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鄧小平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農民的兒子〗

  1904-1920年

  鄧小平本名鄧希賢,參加革命後才取名鄧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中國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農村,農曆是七月十二日。鄧小平本人年輕時一直使用這個出生日期。根據20年代的記載,他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所登記的出生日期也是7月12日。

  鄧小平的父親叫鄧文明,是一個小地主。母親淡氏,是鄧文明的第二個妻子。他們居住在距廣安縣城幾裡遠的牌坊村。廣安縣位於四川省的東部,這裡遍佈著小山和小溪。鄧文明擁有大約10公頃土地,在好的年份,足能收穫10噸糧食,廣安是一個相當大的地方,擁有幾幹戶居民,但是這裡不是四川最繁華的地區。四川的動脈長江,從西南穿越全省流向東北,途中匯合了不少支流。廣安坐落在長江的支流嘉陵江邊,但距河谷還有很長的距離。廣安距省會成都二百多英里,要繞過幾座綿亙的山脈,距最近的城市重慶也有一百英里。

  在鄧小平出世二百年以前,鄧文明的祖先從華南移居四川。他們本是客家人。客家人是漢族的一部分,原居住在中原,後來遷移至南方,在這之前的幾個世紀裡,他們的情況還是神秘的。客家人所講的方言和所保持的風俗習慣,與中國南方當地的其他漢族人和非漢族人都不同,然而,鄧家或許在遷至四川前就已經放棄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到了18世紀初更加可以肯定。因為此時鄧家出了一位名人,他在朝廷裡做了大官。這個人叫鄧時敏,在乾隆時當過翰林、大理寺正卿。1774年鄧時敏告老還鄉。他死後不久,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村口建起了一座牌坊,上面雕刻著皇帝的御筆,這個村子從此就改叫牌坊村了。「文化大革命」中,這作為鄧小平的罪狀,村子被改名為反修生產隊,牌坊也被搗毀。儘管後來村子又恢復了原來的名字,但牌坊卻沒有重建。

  鄧文明是個精力充沛、樂觀向上,喜歡社交的人。在鄧小平離開家以後的生活中,鄧文明一度曾成為廣安縣及其周圍地區有影響的人物,指揮過幾百人的民軍。牌坊村那些還記得他的老人對外國遊客介紹說,鄧文明樂於同人交往,在調解地方爭端時處事公道。在家裡,他嚴格而又謙和。他對孩子們的訓戒是嚴厲的,但當孩子們犯錯誤時,他仍願意傾聽他們的陳述。他生前沒有照片,人們記得,他中年時謝頂,蓄著大鬍子。鄧小平倒一直沒有謝頂,但他似乎繼承了他父親的性格——自信、有抱負、處事果斷。

  鄧小平的母親並不引人注目。當鄧文明確定第一個妻子張氏不能生育時娶了淡氏。淡氏的娘家家境可能很不錯。她嫁到鄧家時的嫁妝是一張雕刻精巧並上了紅漆的大紅木床。這樣的嫁妝,貧窮的父母是提供不起的(鄧小平就出生在這張床上。80年代在鄧文明的舊居裡仍能看到它)。淡氏為鄧文明生了四個孩子,鄧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個兒子中最大的一個。後來,大概在1920年鄧小平離開家之前,淡氏變得體弱多病,20年代後期她便去世了,據說死於結核病。設人寫過成講過她同她的孩子們的關係,所以很難推斷她對孩子們有什麼樣的影響,或者說孩子們對她怎麼樣地依戀。

  鄧文明以後又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三個妻子蕭氏為她生了第四個兒子。第四個妻子夏伯根是船工的女兒,只比鄧小平大一歲①,為鄧文明生了兩個女兒。夏以前結過婚,她是帶著一個女兒嫁到鄧文明家來的。因此,鄧小平總共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一個同父異母弟弟、兩個同父異母妹妹、還有一個異父異母妹妹。因為他十六歲就離開了家,而且再也沒有回去過,所以他直到四十多歲,才見到了這幾位異父或異母的兄弟姐妹。但他卻永遠也見不到他那位同父異母小妹妹了。1949年,就在鄧小平作為共產黨部隊的政委攻克四川前夕,她去世了。

  ①夏伯根比鄧小平大兩歲。/譯注

  在中國,起名字沒有約定的標準。父母從所有的語言詞匯中選擇一兩個字,表達他們對孩子的願望或期望(在鄧小平出生的那個時候,往往表達的只是父親的願望或期望)或者是為孩子的出生討個吉利。鄧文明為他的長子取名為希賢,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渴望」和「善良」,寓示有才智。鄧文明還給他取了一個表示他在家族中的輩份的名字,即先聖。他的姐姐已被取名先烈,鄧文明接下去給後來出生的他的所有孩子都取了以「先」字開頭的名字。鄧文明的第三個和第四個妻子所生的孩子們一生都使用這祥指定的名字。而鄧小平和他的兩個同父母的弟弟則不是,他們後來都改了名。

  鄧小平出生和長大的那座房子80年代時依然存在,只是被當地幹部進行過相當大的修繕,他們想把它變成一個博物館。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這所房子雖然寬敞,但極普通。這棟大宅共有二十二個房間,房屋與房屋之間用很高的木梁隔開。後來拆了右廂房,房間就沒有那麼多了。庭院是鋪設過的,但屋頂在鄧的童年時代是用茅草覆蓋的。窗戶是紙糊的長條格子窗。有些房間是硬泥地。沒有自來水。可以肯定,鄧吃得很好,而且冬天有溫暖的被窩可睡。但他的房間裡並沒有懸掛什麼字畫,也沒擺設貴重的家具。

  鄧文明屬￿中國傳統的統治階層——讀書人中的最低層。他的地位不是繼承來的,也不是靠財富獲得的,而是靠他所受的教育。跟他的祖先鄧時敏一樣,他讀過幾年私塾,學過文言文和中國古代的文史哲。但與他的先輩不同的是,他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鄧文明可能在重慶的一所現代法政學校學習過一二年。鄧文明所交往的都是些地方官員和當地有地位的頭面人物。所以,他享有一些特權,諸如可以免除一些義務和勞務,一旦犯法,也不必受肉體上的刑罰等。

  鄧文明因此在當地頗有名望。他也是位很傳統的人物。哥老會是中國最古老的秘密結社之一,它在四川最強盛。鄧文明就參加了哥老會的協興鄉分會,後來還當上了它的首領。他篤信佛教,經常去廟裡拜怫。1938年的一天,①他在拜佛後回家的路上,被士匪或仇敵暗殺了。他同鄧小平的母親結婚時,第一個妻子還活著,②而且仍然生活在池的家裡,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做法。

  ①應為1936年。/譯注
  ②此處有誤,鄧文明同鄧小平的母親結婚時第一個妻子已經去世。/譯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