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頑軍既置重兵於天目山,新四軍要進入杭嘉湖敵後,必將遭到頑軍的阻攔,這樣就不可避免要與之進行一場惡戰,戰場將在孝豐地區。而且由於頑區縱深大,後備雄厚,作戰將不止一次。 分析了以上情況,粟裕在心裡形成了兩個具體部署方案: 一是全力向孝豐地區出動,爾後在反擊中控制天目山,再向浦東和浙東發展;二是第一縱隊進入浙西安吉、遞鋪以東,佔領武康、德海及余杭以北地區,用一周時間肅清該地區之土匪,並開展地方工作。爾後即以該地區為基礎派小部武裝向東深入杭嘉湖地區,打通與浦東、海北的聯繫。向南進至富春江區遊擊,以便與金肖支隊打通聯繫。 粟裕在心裡掂量來掂量去,比較著這兩個方案的利弊。 依當時蘇南情況和新四軍實力看,第一方案雖可以迅速打開局面,但不是很有把握,如後續部隊不能迅速南下,還有可能陷於僵局。而且新四軍主動深入頑區作戰,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於我不利。第二方案雖發展緩慢,但較穩妥而有把握,且可以進一步摸清情況和創造實施第一方案的有利條件。 比較來比較去,粟裕最後決定採取第二方案,摸摸國民黨正規軍的底細。 2月中旬。 敵第三戰區以陶廣為總司令的蘇浙皖挺進軍總部,奉顧祝同之命,以五個團的兵力,在廣德以南向蘇浙新四軍第三縱隊七支隊突然發起進攻,企圖以五比一的優勢消滅七支隊,一舉切斷挺進天目山之新四軍的退路。 「我早就等著它這一著了!」粟裕高興地說,「頑軍主力由孝豐西北向北攻擊我第三縱隊,這樣我們就可以放手在這一地區實行反擊,轉而進佔天目山。既避免了主動攻入頑區在政治上軍事上對我們的不利,又能收到聲東擊西效果。」 敵頑第六十二師是國民黨中央軍主力部隊,也是三戰區骨幹部隊之一,裝備整齊,彈藥充足,戰鬥力較強,且是反共老手。受命向新四軍進攻時曾狂言「兩天解決,綽綽有餘」。配合六十二師的忠救軍則是一支受過特別訓練的軍統特務武裝,他們使用的是美式卡賓槍、湯姆槍、六〇炮,善於遊擊和山地作戰,人們稱之為「猴子軍」。 這是粟裕自南渡以來與國民黨正規軍的第一次交手。粟裕想通過這一仗對浙西的國民黨軍有一個實際的瞭解。 新四軍七支隊遭頑軍主力進襲後,立即奮起還擊。擊退了忠救軍為時四天的猛烈進攻。這時,敵六十二師向七支隊側後迂回,企圖截斷七支隊的歸路。 對此,粟裕早已料到。立即令第八、第九支隊投入戰鬥,使頑軍的企圖不能得逞。又急調第一縱隊主力越過莫干山,切斷了戰場上的頑軍向孝豐和天目山區的退路,以協同第三縱隊殲滅這股敵人。 經五日激戰,頑軍終於被擊垮,孝豐縣城被解放了。 第一次反頑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共殲頑軍一千七百餘人,繳獲迫擊炮三門,重機槍十二挺,輕機槍三十餘挺,步槍六百余支。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區。 初戰告捷,我軍打出了威風,長了自己的志氣;而頑軍碰得頭破血流,從驕橫輕敵轉為聞風喪膽。這兩部頑軍在以後與新四軍作戰中畏縮不前,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頑軍偷雞不成反蝕了米,倉惶而逃。粟裕把追擊的深度僅劃在報福壇、漁溪口一線。 在戰役總結會上,粟裕解釋道:「這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考慮的。一則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適可而止:二則要抓緊時間深入農村工作;三則從軍事上考慮,天目山易守難攻,頑軍有縱深配備,過於深入頑區對我不利,而且強攻憑險據守的頑軍,必將付出較大代價。我估計頑軍在初戰中遭受的打擊還不很大,必不善罷甘休,第二次進攻將接踵而來,不如以逸待勞,待頑軍出擊。在天目山外,於運動中殲其有生力量,然後乘勝而進。頑軍雖占地理之利卻無兵據守或至少削弱其守備力量,我軍便可以以較小代價而迅速佔領天目山。」 粟裕下令:「在頑軍再次進攻之前,我不主動出擊。」 2月底。 粟裕獲悉:顧祝同密令陶廣所部相機在孝豐附近將新四軍圍殲,嚴防新四軍打通海北和浙東以天目山作根據地,並叮囑「對剿匪部隊行動嚴守秘密,勿使盟軍發覺」。可見,頑固派作賊心虛,自知反共的圖謀是見不得人的。 果然,陶廣接到密令就加緊部署,再次向新四軍進攻。他調集第一百九十二師、第五十二師以及忠救軍部隊共十二個團,以第二十八軍軍長陶柳為前線總指揮,在忠救軍的協同下,兵分四路,從西、南、東三面呈馬蹄形向孝豐分進合擊。 敵頑這次進攻的重點在孝豐以西,主要力量是第五十二師和第一百九十二師,這兩個部隊都是第三戰區的主力。尤其是第五十二師,訓練有素,反動教育深入,裝備精良,並配有蘇式輕重機槍,是各部隊中戰鬥力較強的。 該部一向目空一切,經常充任反共急先鋒,是「皖南事變」的主要劊子手。 據粟裕戰前向劉先勝瞭解,其一個團的戰鬥力大致相當於新四軍一個較強的支隊,這是粟裕主要準備對付的勁敵。 粟裕吩咐部下:「我們的方針是,以各個擊破對付頑軍的分進合擊,任憑它幾路來,我只打一路,集中兵力,攥成一個拳頭,砸向頑敵,主要目標為殲滅第五十二師的第一五六團和忠救軍主力。」 頑軍於3月3日發起進攻。4 至6日,堅守在孝豐周圍的守備部隊與敵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許多陣地反復拉據。6日晚,各守備部隊擊潰了第六十二師的全面進攻。7日晚,粟裕揮兵全線出擊,殲滅了敵五十二師、一九二師各一部。忠救軍見勢不妙,急忙逃竄。10日,頑軍各部紛紛南逃。 3月底,敵人放棄臨安,向西南方向撤退。 至此,我軍後發制人,在兩倍於我的頑軍圍攻下,各個擊破,以少勝多,殲敵團長以下一千七百余人,完全佔領了天目山。 5月中旬。 日本帝國主義已成強弩之末,抗日戰爭勝利在望。抗日戰爭一旦勝利,浙西恰恰是國民黨搶奪京滬杭的前進基地,哪能容得下新四軍在這裡立足生根? 蔣介石為了獨吞抗日勝利果實,命令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集中必勝兵力,統一指揮,迅速剿辦」,「斷其後路,一鼓殲滅」,企圖一舉殲滅挺進天目山的新四軍。 第一次、第二次進攻失敗後,顧祝同、上官雲相像輸紅了眼的賭徒,這次不惜血本,下了最大的賭注。 上官雲相親自出馬任總指揮,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李覺代替敗將陶廣任前敵總指揮,調集主力十四個師,兵分三路企圖包圍和夾擊新四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