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
九 |
|
解放戰爭時期,兩人同在東北野戰軍工作。解放後,又先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革命將他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使他們在紛飛的戰火中結成了牢不可破的戰鬥友誼。接上聯繫後,羅榮桓立即返回農民自衛軍,並率部來到修水,加入了武昌警衛團。 8月下旬,警衛團與平江、瀏陽農軍負責人在修水的山口召開會議,決定把這幾支武裝力量會編為一個師,由余灑渡任師長,靜候中央指示。不久,盧德銘從中央返回部隊,並且帶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9月9日,將要舉行秋收起義!駐紮在修水的警衛團,投入了緊張的整訓之中。他們焦急地盼望著秋收起義的到來。 ※第二章 當秀才不怕難 領袖在身邊 1927年9月9日。江西修水渣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駐地。明媚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警衛團駐紮的院落,留下參差斑駁的樹影。南國的秋風吹過,使燥熱的空氣透出幾分涼意。警衛團的戰士們步履匆匆,收拾行裝,準備出發,攻取平江,會合其他各地的義軍,發動秋收起義。大革命失敗以後,為貫徹「八七」會議精神,中共中央決定,「利用今年秋收時期在農村中階級鬥爭劇烈的關鍵」,「有系統有計劃的盡可能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暴動」,九月間在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 8月中旬,中共中央特派員兼中共前委書記毛澤東回到長沙,組建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制定起義的具體計劃。接著,毛澤東抵達江西安源,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具體部署秋收起義的軍事行動。會議決定,起義在修水、銅鼓、安源三處同時發動,然後三路大軍合擊長沙。 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按照計劃,參加秋收起義的武裝編為四個團,組成中國工 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全軍由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起義總指揮為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盧德銘,師長為余灑渡。這樣,按照既定計劃,現駐修水的武昌警衛團及其相匯合的其他農軍,被編為第一師第一團,並且即日暴動,向平江進發。 「滴嗒!嘀嘀嗒!」緊急集合的軍號吹響了。警衛團的戰士迅速集結起來,整裝待令。起義總指揮、老團長作了簡短講話,向第一團授旗,宣佈秋收起義開始,命令部隊向平江進發。這時,譚政擔任第一團團部書記。譚政聞聽秋收起義的消息分外激動,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工農革命軍的行列。 第一團以收編的第四營打前鋒,作為右翼,第二營為左翼,第一、三營和師部居中。從修水縣城出發,經馬拗、渣津、朱溪廠,越過平、修邊界,佔領平江縣龍門廠。就在起義部隊向平江推進時,敵人增派一個團馳援平江。第四營邱國軒部乘機叛變,埋伏在長壽街,反攻起義隊伍,第一團腹背受敵,被迫撤出戰鬥,向瀏陽、銅鼓方向轉移。在這次戰鬥中,譚政親眼目睹了發生的一切,部隊臨陣叛逃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同時,盧德銘等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的模範行為有力震撼了譚政的心。他也冒著槍林彈雨,在部隊中來往穿梭,做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救護傷員,掩埋犧牲的同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有勝利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秋收起義失敗了。1927年9月20日清晨。 初升的太陽照在文家市里仁學校的操場上,操場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光輝中。 寬闊的操場中央,一千五百多名秋收起義撤退下來的指戰員列隊靜立,他們面容憔悴,連日來的奔波,使他們顯得十分疲憊。但是,他們臉上充滿剛毅之色,一動不動,正在聚精會神地聆聽隊伍前面一個人的講話。 那人身材修長,蓬鬆著滿頭長髮,身著老藍布農民裝,腳穿草鞋,黑紅的面孔,看上去三十多歲。 他左手卡著腰,揮動著右手,操著地道的湖南口音,面向大家說道: 中國革命沒有槍桿子不行。這次秋收起義,雖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的武裝鬥爭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幹革命就不要怕困難。我們有千千萬萬的工人和農民群眾的支持,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繼續勇敢戰鬥,勝利一定屬我們的。我們現在力量很小,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大水缸,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現在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要到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去,發動農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 譚政懷著崇敬的心情,專心聆聽並且注目著講話者,因為他知道,講話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澤東!譚政完全被毛澤東的話語吸引住了,那耐人尋味、富有哲理的話語,那充滿激情的手勢,無形中讓人增添了無窮的力量,秋收起義失敗的陰影逐漸在人們心頭淡去。譚政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澤東,第一次聆聽了毛澤東的講話,他為毛澤東在失敗面前那超人的胸懷,堅韌不拔的毅力所折服了。譚政暗下決心:不管今後革命的道路多麼艱難、多麼曲折,也要跟著毛澤東於革命!隊伍出發了,沿著毛澤東指引的方向前進著。 1927年9月29日晚。江西永新三灣村。 濃黑的夜幕伴著連綿的秋雨,將湘贛邊界九隴山區籠罩在漆黑的雨霧中。三灣,這個只有五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在搖曳的風雨中,顯得形單影隻。楓樹坪一座破舊的古廟裡,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正在微弱的燈光下,緊張地進行。會議提出井通過了對起義部隊進行改編的問題。原來,就在譚政跟隨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從文家市里仁學校出發後,部隊沿著羅霄山脈向南進軍,爬山越嶺,道路崎嶇難行。再加上瘧疾、痢疾蔓延,病員大量增加,疲勞、疾病威脅著整個部隊。 9月21日,部隊到達萍鄉縣蘆溪鎮宿營。次日清展出發,行至距蘆溪鎮十五華里的山口岩,遭到江西軍閥朱培德部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的伏擊。起義部隊倉促應戰,損失很大。在此危急時刻,總指揮盧德銘親自率領一個連,占領路旁高地,阻擊敵軍,掩護部隊轉移。敵軍人多勢眾,搶佔了附近的山頭,居高臨下,向起義軍陣地猛烈射擊。起義部隊損失嚴重,死傷數百人,盧德銘不幸中彈犧牲,年僅二十三歲。蘆溪受挫後,起義部隊中彌漫著消沉情緒。不少人看到失敗已成定局,紛紛不告而別。瑟瑟的秋風染黃了路邊的樹葉,身穿五顏六色便服的起義部隊,越走越顯得稀稀拉拉。有的人乾脆跑到隊列外,一屁股坐在路旁休息;有的人擅自跑去採摘樹上的野果子;有的三五成群,咬著耳朵瞎嘀咕;有的乾脆開小差逃跑了。 有的幹部軍閥作風嚴重,以錯對錯,對士兵的錯誤,開口罵人,動手打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