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黃克誠 | 上頁 下頁 |
五〇 |
|
不久前,他得到消息,新四軍第四師第十旅,也就是他原來率領的八路軍三四四旅在豫西反頑鬥爭中失利,部隊損失較大,部隊中還出現了個別叛逃事件,部分同志悲觀情緒也產生了。 現在,十旅隨四師來到了皖東北地區。 黃克誠覺得,身在局部,應當胸懷全域,四師力量受到削弱,應該給予支援。於是,他向上級提出建議:將三師建制完整並充實的第九旅與四師十旅互相對調,以利於四師的休整補充和發展。 黃克誠的建議得到軍部的高度贊許。 不久,四師十旅對調到了第三師,原旅、團番號不變。 十旅來到三師,黃克誠十分關心。很快,他接見了十旅的幹部們,對他們劃歸三師建制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十旅的負責同志,旅長劉震、政治部主任高農斧等都是三四四旅的老同志,是黃克誠的老部下,大家相見,倍感親切、高興。 黃克誠專門就十旅地方化的問題向劉震等作了詳細說明。原來,十旅撥歸三師後,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旅長劉震兼任淮海區司令員,軍區政治部主任則由旅政治部主任高農斧兼任。 部隊地方化,有很多同志思想轉不過彎來,認為主力軍一夜之間變為地方部隊,是不是豫西的仗沒打好? 黃克誠告訴劉震等旅領導,主力部隊地方化,是在困難條件下立足生根,渡過難關,堅持和發展根據地,準備以後新發展的正確道路,並不是走回頭路,十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黃克誠一席話,打消了劉震等心中的矛盾與顧慮,使他們在思想上有了明確的認識和準備。 十旅在淮海區「安家」後,不但迅速恢復了元氣,而且認真貫徹部隊地方化的決定,將革命的火種撒遍淮海大地,在黨政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整個淮海平原的抗日武裝鬥爭如火如荼,迅猛發展。 白駒過隙,歲月匆匆。轉眼間,1942年來到了。華中局書記劉少奇奉命調回延安黨中央工作。臨行前,他主持召開了華中局擴大會議。 華中局各區和各部隊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劉少奇代表華中局作工作總結及今後任務的報告,陳毅作軍事建設報告,黃克誠作政治工作報告。 黃克誠一直從事部隊政治思想工作,這時又兼任蘇北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因而他結合工作實際,立足華中全域,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受華中局委託,作了一次深入淺出的政治工作報告。 黃克誠著重講述了目前軍事建設中的政治工作問題。 他從部隊政治工作,根據地政治工作,友軍政治工作和敵偽軍政治工作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 黃克誠特別強調了在幹部問題上應當注意的兩個方面:使用幹部和愛護幹部。黃克誠認為,使用幹部方面,應當注重德才兼備,注重幹部的黨性、知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在愛護幹部方面,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健康,使之能夠在艱苦的經濟條件和嚴酷的戰爭環境中勇挑重擔,堅持工作,尤為重要的是,要從政治上來愛護幹部,平時發現幹部在思想上出現不良傾向的苗頭,就要及時進行教育、批評、幫助。不應平時不關心,或者平時看到幹部有什麼問題當面不說,記在心裡,到時候再一起算總帳。另外,黃克誠還指出,在審查幹部和鋤奸問題上,一定要區別對待,信證據不輕信口供,寧可錯放,也不可錯殺。應當注意隨時糾正違反政策、刑訊逼供的現象。 黃克誠的報告得到與會同志的廣泛贊同,華中局把他的報告,作為華中我軍政治工作的綱要,發表在刊物《真理》1942年第八期上。 