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五九


  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

  我們的紀律就是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党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

  攻克錦州後,城內工商業、學校、公共設備受到保護,對被俘官兵、市政機關職員的私人財物,包括高級軍官的黃金、現洋、首飾等分文未動。九縱認真執行「戰鬥當先,繳獲不爭」的原則,並發動部隊撿拾彈藥,三天共撿到子彈一百六十萬發,統一上交。對於攻錦戰役期間,東北我軍湧現出來的英雄事蹟和遵紀愛民團結友軍的政治風範,在譚政等軍區、野戰軍政治部關懷與領導下,均由各級政治機關及時整理材料,寫成新聞報道,相繼發表在《東北日報》、《東北前線報》或各縱隊、各師出版的報刊上。對於攻錦戰役東北我軍政治、軍事的雙勝利,10月17日,中共中央電賀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錦州的偉大勝利。電稱:

  慶祝你們殲敵十萬、解放錦州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出現於你們今年秋季攻勢的開始階段,新的勝利必將繼續到來,望你們繼續努力,為全殲東北國民黨軍,完全解放東北人民而戰!

  10月19日22時,中央軍委在致東北野戰軍首長的電報中讚揚道:

  錦州這戰,部隊精神好,戰術好,你們指揮得當,極為欣慰,望傳令嘉獎。

  在攻錦戰役中,譚政的政治工作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得到了中央、毛澤東的充分肯定。1948年10月18日淩晨四時。長春大同街以東,國民黨第六十軍防區。東方露出了魚白,黎明的曙光漸漸升起。在初冬凜冽的晨風中,裝束、士氣、紀律、神態截然不同的兩支部隊,已經交接完畢。裝束破舊、紀律井然、士氣高昂、神態瀟灑的那支部隊,便是圍困長春的東北我軍一部。此時,它已順利地接管了長春市縱貫南北的大同街(即現在的斯大林大街)以東地區的工事、崗哨、倉庫、物資、器材等;而裝束新美、紀律鬆弛、士氣低落、神態頹喪的那支部隊,就是國民黨「堅守」長春城的一部,即曾澤生為軍長的第一兵團第六十軍。此時,它已宣佈起義,和平接受我軍改編,開往長春東北部九台縣我解放區休整。

  原來,自冬季攻勢結束後,1948年3月18日,我東北野戰軍第五、七、八、九、十共五個獨立師,尾追吉林逃敵,進駐長春近郊,就對長春形成了初步包圍,準備攻城。5月24日,趁敵外竄搶糧之機,進行試打,並不成功,我殲敵六千餘人。爾後,我乘機緊縮包圍,並於25日控制了機場。同時,我集結整訓,準備攻城。

  5月30日,根據敵我情況,我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對長春採取圍困方針。6月13日13時,譚政與羅榮桓、李富春等一起,從哈市起身赴吉林開會,佈置圍困長春期間二至三個月的部隊休整與政治思想工作,籌備吉林高幹會議。

  6月15日至20日,在譚政參與下,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等指示精神,在吉林召開了野戰軍師級以上高級幹部會議,會議聽取了羅榮桓、劉亞樓、譚政、肖勁光等人的報告,總結了長春外圍戰鬥經驗,分析了長春守敵的情況,最後會議決定對長春採取「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經濟鬥爭,使其糧彈俱困,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如此可避免五萬人的傷亡),即:軍事上在加強攻城部隊與打援部隊的訓練同時,緊縮包圍,控制要點,封鎖市內機場,打擊出城騷擾,搶糧與企圖突圍之敵;政治上利用敵軍內部矛盾和恐慌心理,全面展開政治攻勢,做好瓦解敵軍工作;經濟上主要封鎖敵人空投和防止糧草入城。此外,成立生產救濟委員會,有計劃地供應群眾糧食,改變過去不讓群眾出城的辦法。會上,譚政還專門就對敵軍展開全面政治攻勢、瓦解敵軍等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6月22日,我圍長部隊進入指定位置,25日,開始正式封鎖圍困。為統一行動,圍城部隊成立了對敵鬥爭委員會和圍困長春指揮所,地址設在長春市東南五十裡的李家屯,肖勁光任司令員,肖華任政治委員。圍城部隊為便於指揮,以伊通河及長春西南(中長路)孟家屯火車站為分界線,將其部隊分為東西兩個地區隊。東地區隊以第六縱第十八師及獨立第六、八、九師擔任,歸圍長指揮所直接指揮;西地區隊以十二縱及獨立第七、十師擔任,歸十二縱首長(司令員鐘偉,政治委員袁升平)指揮。後獨十一師等也參加圍城。

  於是,我十六萬大軍兵臨城下,在長春城外方圓五十裡的地面上,形成一個環形封鎖區,連營數百里,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外之城」,長春國民黨軍成了「甕中之鼈」。長春「長圍久困」、瓦解敵軍的政治攻堅戰役,就這樣拉開了帷幕。當時長春守敵是以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為首的國民黨一兵團(1948年初鄭來長後組建)共十萬餘人。其中以曾澤生為軍長的六十軍等(原滇軍)四萬餘人防守大同街以東地區,以李鴻為軍長的蔣的嫡系新七軍二萬餘人防守大同街以西地區。此外還有地方雜牌部隊及後勤人員四萬余人,也在大同街以西地區。鄭洞國率其幕僚、衛隊、特務團共四百餘人,駐在大同街以西新七軍防區的偽滿中央銀行大樓,負責全權指揮。

  我圍城部隊在對長春守敵實施軍事圍困、經濟封鎖的同時,遵照軍區、野戰軍政治部、譚政等的指示,著重對守敵採取了以瓦解為核心的強大政治攻勢,而攻心的重點選擇與蔣的嫡系新七軍有矛盾衝突的六十軍上。這時,政治攻勢主要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組織圍城部隊發動宣傳攻勢,經過層層發動,廣大指戰員人人想辦法,個個作宣傳,爭取、瓦解其國民黨士兵;另一條是在敵軍內做上層軍官的工作,爭取國民黨守城軍官、將領的起義、投誠、投降。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長圍久困」政治攻勢為主的方針,譚政領導軍區、野戰軍政治部,組織人力,統一編寫、印製了一百萬份宣傳品和《蔣軍投誠官兵通行證》,源源不斷從哈市運往長春城下,發給圍城部隊使用。在我圍城部隊實施「長圍久困」方針的第四天,即6月28日,我圍城指揮所便根據譚政有關指示和吉林高於會議精神召開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肖華政委在會上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充分說明了依照東北野戰軍總部及其政治部譚政等人關於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的重要性。會議分析了長春守敵的特點及其弱點、矛盾,指出我軍必須利用敵人這些特點、弱點、矛盾,加強政治攻勢,達到削弱敵人鬥志,瓦解敵人戰鬥力,最後解放長春的目的。會議具體佈置了政治攻勢的任務,號召發動群眾,創造多種生動、有力的形式瓦解敵軍。當時瓦解敵軍、採取政治攻勢主要有四種形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