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樹聲 | 上頁 下頁 |
四一 |
|
王樹聲即率紅軍分兵多路,向敵縱深揳入,四面開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敗軍! 劉神仙沒有能挽救劉湘的命運,歷史很公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祈求神助,豈不是荒謬至極? 那瘋狂叫囂「三個月內消滅川陝邊赤匪」的劉湘,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只得連忙向蔣介石請罪叫苦:「……六路圍攻,官損五千,兵折幾萬,耗資一千九百萬,無功而返,實屬在下無能。然共軍日益強大,不可縱之任為,還請委員長大力援助,重振川軍雄風,共謀剿匪大業……」 劉湘的慘敗喜煞了川北軍民,他們到處歌唱: 劉湘老兒瞎了眼哎, 竟把妖人當神仙; 一寶押錯輸了個盡, 損兵折將五、六萬。 紅軍才是真正孫大聖呀, 定把那妖魔鬼怪全殺光哪全殺完! 就這樣,在川北的舞臺上,在美麗的巴山蜀水邊,紅四方面軍全體指戰員和廣大群眾一起,上演了一部部威武雄壯的活劇,成為川陝邊革命根據地的一座座豐碑,千古不朽! ※第七章 萬里路征程艱 星火遍地傳 「六路圍攻」慘遭失敗,川軍分崩離析。 蔣介石大為震怒,通電責駡四川各路軍閥:「爾等均畏匪如虎,望風而逃。相互猜忌懷疑,捏報戰情,淆亂是非,致任匪馳聘,如入無人之地。猶以羅澤州奔逃最快,捏報最甚,不惟牽動全線戰局,亦足動搖各路軍心,不撤職查辦,難定軍心…… 為穩住戰局,蔣介石一面給劉湘打氣,讓其「提挈進剿,以資振作」,一面命令楊虎城出兵「以資呼應」。並令其嫡系胡宗南、上官雲相等部相繼人川,以賀國光等人組成「駐川參謀團」乘機攫取四川大權,積極籌劃「川陝會剿」,企圖對我軍發起新的圍攻。 金秋10月,本應是收穫的季節,川北卻農田荒棄,廢墟一片,疾病蔓延,一派蕭條。曠日持久的戰爭使蘇區軍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糧食、食鹽、衣被、藥品嚴重匱乏,物資短缺,補給困難。他們即將面臨的又是一場極為艱苦的戰鬥,勝負難以預料,四方面軍的前途難以定論。 這一切,王樹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心痛剛建立不久的蘇區又將遭受炮火的蹂躪、他同情廣大貧困百姓又將流離失所,拖兒帶女舉家遷移。他心裡沉沉的! 秋意蕭瑟,涼風習習,這更增添了王樹聲心中的寒意。反六路圍攻後方面軍兵力只剩下六萬餘人,而敵人此次「川陝會剿」各路集結兵力達二百個團以上,紅軍明顯地處於劣勢。王樹聲並不懼怕兇猛的敵人,他深知革命要成功必定要作出巨大的犧牲,他只是在急盼! 望著西沉的落日,王樹聲愁眉難展:「中央紅軍,你們到底在哪裡?」 他心中千萬次地呼喚著。自從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圍剿」以來,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聯繫極其困難,幾乎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沒有中央的指示,不能統一部署行動,王樹聲心裡真沒個底。 急呀,盼呀,就在王樹聲指揮方面軍打響廣昭戰役的當天,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向紅四方面軍發出指示電。指示電說: 為選擇優良條件,爭取更大發展前途計,決定我野戰軍轉入川西,擬從瀘州上游渡江。若無障礙,約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預計沿途將有許多激烈的戰鬥。這一戰略方針的實現,與你們的行動有密切關係。為使四方面軍與野戰軍乘蔣敵尚未完全入川實施「圍剿」以前,密切協同作戰,先擊破川敵起見,我們建議,你們應以群眾武裝與獨立師、團向東線積極活動,鉗制劉敵,而集中紅軍全力向西線進攻。