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後記


  張衡賦「二京」,左思賦「三都」,均歷時10年。劉勰慨歎:「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

  《陳毅傳》是在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關懷、指導下,在中共南京軍區黨委、軍區政治部的具體領導下編寫的。我們認為,一位革命的偉人,在總體上都是值得崇敬和歌頌的,但他也有其局限性,為其立傳也不應一味地崇拜和歌頌,而要堅定地實事求是地步入傳主的實際。陳帥博學多才,兼資文武。要為這樣一位開國元勳立傳,作者與傳主之間的距離豈是10年行程所能消彌的!僅僅為了盡可能縮減這個距離,我們不得不「長行軍」、「強行軍」;但也深信,憑藉陳帥聲震寰宇的赫赫功名和他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德望,編寫工作定是多助而能逐步完成的。

  立傳的首要條件是充分佔有真實材料。編寫組自1979年冬成立後,便千方百計地「搶救『活』材料(口述、回憶),發掘『硬』材料(檔案、文獻)」。

  我們效法蜜蜂採集花粉,奔向陳帥的親友、歷史事件的當事人、知情人(包括部分過去的敵人)採訪。10年訪問,超過1000人次。其中包括數十位頗有威望的黨、政、軍高級領導人和知名人士。許多耄耋老人的憶述是從病榻上獲得的。有的訪問未竟,人已謝世,更使人悟到搶救任務之迫切。我們又學鑽井採礦,頻繁進出於「勘探現潮——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革命紀念館、史跡陳列館、地方史志辦公室,以及中共黨史資料徵集研究系統和政協系統的文史資料部門,查閱檔案文書及圖片、實物。一旦發現「礦苗」,立即開發,鍥而不捨,務求見底。當然這「底」並非朝夕之功所能見到的。

  中央軍委決定為陳帥立傳是得人心的事。我們採訪,處處「綠燈」。熱心的人們積極講述歷史故事,提供資料線索,引導實地調查,展示研究成果,幫助核對史實,安排食宿交通……可謂無微不至。10年間,各檔案館(如中央、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解放軍、外交部、中共上海市委、南京軍區等檔案館、處)、博物館(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事科學院圖書館、解放軍畫報社資料室,以及有關的歷史資料叢書編委會辦公室等等提供的檔案資料;許多盛市、自治區(尤其是部分革命老區,如江西的贛州、吉安,閩西的龍岩,粵北的韶關,湘南的郴州,陝北的延安,以及蘇南的茅山,蘇北的鹽阜、淮海,皖北的宿縣、淮北,皖南的蕪湖、宣城,山東的臨沂、泰安,還有陳帥的故鄉——四川樂至等等)的黨、政機關及所屬各級組織作出的巨大幫助;各大軍區、國防大學和有關的省軍區、集團軍、軍分區、人民武裝部給予的有力支持;還有許多從書信、電話中傳輸而來的珍貴史料、編寫意見和關懷、鼓勵。這一切給了我們以必要的條件,使我們能在《當代中國》叢書及國防軍事卷兩級編委會、辦公室的組織指導下,整理素材,編制綱目,撰寫書稿。

  傳記綱目經南京軍區黨委討論通過後送審,得到許多黨、政、軍領導人的認可,中央軍委鄧小平主席更欣然為《陳毅傳》題寫書名。在初稿完成後,國防軍事卷辦公室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書稿討論會;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等單位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一批老革命家或親筆修改,或當面指點,或函、電教正,幫助極大;而長期以來不斷給我們以真誠幫助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研究組、傳記組提出的許多意見都是富有建設性的。

  經過中央軍委戰史軍史編審委員會和中共南京軍區委員會兩級審定,在《當代中國》叢書編委會及其編輯部的主持下,《陳毅傳》得以作為《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的一卷出版了。這是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早有的要求和廣大讀者的願望,也是10年間南京軍區和軍區政治部歷屆領導人連續努力、加強領導的成果。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又是陳毅元帥誕生90周年,我們謹以此書向党獻禮,並紀念陳帥。《陳毅傳》如能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有助於人們對陳帥的瞭解與研究,那末,我們希望廣大讀者和我們一起,向曾經直接、間接地給予編寫工作以指導、幫助和支持的所有機關、群體和個人致謝!沒有他們的共同努力就沒有這部《陳毅傳》。

  《陳毅傳》的出版,僅僅是對陳毅元帥系統認識和綜合研究的初步而不是完成。偉大時代造就了一代英雄。陳帥是當之無愧的一位大英雄。「陳毅」這個大題目的內蘊是很豐富的。更廣、更深、更艱巨的材料發掘、整理和系統研究工程有待加倍努力。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局限,書中會有不少缺陷和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來日修訂。

  南京軍區《陳毅傳》編寫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