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黃克誠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1952年8月。北上的列車上。 黃克誠坐在車窗邊,透過車窗,黃克誠看到鐵道兩旁的田野裡,正翻滾著喜人的麥浪。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裡喃喃地自言自語道: 「真是一派豐收的景象啊!」 此次北上,乃是黃克誠奉中央調令,離湘赴京工作。三年前,黃克誠回到湖南,回到自己的家鄉,從國民黨統治者的手中,接過了這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爛攤子。三年之中,黃克誠兢兢業業,不辭勞苦地工作,穩定物價、湘西剿匪、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工業建設等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務,都在黃克誠的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 三年裡,湖南的生產事業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統計資料表明: 湖南省工農業總產值1950年為二十三億多元(按現行人民幣算),1951年即達到二十七億多元,一年就約增加了百分之十八。農村的大宗經濟作物,如棉花,1950年為一萬一千噸,1951年增加到三萬噸,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六十八點八,農業的增產,搞活了農村,也搞好了城市。 黃克誠在湘三年,把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變成了百業俱興的新局面。 當中央調黃克誠回京工作時,他很有點戀戀不捨。黃克誠到京之後,於10月奉令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副總參謀長和總後勤部長兼政委。 黃克誠先到總後工作。 那是一個鋪開不久的大攤子。除抗美援朝的戰勤工作仍需繼續進行外,已面對著統一全軍後勤的重擔。每天都有許許多多急待解決的問題潮湧而來,應接不暇。 原來的總後負責人是楊立三同志,他那時最繁重的任務就是戰勤。抗美援朝雖有整個東北地區的支援,總後的任務仍極繁重。 黃克誠到總後時,朝鮮戰爭已近尾聲,但全面組織建設全軍後勤工作的任務己迫在眉睫。黃克誠看到工作那麼忙亂,就和楊立三及其他領導成員研究,要迅速改變這種狀況。 會上,黃克誠聲音洪亮他說: 「我一向認為,領導任何工作,都必須掌握主動,決不能被工作推著走,搞成被動應付的局面。無論事情有多麼雜亂、困難,我們都要把局面迅速打開,我們應當有這個自信。」隨後,黃克誠就以他那一貫的作風,雷厲風行地展開了總後工作。 在具體工作中,總後有一道難題,就是修建營房的問題。 全國戰爭結束時,數以百萬計的軍隊借住了許多民房,時間長了,群眾有意見,軍隊也不方便。 建設營房成為急務,而實際上卻進展緩慢,麻煩甚多。當時,我們正學習先進經驗,一切建築都要先做設計,批准預算後才能動。在當時,設計是個新事物,得請工程技術人員來做,又沒有一定標準,這就差異甚大,不好平衡。預算要列舉大大小小各項建築材料、設備、工價等等,很難審查。審查沒有力量,不審又是失職;不批下面要罵,批了大家又吵不公平,本來好辦的事,弄得非常難辦,下面不滿,上面頭痛。 黃克誠在瞭解了情況後,認為:建設營房和農村建設民房,並無很大區別,沒有很特殊的技術要求。農民蓋房都是自己動手,請個有經驗的師傅指導就行,我軍戰士多是農民出身,又是年輕力壯,又有組織領導,條件優越,何不自力更生? 於是,黃克誠提出了「包乾」的辦法,得到軍委同意就實行下去。包乾的辦法是按不同情況,規定營房每平方米造價,提倡自燒磚瓦、自出人工。 造價包乾後,超過不補,節餘歸己。 這樣一辦,問題就簡單了。部隊自力更生造營房的積極性很高,蓋得又快又好又節省。軍隊住迸營房,退還民房,群眾也感到高興和方便多了。 黃克誠在總後工作了沒有幾個月,大約在1952年12月,聶榮臻代總長要黃克誠到總參去上班,幫助處理日常工作。於是,黃奉命前去,但那時仍兼總後的工作。 到1953年,黃克誠把總後的實際工作交給了洪學智,黃克誠向中央作了總後工作的報告,正式結束了他在總後的工作。此後,黃克誠便把全部力量放在了軍委、總參的日常工作上去了。 1952年底,彭德懷住處。 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粟裕、陳賡、肖華、肖克、肖向榮、賴傳珠、徐立清、楊立三以及剛到總參工作的黃克誠,一起開會,主要內容是研究軍隊的改革和建設工作。此後,這個會就形成常會,開過多次,當時也被稱為軍委會,因為它實際上是做這個工作的,再向上就是報中央、毛主席批示了。 但是,它並不是中央任命的軍委會,只是個適應急需的工作組織。 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彭德懷正式回國。 1954年9月,全國人大任命彭德懷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聶榮臻離開了總參。粟裕任總參謀長。黃克誠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仍兼副總長,負責軍委。總參的日常工作。當時,軍委和總參是一個辦公廳,還沒有以後那樣詳細的分工。 1954年11月,中央正式任命以毛澤東、鄧小平和後來受銜的十位元帥,共十二人組成軍委會,毛澤東為軍委主席。 隨後,毛澤東召開了第一次軍委會議,正式把軍隊工作交給彭德懷主持,彭德懷成了常務副主席,重大問題則由軍委開會決定,報中央及主席批示。 黃克誠雖然不是軍委委員,但因工作需要,實際上早就擔任了秘書長的職責,幫助彭德懷做日常工作,成為彭德懷抓軍事的主要助手。 1958年6月,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講話時曾說過:「我四年未管軍事,一切推給彭德懷同志……不是軍事工作都搞壞了,基本上搞得好……講責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懷,第三是黃老,因為他是秘書長……」 毛澤東的這番話,就是針對上述情況而言的。 處於開創時期的軍委、總參,工作問題多得不得了。 那時,我們的各軍、兵種都在初建,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將軍,魄力大、個性強、工作積極性非常高,都要在新崗位上作出新貢獻。他們都向軍委、總參、總後強調自己這個部門的重要性,爭取多撥一些經費。他們要錢要物資、要外匯,爭論得不可開交。這只能由軍委、總參會同總後解決。這樣,黃克減就成為協調各部門關係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一次會議上,黃克誠曾經苦口婆心地勸導各部門的負責人說: 「我們要顧全軍隊全域,只強調某個局部是不行的,平均主義的分配也是不行的。我們都是高級將領,都懂得戰時不能平均使用兵力,必須從全域考慮,有主次、善配合,才能打勝仗。規在建設也一樣,要全面考慮,區別緩急,先抓重點、急需的工作。比如:海軍要建設艦隊,當然是合理要求,但費用大、時間長,不是我們目前力所能及的,就應把它當作長期任務來考慮。海軍目前重點是海防,可以先抓急需,搞那些既能加強海防、又能建設較快、費用較低的。空軍在建軍中是當務之急,我國因沒有空防,抗美援朝時犧牲極大,建設空軍隊伍比海軍艦隊費用要少一些,而需要更急一些,所以,我們應考慮重點先建空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