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一


  陳毅在開幕會議上作了18分鐘的講話,闡明中國政府原則立嘗觀點和主張,指出老撾的內部問題必須而且只能由老撾人民自己解決;老撾問題的國際方面則是創造必要的國際條件,使老撾人民真正能夠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實現自己解決內部事務的願望。他還提出:「我們希望美國代表能夠認真地同大家一起,尋求和平解決老撾問題的途徑。」

  第二天,報紙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陳毅外長的發言是「積極的」、「得體的」、「和解的」。臘斯克在第二天發言中打出「中立定義」這張牌,說中立定義「必須超出不結盟的經典的概念」,說穿了就是要實現與美國結盟的老撾右派上臺當政的「中立」。陳毅毫不客氣,在第二次發言中即引用杜勒斯過去說過的「中立是不道德」的名言,回敬臘斯克,指出臘斯克的中立定義實質還是干涉侵略,「如果這也叫中立的話,那只能是一種強加於人的不道德的中立。」

  臘斯克的「中立定義」銷路不好,連英國、法國也不表贊成。臘斯克又輸了第二個回合。

  臘斯克又主張在老撾「發展有效的國際機構」,國際監督機構可以充分往來老撾全國各地,無需取得老撾任何全國性或地方性文武官員的同意;這種國際監督機構可以裁編者撾的軍隊。陳毅尖銳指出:美國設想的這種國際監督機構,是要把老撾置於國際共管之下,而不是在尊重老撾獨立的基礎上維護老撾的中立。在討論國際監督機構的職權時,必須尊重老撾的獨立和主權。

  臘斯克還主張對老撾的經濟技術援助由這一地區的中立國家來管理。陳毅明確指出:首先是者撾行使主權、獨立自主地接受外援的問題,應根據主權和平等的原則由老撾王國政府同有關國家進行雙邊協商,而不應由任何國際機構來管理。

  為了保證老撾的中立並為此進行必要的國際監督,蘇聯代表團在和中國代表團一再磋商後提出了《關於老撾中立的宣言》等兩個草案。陳毅在5月24日的會議上說:中國贊成蘇聯的建議,因為它是以1954年日內瓦協議為基礎的,是劃清了老撾問題的國際方面和國內方面的界限的,是符合老撾人民要求和平、獨立和中立的願望的。

  然而,會議進展困難重重。從5月末起,由於美國幾次三番在老撾戰場停火問題上無理取鬧,由於老撾左中右三方遲遲未達成協議,會議時開時斷,陷入踏步不前的僵持狀態。美、英、蘇、法外長都相繼將會議工作交給副手,離日內瓦回國了,只有陳毅仍住在市郊「花山別墅」,積極活動,開展工作。

  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同北京保持聯繫。陳毅熟悉毛澤東、周恩來夜間工作的習慣,因此他盡可能在每日上午聽情況,寫報告,以便在北京時間午夜前後送到中央領導人手裡,第二天日內瓦中午之前,便可收到複電。陳毅所籌劃設計的一切重要行動,都嚴守外交紀律,及時報告請示。但在中央授權的範圍之內,他又很撤得開,能抓住機會,迅速反應。會議間歇時,或四處造訪,或接見記者,或廣邀來客,坦率交談,結識了不少朋友。

  英國外交大臣霍姆勳爵與陳毅多次互訪、晤談,有時融洽,有時也有分歧。一次霍姆就中國向非洲「滲透」問題提出看法說:「為什麼你們不能夠不管別人,而專心致力於國內繁重的建設任務呢?」陳毅坦率他說:「你們西方人的毛病,就在於你們總是從個人的一生出發來思考問題,而我們卻認為這過於狹窄。」事隔多年,霍姆仍稱陳毅為「一個有用的朋友」(見《霍姆回憶錄》)陳毅的朋友還有很多,他與英國代表團代理團長麥克唐納談文學、鳥類和陶器,與英籍女作家韓素音談四川者家,與印度外長梅農共賞中國佳餚……美國《先驅論壇報》記者沃爾德評論說:「英國代表們發現他(指陳毅)比許多蘇聯官員要通人情……他的收穫是得到尊重。」

  6月初,美蘇兩國首腦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日內瓦會議休會。許多國家引頸翹首,等待肯尼迪與赫魯曉夫會談結果。陳毅向中國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冷西談到中國的態度,說美蘇改善關係並非壞事,只要真正有利於建立和平的國際環境,有何不可?問題在於不能把老撾作為大國交易中的籌碼,任意擺佈,老撾人民的命運應由老撾人民自己決定。後來的消息證明,維也納會談未就任何實質性問題達成協議。

