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肖勁光 | 上頁 下頁
九一


  1950年6月30日。中南海。

  周恩來走進小客廳,過來和肖勁光握手說道:「讓你久等了,肖勁光同志!」

  「總理太忙了。我也剛到一會。」肖勁光說道。

  周恩來一邊坐下,一邊說:「朝鮮戰爭爆發了,中央對此十分重視呵。

  戰火隔一條鴨綠江燒,我們坐不住呵。所以,有一些問題,中央必須作出適當的調整。」

  肖勁光聽說了中央對朝鮮戰爭的態度和立場。

  周恩來稍停了停接著說:「這一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臺灣增加了麻煩,因為美國跑到那裡擋起來。」

  「總理的意思是,我們打臺灣的計劃要往後推嘍!」肖勁光插話道。

  「是呵,我們一方面要譴責美帝國主義侵略臺灣、干涉中國內政,另一方面,復員陸軍部隊,加強海、空軍建設。今後打臺灣,可能比現在打要囉嗦一些,我們必須有海空優勢。」說到這兒,周恩來舉了一個簡單的數字,「如果我們以五十萬人打臺灣的話,即使分兩次運送部隊,也要有幾十萬噸船。」

  肖勁光點頭表示理解。

  「所以,今天找你來,聽聽你們工作的情況和具體一點的規劃。」

  肖勁光這才拿出準備的材料,開始一條一條地彙報情況。當肖勁光講到準備並正著手制定一個海軍三年建設計劃的時候,周恩來十分感興趣。他指示:「你們趕緊把這個三年建設計劃初案拿出來。朝鮮戰火一開,我們的資金可能會很緊張。你那裡的項目,能上就先上。」

  肖勁光連忙說道:「聽說蘇聯給我們三億美元的軍事貸款。能不能優先考慮我們。海軍真是一點家底都沒有。」

  「原來中央也這麼考慮,當時我曾想撥一半,也就是一點五億美元給你們。現在看來不行了。朝鮮的事很急呀!」

  肖勁光先是心裡一陣驚喜,一點五億美元當然可以辦不少事情。後來,又聽說不行了,心又涼了半截。但他理解中央的難處。

  當周恩來送他出來的時候,他還是對周恩來說:「請總理考慮,適當地給海軍多撥一點。我們的日子才過得下去呵。」

  周恩來握著他的手,說:「勁光同志,相信中央,相信我們吧。」

  肖勁光當然相信。

  他相信中央,也相信通過海軍自身的艱苦努力,中國的海軍很快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海軍建設的各項工作開始走向正軌。

  1951年8月6日至26日,海軍在青島召開了首屆政治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除海軍和華東、中南軍區海軍和青島基地的領導幹部以外,還有部分艦艇、大隊、巡防區、岸炮團的政工幹部,共一百餘人。這是一次統一思想、端正方向,搞好團結的大會。

  海軍人員來自四方八面。有來自大軍區機關的,有來自其他軍、兵種的,有來自原海軍的。各部隊之間、新老之間、上下之間、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矛盾重重。通過這次規模大、工作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會議,基本解決了這個海軍工作中的根本性問題。特別是針對團結問題,肖勁光有一段著名的講話。他說:「團結出了問題,誰負責?我說上級要對下級負責,黨員要向群眾負責,軍隊要向地方負責,老的要向新的負責,中國人要向外國人負責。

  當然,每個人自己也要負責,要作自我批評。」好多年以後,在處理團結問題上,大家還能一口氣背出肖勁光司令員的這一段話。

  緊接著,肖勁光抓了「打好組織樁子」的工作。

  在海軍建設之初,主要是著眼搭架子、鋪攤子。架子搭了,攤子鋪了,要做好組織工作,使這些架子、攤子有血有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肖勁光和海軍一班人,一個一個海軍基地地跑,一個一個班子地調配、整頓。每一所學校,每一艘艦艇上,都踱滿了肖勁光等人的腳印,灑下了他們的汗水。

  同時,在一年的時間內、專門由副政委劉道生抓中、基層組織建設,在海軍所有部隊、所有基層單位,建立健全黨的各級組織。小艦由於黨員太少,就把黨支部建立在中隊;飛行部隊中隊的黨員也太少,就把支部建立在大隊。

