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肖勁光 | 上頁 下頁
六五


  大家頓時豁然開朗。

  肖勁光為毛澤東這種詩人的天才想像和政治家的偉大氣魄的奇妙結合,折服得五體投地。

  由此,一場聲勢浩大,深入持久的大生產運動在邊區開展起來,它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軍隊生存發展的一大奇跡。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最後勝利。

  1月,蘇聯在東線一千兩百公里長的戰線上向德軍發動強大攻勢。3月,美、英等國在西歐的軍隊渡過萊茵河,攻入德國腹地。

  4月下旬,蘇聯突破德軍防線,完成對柏林的包圍。5月2日,攻佔德國柏林。

  5月8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宣佈無條件投降。

  德意法西斯的覆滅,使日本法西斯陷於完全孤立的境地。6月下旬,美軍攻佔沖繩,完成越島進攻的最後一戰。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

  8月9日,蘇聯軍隊從東、西、北三面沿一千二百里戰線進入中國東北。

  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宣佈對日作戰。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向公眾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以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結束了。1945年7月。棗園。

  毛澤東和肖勁光進行著一次推心置腹的長時間談話。毛澤東一邊抽煙,一邊反復說:「高幹會上,有同志批評了留守兵團,但兵團這幾年成績是主要的。」

  「都過去一年多了。我也有了新的認識。」肖勁光說。「有了新的認識就好哇。不過,實事求是地說,留守兵團從那樣一個比較散亂的狀況,經過艱苦努力,白手起家,到現在這樣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也的確不容易。」

  毛澤東說。「要說這點成績,也是在中央軍委和您的關懷下取得的。」肖勁光誠懇地說。

  「最近,要大家學聯共(布)黨史結束語。你讀了沒有啊?」毛澤東問道。

  「讀了幾遍,還沒完全領會。」

  「如果党陶醉于勝利驕做起來,如果它不再注意工作中的缺點,那它就當不了工人階級的領導者。」毛澤東邊說邊站起來伸伸腰。「這是第五條吧。——勁光呀,人也是這樣呵。今後的路還長,黨和人民還會給更重的擔子你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驕做,要多看自己的缺點。」

  「主席,我記住了。」肖勁光向毛澤東表示,」請您放心。」

  毛澤東這才有了送客的口氣:「好,好,這就好。回去之後,把這八年的歷史好好回顧總結一下。——有益處的呀!」

  肖勁光表示一定照辦。

  肖勁光從毛澤東那裡回來,一夜沒有睡著,他想了很多,很多……

  ※第十章 攜弱旅退強敵 南滿鐵流寒

  1945年8月24日。延安。

  陝北高原在時序的變替中已經露出淺淺秋意。

  一架美國運輸機在機場騰空而起,在延安上空打了個不大不小的圈之後,乘萬里晴空向東南方向飛去。

  飛機上有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陳賡、薄一波、膝代遠、陳毅、林彪、江華、肖勁光等中共高級軍政人員。

  飛機直奔太行山東陽關機場。

  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以後,根據時局變化,中共最高領導層決定,立即向全國進軍。

  這架美制飛機就是執行中共中央的這一決定飛行的。

  其中肖勁光、林彪、江華等人是中央派到山東根據地去領導工作的。

  肖勁光坐在飛機上,心情如雲海翻騰。自從同弼時同志投筆從戎,投身革命二十多年,我們的黨今天終於有了這樣一個局面。他自己也隨同党的事業一同沉浮,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他總結自己二十年來的經驗,如同黨在七大上總結的經驗一樣,什麼時候,只要聽了毛澤東同志的話,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元往而不勝。什麼時候離開了毛澤東同志的指導,工作就遭受挫折。

  昨天,肖勁光參加了在延安工作期間最後一次党的高級幹部會議,聆聽了毛澤東對時局的精闢分析和對任務的透徹講解,心裡覺得格外亮堂。但是,他對毛澤東赴重慶和蔣介石談判,總是心存疑慮,心存擔憂。記得前天晚上,和陳庚交談,陳賡也和自己有同樣的心情。陳賡曾說:「蔣某人我是再瞭解他不過的。知子莫若父,知校長者也莫過於我們這些學生。無論從哪一面看,他蔣介石都是一個政治流氓。」

  肖勁光當時就應道:「在大革命時期,我們領教過他的流氓手段。」

  但是,中央已經作出決定,毛澤東自己也作出決定。事情就只有照這樣去努力了。

  飛機穿過雲層,在朗朗晴空平穩行進。飛機上的同志們誰都沒吱聲,各人想著自己的心事。

  肖勁光的心緒還沉浸在重慶談判問題上。他想起了毛澤東在高級幹部會議上的最後那段話,他記得當時毛澤東是笑了一笑才說道:對你們這些赴前線的同志來說,同志們擔心我去重慶的安全。蔣介石這個人,我是瞭解的。

  你們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險一些;你們打了勝仗,我談起來就容易一些;否則,就困難一些。

  肖勁光深感自己和這些上前線的戰友們責任重大。

  飛機在太行山的東陽關機場平安降落。

  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劉伯承、鄧小平笑著對大家說:「我們是到家了!請大家到家裡作客,歇歇腳吧!」

  陳毅風趣地說:「不到你們那兒打擾了,閻錫山已經快找上門去了,你們還是去『招待』他們吧!」

  由於時間確實緊迫,轉道其它地方的中共領導幹部在八路軍總部略作停留,就上路了。

  從太行山出發,肖勁光、林彪等人按預定計劃直奔山東。沒有車,也沒有馬,大家靠兩條腿日夜兼程。

  剛到濮陽,情況發生變化。

  中共中央」萬萬火急」電令:林彪、肖勁光、江華、鄧發、李天佑、聶鶴亭等一行原定去山東的同志立即轉道東北,執行中央「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方針,與蔣介石搶佔東北。

  於是,大家又日夜兼程往北趕。

  秋雨連綿,道路泥濘,一路千辛萬苦……

  1945年秋天的東北,處在一個極其特殊的位置上。

  東北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工業交通發達,是一塊得天獨厚的戰略要地。

  在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前,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和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日軍投降時,由於蘇聯紅軍入境作戰,此地區基本上由蘇聯紅軍代管。根據有關國際會議精神,蔣介石將派人到東北接收。

  但,在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退縮西南一隅,在東北地區,無一兵一卒。

  與此相反,共產黨則在那裡有較深厚的群眾基礎。同時,在東北也建立了小塊的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與東北接合部創立了冀熱遼根據地,這是共產黨爭取東北的極有利的條件。

  因此,中共中央決定「向南防禦,向北發展」。

  8月下旬,冀熱遼軍區李運昌所部遵中央、中央軍委指示,以部分兵力分三路挺進熱河和東北。

  9月初,進入東北的部隊迅速控制錦州和遼西地區。

  9月6日,先頭部隊進駐瀋陽,隨即分兵遼南、遼東。

  9月14日,中央決定建立以彭真、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

  9月19日,中央決定先後派出十一萬部隊和兩萬名幹部,儘快進入東北展開工作。這些部隊,包括山東軍區羅榮桓所部六萬餘人,新四軍黃克誠所部三萬五千餘人;從其它各部抽調萬餘人。幹部中包括中央委員十人,中央候補委員十人(含中央政治局委員四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