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 | 上頁 下頁
六七


  他心裡沉甸甸掛著的還是一月底中央的那份來電。

  他對毛澤東的戰略意圖很清楚,但這位沉思遠慮、多謀善斷的將軍,經過一個月的思忖後,形成了不同於毛澤東的看法。

  粟裕認為,分兵渡江有利有弊,利在戰略意義重大,弊在受轉戰等多種因素牽制,難以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效果;反之,集中兵力于中原戰場,盡可能多地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于長江以北,則戰局將很快明朗,況且黃淮地區,我軍打大殲滅的條件正在成熟。

  粟裕的這一設想如提出,等於改變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

  提不提這個意見,粟裕確實有些猶豫不決。

  他不是不相信黨內軍事民主,也不是怕別人誤解,主要是「恐有不周」,干擾了中央的決策。但他又想,作為一個戰役指揮員,在即將執行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時,應當結合戰爭的全域進行思考,從全域上考慮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域很好地聯繫起來。全域是由許多局部組成的,從局部看到的問題,也許會對中央觀察全域,作出決策有參考價值。

  想到這些,粟裕終於消除了顧慮。於4月18日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報告了中央軍委,同樣內容的電報也發給了劉鄧一份,請他們予以指正。

  皖西。劉鄧野戰軍指揮部駐地。

  劉伯承接到了粟裕的電報。

  「集中劉鄧、陳謝及華野主力,依託後方作戰,……求得在雨季與夏收前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的殲滅戰……」

  劉伯承一連看了幾遍電報,思緒沸騰起來,一會兒,他大步出門。

  院子裡,鄧小平在溫和的春日下,正興致勃勃地和參謀們打牌。一年多了,鄧小平沒有摸過牌,這一回牌興大發,劉伯承不願使他掃興,忍住沒有喊他,圍著牌局轉了一周兒,弄清了「對戰」雙方的實力,沖鄧小平一眨眼:

  「懸!」

  鄧小平迎著太陽,眯了一下眼,深吸一口煙,大膽地甩了扣底的「大王」,對方及時加分;贏了。

  「有事嗎?」鄧小平拍拍屁股上的土,隨劉伯承走進了屋內。

  「你看,粟裕不想過江了。」劉伯承遞過電報。

  「哦?」鄧小平飛快閱電,隨即哈哈大笑,『摳底』不如『爭分』,上了台再說。有道理,很有道理!」

  劉伯承贊許地點頭:「目前,敵在中原戰場機動作戰者有九個整編師,而我方野戰部隊為二十萬人,如果粟裕加入中原作戰,則為三十萬人,三路大軍密切配合,尋機殲敵三、五個師,即可完全掌握中原主動權。那時候再南下,就不是牽敵,而是殲敵了。」

  「南下渡江,是毛主席醞釀已久的大動作。粟裕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有膽量啊!」鄧小平忍不住讚歎道。

  劉伯承:「現在他需要我們的支持。」

  「那我向中央發電,說我們舉雙手贊成!」鄧小平急切地道。

  劉伯承叮囑道:「措詞還是要婉轉點,不要讓中央以為我們真的拖垮了。」

  「依你的。」鄧小平走向發報室。

  河北阜平縣城南莊,中央軍委駐地。

  周恩來正伏案閱著一份份電報、材料。作戰參謀方興急匆匆走進屋內說:

  「報告周副主席,這是剛剛收到的華野一兵團粟裕司令員的加急電報。」周恩來接過電報,簽過字後急閱,然後,立即走向毛主席的住處。

  一顆古柏下的石桌上,鋪著一幅地圖,幾頁電文放在圖上,毛澤東正坐在石凳上思考著什麼。

  周恩來走近,說:「主席,粟裕同志經過近三個月的反復考慮,對軍委南下作戰的方案,提出不同見解。」說著,把手裡的電報遞給了毛澤東。

  「哦?」毛澤東似乎有點吃驚,看完粟裕的《華野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的建議》後,怏怏說道:「他不願過江!恩來,林彪不南下,粟裕不過江,我們這台大戲難唱嘍。」

  原來,在1948年2月7日,中央軍委、毛澤東致電林彪,指出:「對我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殲滅為有利。」要求東北我軍下一步要切斷敵軍從陸上撤向關內的道路。

  但4月18日,就在周恩來收到粟裕電報的前幾個小時,毛澤東收到了林彪不願南下錦州的電報,電文說:南下北甯路及入關作戰很困難。主張先打長春,吸引瀋陽之敵增援而殲滅之。

  林彪的事還未處理完,粟裕的電報又到了。毛澤東十分不快。

  按照中央去年「十二月會議」的精神,按照五年打敗國民黨的計劃,林彪南下、粟裕過江都是必要的重大舉措,都是中央軍委的既定方針。可好,戲剛開場,兩個主角都有異議,實出毛澤東意外。

  周恩來見主席有些不高興,勸道:「主席,粟裕的想法有些道理。他的想法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野戰軍十萬人馬下江南,如有後方依託可大量殲敵,以五萬人傷亡可殲三至四個整編師。但在敵圍追堵截下,物資供應困難,傷員無法安置,又無後方依託,勢必大量減員,在這方面,粟裕是有親身體會的。」

  毛澤東點頭道:「是呀, 1934年,方志敏、粟裕他們率抗日先遣隊從贛東北出發,到皖南,行程五千華里,減員二分之一還多,志敏同志也是那時被敵人殺害的。可以想像,這次華野前出閩浙贛,要走一萬公里的路程,損失也不會少於二分之一。」

  周恩來見主席情緒有些低落,接著說道:「粟裕認為,如果兵力減半,就不足以對江南地區造成更大威脅。二是,中原之敵的『四大支柱』是調不動的。敵整編第五軍、十八軍是機械化部隊,不會追隨我到江南水網地區打遊擊戰。敵第七軍、整編第四十八師是桂系的主力,蔣介石向來以『剿共』來除掉異己,是把他們放在中原就是想同我們拚消耗,不會因我軍南下而放虎歸山。如果這幾股敵人調不動,一兵團南下的意義就不大了。三是,中原我軍三個主力縱隊抽到江南,必然削弱我中原實力,為今後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帶來很大困難。因此,粟裕建議主力應留在中原殲敵,另可抽調個把師化整為零,渡江騷擾敵人後方。主席,我認為粟裕同志的意見是中肯的,也是很有見解的。」

  毛澤東聽完周恩來的分析,臉色有所好轉,大聲說道:「好!粟裕斗膽直呈,那就請他到中央來,他不聽我們的,就讓我們來聽聽粟大將軍的。把朱老總、陳毅也都搬回來,在一起很好地討論一下 。」

  周恩來一向慎重:「主席,我建議召開中央書記會議來認真討論這個問題。」

  毛澤東很欣賞周恩來的穩重,果斷地揮手道:「好!與少奇同志他們工委匯合後,就開書記會議。」

  1948年4月25日,一輛美式吉普車風馳電掣般地疾駛在河南濮陽至河北阜平縣的公路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