  再比如觀通部隊,觀通站長期遠離領導,單獨執行任務,哪怕只有幾個黨員,一般建立黨支部。這樣一來,海軍就成了一個有戰鬥力的整體。

  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的同時,肖勁光還特別注意「打好技術樁子」。從海軍機關建立之初,肖勁光就特別注意技術問題。每到一處,肖勁光和司令部一般人馬就反復強調幹海軍就要努力學好海軍技術業務,掌握海軍技術業務,精通海軍技術業務。肖勁光一是抓學校技術培訓,另外他還特別重視開一些短期訓練班,並積極鼓勵廣大官兵、技術人員的在職學習。

  在頭兩年、海軍掀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突擊學習技術的熱潮。學習中採取「用什麼,學什麼,先學一門,再學別門」,「由淺入深,由近及遠」,「邊教邊學、邊學邊練」等方法,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使廣大官兵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術,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業務素質。1952年6月,海軍領導人還共同簽發了向文化和軍事技術進軍的《動員令》,把「打好技術樁子」的活動推向了頂峰。幾年以後,部隊的技術素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令人驚喜。

  至1953年底,肖勁光已經覺得自己有點像一個真正的海軍司令了。

  朝鮮戰爭結束後,新中國的對敵鬥爭逐漸轉移到東南沿海一帶。這一方面有浙東沿海眾多島嶼尚未解放,同時,盤踞臺灣的蔣介石賊心不死,常存侵擾大陸和所謂「反攻大陸」之意。

  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保衛祖國千里海防,並逐步解放浙東沿海島嶼,中央軍委確定了除華東海軍原有部隊外,海軍「力量向前延伸」的作戰方針。

  1954年3月18日。浙空前線。

  海軍航空大隊副大隊長崔巍、中隊長姜凱駕駛噴氣式殲擊機騰空而起,直奔有敵機侵擾的貓頭洋上空。

  近一個時期,蔣介石因為有美國的支持,憑藉其海、空優熱、十分猖狂,經常出動飛機和艦艇,到東南沿海騷擾,甚至轟炸掃射漁船漁民,襲擊沿海城市。

  為了打開海上鬥爭的局面,肖勁光決定在寧波設立浙東前線對空作戰指揮所,特派航空兵副司令員曾克材、副參謀長紀亭榭去指揮作戰。特命剛從空軍撥歸海軍的航空兵第二師六團進駐寧波機場,同敵人展開海上制空權的鬥爭。

  今天上午,雷達報告,有敵機侵入貓頭洋領空。

  這才有副大隊長與中隊長雙雙起飛。

  崔巍與薑凱兩人發揚窮追猛打的拼命精神將敵人逼入南田上空,在兩人有機而巧妙的配合下,一舉擊落敵機兩架,勝利返航。

  一場爭奪浙東沿海的制空權的戰鬥就這樣打響了。

  肖勁光聽到消息十分高興。他勉勵航空兵,要發揚此種戰鬥精神,連續打擊敵人,使其知難而退,實現保衛祖國海疆的光榮任務。

  果然,在五月中旬,海軍航空兵在配合陸軍和艦組部隊解放東磯列島的戰鬥中,與敵機空戰六次,擊落擊傷敵機八架,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奪得了浙東沿海的制空權。

  1954年11月3日深夜。

  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航由大陳向漁山方向前進。

  我魚雷快艇三十一大隊迅速出動。

  魚雷快艇是一支名符其實的輕型海上戰鬥力量。組建時間最早,一直活動在中國北部海域,沒有與敵人接觸過。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有效地打擊敵人的海上氣焰,同時,也為了鍛煉這支海上輕騎隊,肖勁光決定將魚雷快艇三十一大隊由青島基地調往華東海軍執行任務。十月底,這個大隊的六艘魚雷艇,在護衛艦的拖帶和掩護下,由定海繼續南下,於11月1日晚抵達高島待機。他們在海上隱蔽了十三個晝夜之後,終於尋找到了戰機。

  六艘快艇像六支利箭,射向敵護衛艦,當敵人發現自己被圍而組織抵抗時,已經晚了。三十一大隊快艇的六枚魚雷已經離舷而去。其中一枚射中敵艦首左舷。敵艦受重傷後在被拖帶中沉沒。

  魚雷快艇首戰告捷。海軍指戰員和全國軍民深受鼓舞。

  中央軍委通令嘉獎。

  肖勁光勉勵部隊,要進一步貫徹「積極作戰,力量前伸」的方針,主動打擊敵人,積小勝為大勝,使快艇部隊的出其不意、突然襲擊成為海上作戰的主要方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