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賡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隨後抓緊時間補充!」彭德懷說。 30日上午,陳賡奉命率部再次對關家惱高地展開進攻。經過研究最後決定,採用挖地道的方法,一直挖到日軍機槍陣地附近,然後再猛衝上去。日軍的機槍手來不及調轉槍口,就被戰士們用刺刀戳死了。 血戰到深夜,終於拿下了關家惱,全殲被圍日軍。陳賡所部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百團大戰以後,敵人對根據地的掃蕩更加頻繁。僅在1942年間,敵人就對太岳區發動三次大規模掃蕩。陳賡領導太岳縱隊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兩年間,太嶽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1941年秋季反掃蕩中, 就進行五十多次戰鬥,斃傷日軍偽軍官兵一千三百六十多名。1942年作戰二千七百六十七次,民兵作戰一千七百多次,全軍共斃傷日偽軍六千二百三十六人。 在遊擊區,針對敵人在邊緣區的蠶食政策,陳賡領導太岳軍民開展反蠶食鬥爭,同時在敵佔區開展聲勢浩大的政治攻勢。太岳軍民經過英勇奮鬥,渡過了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刻,不僅堅持了嶽北根據地,並且擴展了岳南,開闢了中條山區。到1943年初,太嶽解放區的面積已擴大到七萬八千平方裡, 擁有一百一十二萬多人。 陳賡在敵後堅持鬥爭的日日夜夜,時刻都處在戰備中,對付敵人的掃蕩,陳賡每次都是指揮主力部隊分散轉移到外線,和內線部隊、民兵的遊擊戰相結合,協同作戰,內外夾擊,使敵首尾不能相顧,終將敵人的掃蕩粉碎。此間,陳賡曾多次歷險。 一次,日寇掃蕩我腹心地區撲空後,因我在外線對敵交通線和據點大攻擊,情況緊急,敵人慌忙從沁源、沁縣等地分兩路開向臨汾方向,猛撲外線合擊,企圖捕捉我軍轉到外線活動的部隊。這時,陳賡的司令部還未轉到外線,司令部正處在兩路敵人合擊的交會線上,情況十分危急。指戰員們都為司令員的安全提心吊膽。 陳賡得悉敵情,命令指揮部停止前進,就地宿營。營地就設在離山頂公路和溝底大路都只有幾百米的小山莊裡。山頂的公路,沿小山莊背後由北向東南側翼而下;溝底大路,在小山莊前面,由西向東南方向穿過。陳賡下令: 這天夜晚不准生火,不准點燈,不准吸煙,不准高聲講話。同時,命令在小山莊的四周,分別派出暗哨,嚴密監視敵人的動向。戰士們都緊張極了。 而陳賡司令員卻騎著大馬,四處巡視部隊宿營情況。不知不覺,他把處在黑暗中的前面的軍隊當作三八六旅的七七二團,他快馬加鞭,急速奔去。 哪裡知道,這支軍隊是敵人!他與敵人的距離越來越近,敵人已發現了他。 但一時也分辨不清敵友。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騎兵班一個戰士突然高聲大叫:「首長,前面是敵人!」陳賡敏捷地調轉馬頭,加鞭疾走,在騎兵的掩護下,陳賡方得脫險。事後,陳賡說:「我還以為前面集合的隊伍是七七二團,正想趕去給部隊講話呢!」 北平。 夕陽殘照,一座高大的日式建築矗立於暮霜之中。一面太陽旗在樓頂迎風飄揚。樓門前警衛林立,戒備森嚴。這是位於北平市內的日本華北駐軍司令部。 岡村寧茨這位反共老手接替多田駿為華北方面軍司令官。 夜已很深了,岡村寧茨坐臥不安。八路軍劉伯承、鄧小平和陳賡、薄一波兩部在太行、太嶽之間遙相呼應,久剿不勝,不拔掉這兩顆釘子,皇軍的後方將永無寧日。他必須吸取他的前任多田駿的教訓,以免重踏覆轍。 岡村一到華北即出行巡視。