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黃克誠 | 上頁 下頁
一六


  突然,當空傳來一聲大喝:「有後退者,軍法從事,格殺勿論!」軍團長彭德懷怒目圓睜,橫刀立馬,守候在瀏陽河邊,簡直像一個「猛張飛」!

  彭德懷的這一聲斷喝,很快傳到各個部隊,隊伍稍稍穩住了。

  彭德懷又破釜沉舟,命令拆掉測陽河上的浮橋,自斷歸路,全力攻打長沙城。

  這樣,形勢逐漸出現轉機。

  廣大紅軍將士勇猛再現,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向長沙城再次發動了猛烈攻擊。

  在紅軍猛烈進攻面前,敵人戰線開始紊亂,被紅軍撕開了一個缺口。紅軍乘機猛攻。長沙守軍支持不柱,敗下陣來,如此一發不可收拾,敵人丟盔卸甲,四散逃竄。

  湖南省主席何鍵聞訊,驚慌失措,率領殘兵敗將退守嶽麓山。

  紅三軍團終於以少勝多,攻佔長沙。

  自平江一路追殺到長沙,黃克誠簡直成了一個泥人,渾身上下全是泥土和汗水,軍服幾乎辨不出顏色了。那副高度近視鏡一丟,可讓黃克誠吃盡了苦頭,不知跌了多少跤。

  不過,黃克誠的心裡還是很高興的,這可是紅軍第一次解放這麼大的城市!而且經過長沙一戰,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釋放了在押的大批革命同志和進步群眾,紅三軍團也擴大到了一萬多人。

  彭德懷軍團長沉著果斷的指揮,紅軍作戰一往直前、勇敢頑強的精神,都給黃克誠留下了深刻印象。

  進入長沙城,部隊得以駐紮休息。黃克誠忙裡偷閒,專門上街配了兩副眼鏡。晉坑一戰,眼鏡丟失,使黃克誠長了一個心眼,多配一副眼鏡,以防萬一。

  紅三軍團在長沙城裡駐留了十多天。

  8月5日,何鍵集結兵力,突然反撲長沙。

  這時,紅三軍團在指導思想上仍著眼于佔領長沙,進而奪取武漢,藉此影響全國暴動,所以既沒有及時撤離長沙,也沒有作迎擊敵人反撲的必要準備,以致在敵人的大舉反撲面前,措手不及,被迫撤離長沙,紅三軍團遭受一定損失。

  8月6日,紅三軍團撤離長沙後,進駐長壽街,在長壽街進行整編,將紅五軍、紅八軍進行了混編,重組戰鬥序列。

  黃克誠多次發表「右傾」言論,被認為已經不宜擔任師一級領導職務,故而將黃克誠調派到第八軍第四師第三團,擔任政治委員。

  不久,紅三軍團與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一軍團在瀏陽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總前委書記,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夜幕下的長沙城。

  城外坑坑窪窪,鹿砦密佈。一道道鐵絲電網將偌大個長沙城裹了個密密麻麻,仿佛一隻縮成球的刺蝟,等待著「外敵」入侵,施以顏色。

  湖南省主席何鍵殺回長沙後,在長沙城內外大肆構築碉堡工事,同時在城內潛伏四個師,城外佈防八個師,企圖守株待兔,等候紅軍二攻長沙,予以重創,以雪長沙城破之恥。

  8月底,紅一方面軍傾其主力紅一、紅三軍團,進至長沙近郊,準備再次圍打長沙。

  紅一方面軍成立以後,在今後行動方向的問題上出現了爭論。中央指示,為了實現「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計劃,紅一方面軍再行攻打長沙。對此,毛澤東、朱德持有保留意見,彭德懷、滕代遠表示接受。紅三軍團不少領導幹部進而指責毛澤東是「保守主義」。為了執行中央命令,維護紅一方面軍的團結,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最後決定,當前行動目標為消滅何鍵部隊,進佔長沙。

  毛澤東得知這時長沙守敵達十萬人之多、等我就範的最新敵情後,果斷提出了「接近壕溝,引其出擊,消滅出擊,奪取壕溝」的作戰方針。

  但是,守敵在首次出擊失敗後,一直堅守不出。紅軍試圖發動強攻,但是在敵人強大火力面前,紅軍戰士沖到電網前便倒下了。

  紅軍傷亡很大,卻毫無成效。

  紅一軍團長林彪突發奇想,借用古人「火牛陣」破敵。一時間,紅軍戰士到處搜集水牛,很快拉來百餘頭水牛。接著,戰士們在牛尾巴上綁一束浸滿煤油的棉布,用火一點,水牛受燒牛痛,狂奔敵人電網而去……

  開始,「火牛」亂跑亂撞,衝破了一些電網,然而,不一會兒,「火牛」觸電死了不少,其餘的受電網所阻轉而跑向了紅軍一方,結果傷了不少紅軍戰士。

  「火牛陣」流產了。

  長沙久攻不克,紅軍尤其是紅三軍團傷亡嚴重。黃克誠所在團團長陣亡,戰士犧牲不少。他有心提議放棄攻打長沙,不過,他已經因種種提議被認為右傾,不准參加一些黨內會議,連職務也受影響。他只好沉默不語。這時,黃克誠所在第四師師長盧匿才反對攻打長沙,被冠以「託派」罪名槍斃了。

  黃克誠雖然不怕殺頭,但是在提議不能左右大局的情況下,他又能怎麼樣呢?

  沉默是無言的抗爭。

  毛澤東在這一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他指出屯兵城下,久攻不克,敵人又抽兵來援,戰況危急,應當主動撤圍長沙。

  因為紅三軍團曾經佔領長沙,許多同志仍然堅信長沙可以攻克,中央攻打大城市的指示能夠實現。

  毛澤東以極大的耐心,說服了這些同志。

  9月12日,紅一方面軍主動撤圍長沙。接著,紅一軍團出瀏陽,直指吉安;三軍團從株洲進至袁州、新餘,繼而走樟樹,縱橫湘、贛邊境。

  紅一方面軍撤圍長沙,無疑與中央「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計劃背道而馳。於是,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負責人周以栗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來到紅一方面軍,督促再攻長沙,執行中央既定計劃。

  毛澤東約請周以栗徹夜長談,終於說服周以栗放棄攻打長沙的主張,轉而攻打周圍都是蘇區的孤城吉安。

  紅軍攻克吉安,從繳獲的大量報刊資料中,毛澤東敏銳地作出判斷:中原大戰已經結束,蔣介石一定會集中兵力,大舉進攻蘇區,消滅紅軍這一「心腹之患」。

  毛澤東進而提出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如果蔣介石大舉來犯,紅軍繼續遠離根據地,在白區分散作戰,並且集中攻打大城市,將是十分危險的。因此,紅軍應當儘快撤回贛東蘇區一帶集結,整訓部隊,依託根據地同敵人周旋作戰。

  毛澤東的這一主張簡直與中央方針唱了反調。

  消息傳到紅三軍團時,相當一部分同志不願意東渡贛江,仍舊堅持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中央計劃。

  黃克誠聞訊,非常支持和擁護毛澤東的主張。

  他之所以曾經一再反對攻打武漢、長沙,就是因為他從親身經歷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根據地作依託,單純去攻打中心城市求發展,是不可能持久的。

  毛澤東的主張無疑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不過,毛澤東的見解要比自己高深、系統得多。數十年後,當黃克誠已是垂暮之年,他還記憶猶新,充滿感情地回憶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