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黃克誠 | 上頁 下頁
二五


  他剛想帶領大家後撤,機場守敵已經發現了他們,大聲喝問:「哪一部分?」

  「是一師的。」黃克誠不及思索,隨口應道。

  敵人誤以為黃克誠他們是「十一師」的兄弟,也不再追問了。

  黃克誠趁機率領通訊班穿越機場,來到了南門外。恰巧,侯中英師長也在這裡,正在指揮一師隊伍後撤。看到紅一師大部平安撤退,黃克誠稍感放心。但是,其他兄弟部隊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他叫住了侯中英:「我看是不是與紅二師聯繫一下,看看他們撤了沒有。如果沒有,應該告訴他們趕快趁夜撤離。要不然,天色放亮,想突圍也困難了。」

  「這樣也好,這事你去辦吧。我還要到前邊去,看看還有沒有一師的部隊。」候中英說完,帶領一班人馬,消失在夜幕中。黃克誠親自趕赴紅二師指揮所。

  大色依舊漆黑一片,槍聲一直未歇。紅二師仍然堅守原地,沒有撤離。

  黃克誠疾跑而來,來不及喘息片刻,便向紅二師師長郭炳生建議部隊撤退。

  郭炳生曾經是黃克誠的上級,他告訴黃克誠:「我們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不能後撤。」

  黃克誠向郭炳生曉以利害:「現在我們已經被敵人分割包圍,能夠突圍而出就是勝利,留下來隻會是無謂的犧牲。天色快亮了,還不突圍恐怕時間來不及了。」郭炳生堅持等候上級命令。黃克誠無可奈何,也不便再多說什麼,便轉向南門外,尋找侯中英和一師的隊伍。

  他還不知道,候中英返回一師駐地,敵人正從一師駐地方向源源而出。

  原來,這次深夜突襲,贛州城內守敵挖了三條出擊坑道。其中一條坑道正好挖到了紅一師指揮部背後,城內守敵從坑道中出擊偷襲,與城外援兵構成內外夾擊之勢。正因為如此,紅軍才被打亂分割。

  候中英返回尋找失散隊伍,便陷入了敵人重圍之中,眾寡懸殊,候中英被俘殺害。

  黃克誠四處尋找侯中英,但不見蹤影。這時,他發現四周都有敵人,有不少紅軍戰士正在亂跑,看來紅軍指揮系統已經失靈了。他意識到自己正處在一種十分危險的境地。

  穩住大家,有組織的撤離已經不現實,黃克誠帶領通訊班戰士立即鑽進了臨街的一家店鋪,穿過店堂,直奔後窗。幾個人打開後窗,跳了出去,一口氣跑出南關外,一直跑到城南的山上,大家才停下來喘了口氣。

  收攏了山上一些零散部隊後,黃克誠果斷指揮部隊組織抗擊敵人。

  激戰中,中革軍委主席朱德親率警衛營和紅五軍團趕到,掩護攻城部隊撤出了戰鬥。

  3月8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紅軍從贛州撤圍,移師贛縣江口一帶,進行整訓補充。

  歷時三十三大的贛州攻堅戰宣告結束。

  贛州一役,紅軍傷亡很大,損失了三千多人。

  贛州之役的實踐證明,黃克誠依據戰場情況提出的數次撤圍建議都是正確的。在紅軍遭到突襲,腹背受敵的不利形勢下,黃克誠在積極向上級報告的同時,果斷下令部隊立即撤退突圍,是非常恰當的。故而,部隊雖然沒有接到命令撤退,但黃克誠的作法上級沒有追究。

  黃克誠是個勤於思考的人。贛州之役以後,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攻城之初,我軍在數量上是佔優勢,紅三軍團參戰部隊這一萬餘人。但地形條件對我軍十分不利。贛州城高且固,三面環水,堅城之下屯重兵,曠日持久地攻城,乃兵家之大忌。負責打援的紅四軍把主要力量放在南面,用來對付廣東方面的援敵,沒有料到敵人會從贛州以北吉安遠道馳援。因此,未能在北面堵住援放。待敵人半夜裡從城年打洞出擊,我軍沒有準備,有些措手不及。臨戰於我十分不利的情況之下,又不准部隊撤退

  突圍,遂導致重大損失。

  在江口休整期間,蘇區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總結了攻打贛州的經驗教訓,研究確定了今後中央紅軍行動方針。

  3月17日,紅軍總政治部發出訓令,指出贛州撤圍後,「在江西紅軍應當擴大蘇區,貫通贛江西岸的蘇區,以贛江流域為中心,向北發展創造蘇區,來包圍贛江流域的幾個中心城市贛州、吉安、樟樹,以便利於我們迅速地奪取這些城市,這樣來爭取江西的首先勝利。」

  「同時,派一部兵力人閩,開展閩西蘇區,威脅粵軍。各部應籌得充分給養,作長期革命戰爭經費,這樣來籌備向閩發展,來爭取贛州、吉安、撫州。」

  ※第五章 遭劫難勇抗爭 蘇區霜晨月

  田村。

  陽光普照著一座農家小院。春意漸濃,楊柳吐新芽,布穀聲聲。

  紅三軍團召開一次特殊的會議,屋裡擠滿了人,有坐著的,有站著的。

  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主持會議,中心議題是批判黃克誠。會議指出黃克誠主要有兩點錯誤:反對攻打中心城市,對抗中央路線;主張打「土圍子」、擴大蘇區,反對現行土地政策,是右傾機會主義。

  有的同志站出來,批評黃克誠一再對抗中央路線: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不久,他便反對攻打武漢、長沙等中心城市,而且當面向軍團長彭德懷提出反對意見,因此被取消了縱隊政治委員的任命;這次打贛州,他又一次站出來反對中央決定,力勸紅軍撤圍。

  有的同志說,黃克誠一貫有右傾機會主義傾向,反對中央蘇區現行的土地政策,對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政策有看法。不少同志七嘴八舌,批判黃克誠的種種「錯誤」。黃克誠面對批判,表示不服,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黃克誠堅持認為自己的那些主張是實事求是,既不存在對抗中央命令,也不存在有右傾機會主義傾向的問題。

  批判會上,耿直的黃克誠,單槍匹馬,據理力爭。

  會議僵持了很久,只得休會,暫時停止對黃克誠的批判。

  按照江口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的精神,中央紅軍分東西兩路,夾贛江而下,奪取贛江流域中心城市。

  紅一軍團與紅五軍團組成東路軍,人閩作戰,紅三軍團與湘贛軍區和湘鄂贛軍區所屬的地方武裝組成了西路軍,以彭德懷為總指揮,膝代遠為政委。

  江口集結期間,中革軍委還重編了一、三、五軍團,恢復了紅五軍的建制與番號。

  這樣,中革軍委任命鄧萍為紅五軍軍長,賀昌為政治委員,黃克誠為政治部主任。全軍歸屬紅三軍團建制。

  不久,紅三軍團遂沿贛江西下,準備「赤化」河西,貫通湘贛蘇區與中央蘇區,並相機奪取河西幾個城市,使之成為革命向湘贛發展的根據地。

  田村批判會,是在紅三軍團西渡贛江之前召開的。

  部隊沿贛江西下後,進入了湘、粵、贛邊境地區。

  一路上又開始了對黃克誠的批判。黃克誠仍然據理力爭,與他們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行軍途中,黃克誠幾乎是在批判聲中度過的。幸運的是,批判歸批判,上級並沒有給黃克誠任何處分,更沒有撤消他的職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