經周密策劃,他決定以五萬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持續「掃蕩」,號稱「百萬大戰」,以示對百團大戰的報復。他雄心勃勃,決定搞一次「山嶽剿共實驗」,實施其治安強化運動方案。花穀正就是這個實驗的具體實施者。 10月19日,花穀正率三萬大軍,天上以飛機相助,威風凜凜殺向太嶽山區。一路上,花谷正好不得意!可得意之余,花穀正內心又生出幾分莫名的恐懼,他頻頻向後方向基地發報:務求謹慎防守,不得隨意出戰,如發現陳賡主力,速報勿誤。 10月21日傍晚時分,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的三萬日軍在沁源縣城會師。 鬼子進到城裡,四處搜索,卻不見一隻雞,一隻羊,不見一粒糧,更看不到一個人。 輕裝疾進的日軍,本來就沒有帶多少乾糧,士兵們肚子早已餓極了,想不到來到沁源城,不但找不到吃的,甚至連一口水都找不到,所有的井都被封死了。 花穀正茫然了。「無人區」,他猛然想起這個詞,不禁心中泛起一陣驚恐。 怎麼辦?花穀正腦子一轉又想出一個新招:何不向縣城以外發展?於是他選擇大村大鎮為重點據點,重兵屯紮,每日以據點為核心,向外出擊,抓人搶糧。 花穀正橫下一條心:來了,就不走了,定要與陳賡再打一次交道。 眼看鬼子擺出了長期駐紮的架勢,陳賡率部在白晉、同蒲鐵路兩側敵人後方頻頻出擊,然而花穀正仍不為所動。 形勢不斷惡化,躲進深山溝的群眾開始斷糧,部隊給養也發生困難。而花穀正卻請來了「維持會」,妄圖拉攏部分群眾,這是花穀正的又一陰謀。 日軍將華北分為治安區、准治安區和未治安區。對治安區,以清鄉為主,建立各種偽組織,並實行保甲連坐;對準治安區,以蠶食為主,步步逼上偽化、特務化道路,防止八路軍的深入;對未治安區,是以掃蕩為主,實行三光政策。在治安強化中,日軍使清鄉、蠶食、掃蕩三者配合,以清鄉鞏固其佔領,以蠶食縮小我根據地,擴張其佔領區。 為粉碎敵人的陰謀,陳賡決定實行長期包圍、戰勝敵人的方針。他把熟悉沁源情況的主力部隊陝一旅三十八團從外線調回,執行長期圍困任務。把全縣劃分為十一個戰區,以三十八團和二十五團、二十九團各一部為骨幹,結合全縣民兵群眾,組成十三個遊擊集團,開始群眾性的圍困沁源的鬥爭,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群眾創造發明了一系列的困圍新戰術。 夏天的傍晚,當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河岸邊「呱呱」亂叫的時候,群眾扯來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嘴裡,再扔到鬼子據點周圍,蛤蟆受到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據點的敵人無法入睡,這樣他們白天就沒精力出來抓人搶糧了。後來敵人出來捉蛤蟆,民兵又在蛤蟆腿上掛地雷,炸得鬼子窩都不敢出來了。這是所謂蛤蟆陣。 民兵還在城關通往四鄉的道路上埋上一種高大多刺的紅眼圪針,這種荊棘灌木在太嶽山區隨處可見。鬼子看見這玩藝害怕,只好一根一根地往外拔,可他們沒想到在這圪針的下面還帶著地雷手榴彈,隨著轟隆的爆炸聲,鬼子骨肉分家,嚇得哇哇直叫。這是所謂圪針戰。 1943年1月24日,在沁源駐紮了三個多月的日軍六七九師團兩個大隊, 因「實驗」毫無成就,還損兵折將二千余人,連牲口都殺了吃光,補給難以為繼、而被迫撤回同蒲線。「實驗」任務便交給白晉線的三十六團駐沁縣之水川聯隊齋滕大隊接管。 「我要在一個月內建立起『維持會』來」。大隊長齋滕一到沁源便誇下海口。 齋滕的新方針是縮短戰線,軍事進攻與政治欺騙雙管齊下。 「皇軍換了防,要久駐下去,大家不要在山溝裡受罪了,快回去成立『維持會』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