關於使用和愛護幹部問題,黃克誠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後來,在華中局開展「搶救」運動時,黃克誠頂住壓力,堅決反對逼供信,保護了一批幹部。 漣水縣東北鄭潭口。 鄭潭口是一個小鎮,恰好位於一帆河與完蠻河交叉處。雖說是小鎮,但它是蘇北根據地鹽阜與淮海兩區聯繫的紐帶,也是日偽軍大新集、新安鎮等聯成一線的據點之咽喉,因而戰略位置顯得十分重要。 8月,國民黨頑軍韓德勤,借日軍對蘇北「掃蕩」之機,趁火打劫,向新四軍發動進攻,企圖分割蘇北抗日根據地,策應東犯頑軍。鄭潭口,成為頑軍精心構築的「模範工事」。 整個小鎮被建成了一個東西三百米、南北五百米、四周又用五六米高的圍牆圍起來的據點。 南、北、西三面是兩米厚的夾壁牆,人可以自由行走,同時又設有對內對外射擊孔。夾牆每隔一段再用隔牆分開。圍牆下面是挖築的地道,地道同鎮內九十多個地堡、暗堡、炮樓相連。 鎮內還有一座高達十幾米的中心炮樓,由周圍六個炮樓拱衛。圍牆外是四道防線,一帆河又成為一道天然防線。真可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9月,黃克誠等經過商議,決定拔掉這枚楔入我蘇北根據地的釘子。 在軍部支持下,黃克誠親自召八旅二十二團團長張天雲佈置任務,面授機宜。 「老頭子呢?」張天雲接到命令,大汗淋漓跑到師部,悄聲問哨兵。 「老頭子」是三師同志對黃克誠的稱呼。黃克誠參加革命時間長,年齡大了些,經驗豐富,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因而大家都私下親熱地稱他「老頭子」。 哨兵用嘴一努屋裡,張天雲心神領會,一步跨了進去。「這回你可有仗打了!」黃克誠戲謔地指著張天雲的腦門,「師部決定派你們團攻打鄭潭口。 不過,人家說『這是攻不破的鐵鎮』,這可是個硬仗啊!」 「保證完成任務!」張團長一個立正,嗓門提高了八度。「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黃克誠面容一整,「任務艱巨,師部決定派彭雄參謀長親自去指揮。」 說著,黃克誠一指旁邊的彭雄。 張團長又向彭雄敬了一個禮:「太好了!」黃克誠補充說:「我把師炮兵營調拔給你們,漣水縣大隊也配合你們作戰。」 彭雄、張天雲奉命率二十二團徑奔鄭潭口。 經過周密部署,二十二團向鄭潭口發動猛攻。 戰鬥打響後,黃克誠時刻關注戰況的發展,不時讓人詢問情況,並及時給予指示。 鄭潭口一戰,在廣大指戰員努力下,一舉殲敵六百多人,拔除了這一「模範工事」,取得了徹底勝利。 消息傳來,黃克誠立刻發報致賀並慰問。 這是蘇北攻堅戰的首次勝利啊,它預示著一個良好的開端,黃克誠想。 果然,10月,三師七旅一部與兄弟部隊又一舉攻克陳道口,殲敵一千五百多人,粉碎了頑軍對淮海區的進攻,使淮南、淮北、淮海、鹽阜四塊抗日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然而,蘇北抗戰的艱苦階段還未過去。 1942年底,日軍為控制淮、漣、沭地區,向蘇北根據地淮海區發動了大「掃蕩」,開始構築據點、碉堡,修建公路,企圖分割封鎖淮海區,進而由點及面,全面控制這一地區。根據軍部指示精神,黃克誠命令淮海區以主力加強地方軍,使主力部隊進一步遊擊化,分地區堅持鬥爭,從而粉碎敵人的大「掃蕩」。 淮海區軍民在書記金明、軍分區司令員劉震的親自指揮下,動員黨政軍民協調行動,精簡軍分區機關,將全區又分成四個中心縣委,配以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合編的四個支隊,靈活機動地展開對敵鬥爭。 三個多月激烈而殘酷的鬥爭過去,淮海區軍民打破了日寇妄圖消滅新四軍的迷夢,使根據地重新恢復到「掃蕩」前的態勢。 1943年早春。乍暖還寒的季節,日寇對蘇北根據地鹽阜區又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梳蓖式大掃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