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
七四 |
|
海南島戰役,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向國民黨軍隊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性戰役,是在我軍毫無渡海作戰經驗,沒有海空軍支援,使用木帆船和少量機帆船的情況下,對擁有海空軍,具有現代防禦優勢的敵人,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是我軍建軍以來第一次渡海登陸作戰的成功戰役,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這個戰役,從1950年3月5日第一批開渡起,至5月1日結束,戰役持續了58天,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歷史經驗。 海南島戰役勝利結束後,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和第十五兵團,分別進行了戰役總結。其中,做好部隊的政治工作,抓緊海練,是戰役準備的關鍵。這一由譚政一貫倡導的經驗,是所有經驗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條經驗。雖然譚政沒有直接參加領導海南島戰役,整個戰役是由葉劍英、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等組成的渡海作戰指揮部直接指揮的,但作為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治委員兼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南局第一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華南分局第三書記、華南軍區政治委員的譚政,對於中南地區和四野所轄第十五兵團的這一重大軍事舉措,不能不參與決策。 事實上,在葉劍英、鄧華等率領四野第十五兵團之第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四十三軍(軍長李作鵬)和加農炮團、高射炮團及部分工兵、通信、防坦克分隊共十萬餘人,自1949年12月下旬開赴雷州半島集結、準備渡海起,無論是中央軍委,還是包括譚政在內的四野領導、中南軍區領導,都對海南戰役的決策與組織起過重要作用。 1950年1月27日,在葉劍英、洪學智等參加的廣東軍區的黨委會上,初步擬定了一個先搞兩個團的偷渡方案。會後,葉劍英司令員讓洪學智副司令員到武漢向包括譚政在內的四野領導彙報。四野領導同意了這個方案,但譚政特別強調,要格外加強渡海部隊的戰前訓練,特別是要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四野領導並決定讓洪學智到北京向中央軍委彙報請示。洪學智到京後,中央軍委領導朱德、聶榮臻親自聽取了洪學智的彙報。朱、聶聽後,同意了這一方案,並特別強調:「注意做好準備,謹慎從事,總結好經驗。」其中的思想、政治準備,自然是言中之意。洪學智從北京返回後,把軍委的指示分別向四野和廣東軍區作了傳達。 1950年2月1日,第十五兵團在廣州召開了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在廣州軍政委員會寬敞的會議室裡,葉劍英、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李作鵬等領導同志和來自第四十軍、四十三軍、瓊崖縱隊的領導幹部聚集一堂。會議由鄧華主持。會議根據中央軍委和包括譚政在內四野領導的指示,一致通過了原定作戰方案的同時,特別強調了譚政等所指出的渡海部隊思想政治工作。 為了貫徹中央軍委和四野首長(包括譚政)反復強調的渡海準備政治工作,發揚譚政在四野一貫倡導的政治工作傳統,第十五兵團所轄渡海部隊各級領導與政工人員,開始了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並積累了渡海政治工作的豐富經驗。可以說,海南島戰役,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譚政反復強調、一貫倡導的軍隊政治工作的大比武,大競賽,大表演,大總結,大彙報。譚政往日對部隊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據時任四十軍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回憶,變成了三把鑰匙開了一把鎖教育,三個紀念章教育等。 1950年初春。廣東雷州半島。第十五兵團駐地。 爽爽的海風,輕輕掠過,和煦而溫柔的陽光,正沐浴著剛獲新生的祖國大陸。第十五兵團十萬余健兒,正在祖國大陸的最南部——三面環海(南海、瓊州海峽、北部灣)的雷州半島,展開了準備渡海作戰的海上大練兵,思想大整訓。在海練前,幹部戰士面對茫茫的大海,思潮起伏,顧慮重重。 遼闊的海洋,一望無際,巨浪滾滾,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一丈。即使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那波浪也從煙波浩渺的天際,奔騰著,追逐著,向著岸邊的礁石,惡狠狠地撲過來,迸發出沉雷般的巨響。在狂風呼嘯的日子裡,那狂濤更是氣勢磅磷,猶如草原上千萬匹烈馬在奔騰咆哮,勢不可擋,像要把整個世界吞進海底。與海南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達百餘裡,最近距離也有六七十裡。大海對於不習水性的東北部隊(四野)指戰員來說,並不像一些天真浪漫的舒情詩所描繪的那樣,是淺藍色的胸脯,潔白的浪花。它那洶湧澎湃的浪濤,如虎似雷的咆哮,可使人產生望而生畏、聽而怯步之感。何況天上有敵機,海上有敵艦,島上有頑敵! 當時,在進軍雷州半島之前,我十二兵團一些指戰員的思想狀況是:戰爭觀念逐漸下降,和平觀念逐漸上升,吃苦、犧牲觀念逐漸下降,享樂、保命觀念不斷上升,認為大陸已經基本解放,我們從此已經沒有大仗可打。有的人認為,現在已經打到了中國的「南極」,革命已經到底。再加上部隊自入關南下以來,連續行軍作戰比較疲勞,又正值新年春節來到,所以,當時和平享樂保命思想相當嚴重,在行動上也作各種個人打算,買表、買筆、買花枕頭等等,未作執行戰鬥任務,尤其是渡海作戰任務的準備。向雷州半島挺進之後,上級便提出了準備執行打海南島的作戰任務。這一任務的提出,與當時部隊的思想狀況,對有些同志來說,是出乎意料,事與願違的。同時,由於沒有深入進行思想動員,就開始準備渡海作戰的海練活動,因而海練伊始,上上下下曾一度產生過較大的思想波動。 其主要思想問題是:第一,牢騷滿腹,消極對抗。一部分指戰員錯誤認為,上級分配任務不公,「四野其他部隊休整了,為什麼還叫我們打呢?」認為自己「倒黴」,「命苦」,「南下進軍在前邊,結束戰爭在後邊」,「老部隊,倒老黴!」因為四十軍、四十三軍在解放東北戰爭中,是有名的「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的光榮的參加部隊之一;平津戰役後,又是先期南下的先遣兵團的基幹部隊,執行了橫渡長江的艱巨任務。此次,兩軍又共同受命攻打海南島,所以,有的同志便說:「咱們兩個軍是患難弟兄!」這樣,便在海練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消極對抗情緒。海練不用心,不刻苦,命令不服也時有發生。第二,盲目恐懼,無窮顧慮。許多東北籍和非沿海地區的戰士,看到海水茫茫,天海相連,海浪好像層層的屋脊和座座山峰,心裡就恐懼,發慌,產生無窮的顧慮。有的戰士,夜間站崗,聽到海潮嘩拉嘩拉的衝擊聲,便嚇得跑回營地。不少戰士說道:「革命到底,現在要到海底啦!」 也有的認為,渡海作戰就是「九死一生」,「有去無回」。甚至個別相當級別的幹部也說:「聽天由命」。第三,幻想等待,僥倖依賴。面對艱巨的任務,有的同志不是立足于自己的苦練、實幹與將來的硬拼,而是產生了幻想等待、僥倖依賴等心理。他們或是認為:「上級一定有辦法,一定會派飛機、軍艦來配合!」或是認為:「兄弟部隊可能來換我們的防,我們先練著!」 也有的根據北平、湖南和平解放的經驗,盼望「海南島上的敵人最好自己投降、起義或跑掉!」上述各種思想顧慮,其核心或焦點,集中在生死問題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