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大使日記 | 上頁 下頁


  §一九八〇年八月三日

  奧外交部禮賓司長來訪,最後商定在8月9日向奧總統基希施萊格呈遞國書。當天上午,有三位大使將呈遞國書,按照大使到達維也納的先後,我是第二個,從10時到11時。基希施萊格是在1974年擔任總統的,任期6年,剛剛在8月5日再次當選。他上任之後,簡化了呈遞國書的程式,取消了在呈遞時大使致頌詞和總統致答詞的慣例。過去,在外交上有互相致詞的慣例,因此新大使赴任之前在國內要準備好頌詞的文本,到達後與對方的禮賓司長交換總統答詞的文本。當然,雙方要說的都是友好的話,一般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兩國關係不好或者在有些問題上不一致,就會產生分歧,從而不得不請示各自的領導,作雙方都能接受的修改。近年來,許多國家已取消了互相致詞的做法,只有對方提出要致詞的除外,我國也是一樣。

  根據國際慣例,新大使在呈遞國書之前不進行正式的外交活動,仍由代辦參加。所以我有5天的時間,除了使館內部的工作和拜訪一些不屬政界、外交界的老朋友外,可以認識一下我將要工作多年的維也納。下午,我先去了新到維也納的人必去的西北郊的卡倫山上,眺望全城的景色。這個古老的城市沐浴在初夏明媚的陽光中,顯得更加詩情畫意。淡淡的霧靄給她蒙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內城裡皇宮、議會、教堂、劇院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圓頂和尖塔好像是她頭上的珠寶,多瑙河在城外緩緩地流過,恰似束在她腰肢上的一條玉帶,山岡上蒼翠欲滴的維也納森林更給她披上了一件綠袍。這座文化名城在歐洲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也孕育了不少音樂家、戲劇家、詩人、畫家、建築家、雕塑家。

  奧地利現在是一個只有8萬多平方公里,700多萬人口的小國,但在歷史上是一個很大的帝國。哈布斯堡王朝1278年在奧地利建立了統治,後來通過戰爭和聯姻迅速擴大了領土,最盛時包括了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全部、波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一部。因此,王朝有了需要和可能大興土木修建皇宮和首都維也納,並且發展文化藝術,音樂歌劇的事業。可是境內民族眾多,矛盾激化,也給這個大帝國種下了分裂的根源。帝國在戰爭中接連遭到了失敗,國土不斷縮小,國內日益衰弱,在1867年帝國變成了奧匈二元帝國。最後,奧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遭到慘重失敗,匈牙利宣佈獨立,奧地利成為共和國,帝國終於完全覆滅。奧地利又在1938年被希特勒用武力侵佔,成為德國的一個州。希特勒失敗後,奧地利同德國一樣被美蘇英法四個戰勝國軍隊佔領。到1955年奧地利同四個戰勝國簽訂了條約,宣佈成立永久中立的國家,成了東西方的橋樑。

  我從山上下來就去參觀了奧地利人引為驕傲的環繞內城的帝國環行大道。兩邊歷代的皇宮、議會、教堂、劇院、音樂廳、大學等,好像都在以自己雄偉的英姿和華麗的裝飾爭妍鬥豔;街角巷口林蔭下的音樂大師包括莫紮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施特勞斯的雕像,也使人感到了音樂之鄉的詩情畫意和脈脈溫情。黑色的馬車在小石塊鋪砌的大街小巷裡發出馬蹄清脆的響聲,車夫在向客人講述帝國盛衰的煙雲,小酒店裡已坐滿了客人,三人小樂隊到每個桌邊來演奏維也納民歌,更增加了對音樂之鄉的一往情深。我深深感到,能夠到這裡來工作真是太好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