因我軍入川,劉湘已無對你們進攻可能,你們若進攻劉敵,亦少勝利把握,與我軍配合作戰距離較遠,蘇區發展方向亦較不利;西線則田部內訌,鄧部將南調,楊、李、羅兵單力弱,勝利把握較多,與我軍配合較近。蘇區發展亦是有利的。故你們宜迅速給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於最近時期,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至兵力部署及攻擊目標,宜以一部向營山之線為輔助方向;而以蒼溪、閬中、南部之線為主要方向。在主要方向宜集中主力,從敵之堡壘間隙部及薄弱部突入敵後,在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敵人,于運動中包困消滅之。若你們依戰況發展,能進入西充、南充、蓬溪地帶,則與我軍之配合最為有利。 接到中央來電,王樹聲有喜有憂。喜是因為有了中央紅軍的確切消息,今後紅四方面軍可與中央紅軍緊密配合並肩戰鬥:憂則是因為中央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中央紅軍的處境肯定相當艱難。因此,紅四方面軍頭等緊要的任務,是西進策應中央紅軍作戰。 1935年1月。旺蒼壩軍事會議。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中央來電的精神,進一步討論如何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進的問題。會議最後決定:暫時停止與胡宗南的角逐,適當收縮東線兵力,準備放棄城口、萬源一帶地區,集中主力西渡嘉陵江。 為順利實施渡江計劃,經過討論,會議決定,一方面出擊陝南,以迷惑敵人,調敵北上;另一方面由王樹聲率三十一軍和總部工兵營迅速搜集造船材料,隱蔽造船,積極進行渡江準備。 王樹聲與參謀人員一道,沿嘉陵江東岸翻山越嶺,勘察地形,瞭解敵情,尋覓戰機。最後,選中了蒼溪、閬中一線為主要渡口。在蒼溪塔子山附近,有個王渡場,山大林密,是隱蔽造船的理想所在。王樹聲發佈了總動員令,讓廣大將士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一批戰船和幾座浮橋,保證渡江計劃順利實現。 與此同時,紅四方面軍發起陝南戰役,從2月3日開始,先後攻佔寧羌、沔縣、陽平關等重鎮,吸引了國民黨軍隊和川軍的注意力。 2月7日,蔣介石的行營參謀團主任賀國光電告孫蔚如:「匪陷寧羌,由陝竄甘已無疑慮,漢江上游形勢嚴重,似宜側重陝甘邊區,興安一帶部隊應移置漢中,以便較易策應。除已電調西鄉、鎮巴、石泵、漢陰一帶部隊留必要之少數守城外,漢江以南各部隊亦正向南鄭集中,加厚防務,並限各擔任守備部隊迅速完成一切準備。」 顯然,敵軍上了紅軍的當:調整兵力部署,增兵川陝邊境,減弱了嘉陵江沿岸江防力量。紅軍實現了陝南作戰的目的,於是停止進攻,撤出褒城之圍,於2月中旬回師川北,準備渡江西進,策應中央紅軍入川。 但是,此時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央致電紅四方面軍,告知中央改變原計劃: 我野戰軍原定渡過長江直接與紅四方面軍配合作戰,赤化四川,及我野戰軍進入川黔邊區繼續向西北前進時,川敵的十二個旅向我追擊並沿江佈防,曾於一月二十八日在土城附近與川敵郭、潘兩旅作戰未得手,滇敵集中主力亦在川滇邊境防堵,使我野戰軍渡江計劃不能實現。因此,軍委決定我野戰軍改在川滇黔邊區廣大地區活動,爭取在這一個地區創造新的蘇區根據地,以與二、六軍團及四方面軍呼應作戰。 中央來電後,王樹聲幾夜沒合眼,思慮了許久,連夜找到徐向前總指揮。 「徐總,我認為方面軍的渡江計劃不能改變,我們已沒有退路了!」王樹聲沉重地說。 「是啊,陝南作戰雖牽制了一部分敵人,但劉湘、田頌堯乘隙奪取了巴中、通江、儀隴、萬源等地,川陝蘇區的地盤越來越小,如不渡江作戰,極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徐向前與王樹聲的意見不謀而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