  與此同時,陳毅卻力爭主動。他廣泛開展會外活動,促成老撾富馬、蘇發努馮和文翁3親王會晤。

  美國多次阻撓此事,先是指使文翁不來瑞士,來後又要他拒絕和蘇發努馮會晤。陳毅以堅持不渝的耐性,多次與西哈努克親王、法國和印度代表磋商,多方推進,終於取得3親王在蘇黎世會晤的成功,並就老撾內部問題達成了原則協議。既然如此,會議就再沒有理由不進入實質性討論了。

  美國仍不甘心,又在會上拋出一個新草案,要由國際監督委員會來全面管制老撾的外交、內政、軍事、經濟。陳毅在會議第五次發言中揭露這是「利用保護之名實行強佔之實」。然而,達成協議的道路何在?在結束此次發言時,陳毅本著求同存異精神,綜合歸納了開會以來各代表中所有可取意見,取其精髓,列出了4個方面的共同點,也即求出了各國發言的「最大公約數」,表現了靈活的策略思想及平等協商、尋求協議的精神,從而一掃40多天來會議步履艱難、眾說紛壇、莫衷一是的沉悶、混亂以至悲觀的空氣。

  至此,會議開始協議具體條款的談判,前面還有一段漫長艱辛的路要走,會議將進入拖而不斷,無大文章可做的狀態。陳毅請示中央之後決定暫離日內瓦回國,將代表團工作留給副外長章漢夫及部長助理喬冠華去做。

  臨行前,陳毅參加了一次富馬親王和蘇發努馮親王舉行的雞尾酒會,遇見了美國代表團代理團長哈裡曼。哈裡曼年屆70,人稱美國外交界「不落的明星」。他雖反共,但不贊成杜勒斯「遏制」中國的死硬政策,並提出過訪問中國的申請。此番來日內瓦,他做出一些較為積極開明的姿態。酒會上,他想和陳毅搭上話,先與中國王炳南大使搭話,又讓夫人與中國女工作人員搭話,最後,由加拿大代表朗甯介紹,主動向陳毅伸出右手。兩隻手剛一握住,記者們便紛紛搶下這一有歷史意義的鏡頭。「美國政治家主動和中國政治家握了手,這是多年來破天荒的第一次。」(巴黎《快報週刊》語)。這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在發生變化。美國不能再漠視新中國的存在了。

  陳毅二度重來日內瓦時,已是第二年(1962年)的7月了。這期間會議曲曲折折斷斷續續,經過5個月激烈的討價還價和反復協商,曾在1961年12月18日達成了協議。但年底美國又策動右派發起進攻。老撾人民在軍事上特別是南塔之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才迫使右派參加了3親王會議,並於6月11日達成了停火協議。日內瓦漫長的談判,終於獲得成功的結局。

  1962年7月21日,第二次日內瓦會議達成了協議,一致通過了《關於老撾中立的宣言》和《關於老撾中立宣言的議定書》。在這兩個國際文件中,老撾王國政府聲明:它決心走和平中立的道路,以建立一個和平、中立、獨立、民主、統一和繁榮的老撾,不承認任何軍事同盟或聯盟、包括東南亞條約組織的保護;各與會國聲明:承認並尊重老撾王國的主權、獨立、中立、統一和領土完整,願為此承擔一系列的義務。文件還規定:法國政府應該盡速把它在老撾的軍事設施移交給老撾王國政府,但老撾王國政府認為必要時,法國政府可將人數明確限定的法國軍事教練在一個有限的時期內留在老撾,以供訓練老撾軍隊之用;此外一切外國軍隊和外國軍事人員均撤出老撾。

  美國提出的由中立國家來管理老撾外援和國際委員會淩駕于老撾王國政府之上的主張都被打掉了。

  會議成功意義何在?陳毅在簽字儀式前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上有3點評價:其一,證明大國干涉老撾遭到了失敗;其二,證明一個國家的命運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自己決定;其三,證明尖銳複雜的國際爭端是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的。代表們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7月23日,協議正式簽字。陳毅用一支毛筆,在兩個文件——《關於老撾中立的宣言》和《關於老撾中立宣言的議定書》的文本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