歡工業。離延安以來,曾先後同宣化和哈爾濱的煉鐵工人、郵電工人工作過一個時期,現在又到鏡泊湖發電廠,她更愛上了工廠,愛上了它的主人——工人。把自己的筆奉獻給他們,這是她的夙願。

  半年後,她帶著搜集到的很多素材,回到哈爾濱,但沒有馬上動手寫作。她看到劉白羽從前方回來寫的《無敵三勇士》、《火光在前》和周立波參加土改後創作的《暴風驟雨》,覺得別人的作品裡都有敵人,有敵我矛盾,自己在工廠裡沒有發現敵人,這怎麼成?她躊躇了。這時,正好東北局婦委調她去工作,就暫時擱下了寫作。

  1948年,她請了三個月的創作假,著手寫作以鏡泊湖發電廠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原動力》。這時,適逢哈爾濱正籌備全國第六次勞動代表大會。籌委會宣傳出版部的同志,聽說她寫了一部關於工人的小說,便督促東北書店把書趕印出來,贈予代表們人手一冊。

  《原動力》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的鬥爭生活為題材的重要作品。小說描寫玉帶湖水電廠在日本投降時,搞了一次破壞,國民黨的接收大員逃跑時,又想炸掉電廠,老工人孫懷德巧妙地哄騙了「大員」,保住了機器。但「八路國家」新派來的王經理,只信任自己帶來的積極分子陳祖庭。陳又看中「三朝元老」、「能說會道,溜鬚拍馬」的佟金貴,把老工人孫懷德等人撇在一邊,結果第一次修機失敗。在嚴重的教訓面前,王經理終於醒悟,改進了工作作風,充分發揮並調動了廣大工人群眾的積極性,日夜搶修,又粉碎了土匪企圖利用慶功會破壞電廠、殺害幹部的陰謀。電廠終於發出強大的電力,城市、工廠、農村大放光明。水電站的原動力是水,而作者所歌頌的原動力是工人階級。

  《原動力》的問世,是她走與工農兵相結合道路的碩果。從《原動力》開始,她的創作活動進入了最高峰。各界對這部作品頗有好評。有人把它稱作中國的《士敏土》。有的評論說:「我們看到以顯示中國無產階級建立新世界的無可比擬的強力主題的順動力》出現時,我們不能不熱烈的歡呼!」(1950年1月16日《光明日報》)老一輩的作家亦交口稱讚。郭沫若給她的信說:「以女性的纖細和婉,把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茅盾認為:「《原動力》寫出了典型環境的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

  高度的思想性,典型人物的塑造成功和表現手法上的自然樸實,尤其在工業落後的解放初的中國,文學家對工人遠不及對農民和其他階級熟悉,真正生動地描寫工人階級的作品還不多,《原動力》使草明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工業題材的拓荒者,從而也確立了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她有一個信念,寫工人的書要讓工人看懂,所以儘量寫得通俗、明白、淺近、生動,竭力避免寓意的、暗示的、要人揣測的描寫,用大眾化的語言代替早期作品中艱深、隱晦的知識分子腔。可以說,從《原動力》開始,她的這種創作風格就形成和確立了。初稿脫手後,她急忙拿給就近發電廠的工人們看。小學程度的工人都看懂了。她真高興啊:「好像走了許多路的人,一旦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門牌一樣。」

  她同時期的作品還有《延安人》、《女區長》、《今天》、《婚事》、《新夫婦》、《沙漠之夜》等短篇小說和散文。

  八

  1948年11月初,瀋陽解放的第三天,她隨婦委進入冷槍橫飛的瀋陽市內。她不去毛紡廠、自行車廠,而選定了直接為大軍南下服務的皇姑屯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

  皇姑屯工廠的先進工人,以高漲的熱情,為運送大軍進關解放全中國,苦幹了十三個晝夜,修復了廢棄的火車頭,路局命名為《北平號》。《東北日報》記者來採訪幾個先進人物時,他們卻說:「你們不要提我們的名字,一提,別人會說我們想出風頭,要提中間的,使落後的人容易轉變思想,能跟上來。」工人階級這種一切從革命利益出發的優秀品質,再次激發了她的創作熱情。利用到大連住療養院養病的機會,她背著大夫和護士進行寫作。經過五個月的時間,1950年3月,長篇小說《火車頭》脫稿了。

  《火車頭》以修復火車頭為主線,歌頌了工人階級不屈不撓搞科學試驗和高漲忘我的勞動熱情。重在表現「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這一思想主題。

  在瀋陽的六年,她還寫了散文《開到南京去》、《死車復活賽新車》等及短篇小說《在祖國的土地上》、《愛情》、《咱們生活裡的一件事》

  她還參加慰問援朝志願軍及傷病員、反對美帝細菌戰的調查工作,寫下不少有關的報道。從1952年到1953年,並曾主持中國作家協會東北分會的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