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六 |
|
10月8日,毛澤東主席發佈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動員令。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以上海的地位,理所當然地要在經濟上物資上對抗美援朝戰爭負起重大的支援責任。陳毅及時召集上海各界代表會議,說明中國出兵參戰的意義。 「大老闆」們惶惶不安,認為惹了美國人不得了,放顆原子彈上海要完蛋。 陳毅針對恐美、崇美心理,舉3年解放戰爭時美國全力供養蔣打內戰為例說:其實那就是和美帝在打,結果他們一敗塗地,充分說明美帝國主義是只紙老虎。他以大無畏的語言,號召各界各業群眾支援前線志願軍將士作戰。上海很快掀起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群眾運動。市民踴躍捐款捐物,青年學生紛紛報名參軍參于,外科專家組成的醫療手術總隊奔赴前線……企業家吳蘊初正在復旦大學讀書的唯一愛女吳志蓮也去參了軍。他給女兒信中說:「吾豈能以舐犢之愛,忘卻了保家衛國之義,敵對你作熱烈的鼓勵和讚美。」這一行動立即得到陳毅贊許:「吳蘊老這是愛國熱情的表現。送子參軍在翻身農民是常見的事,但對一個著名工商業者來說就很難能可貴了。」他在華東各省市廣播大會上號召:「我們全華東每一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為抗美援朝運動做了些什麼?」 更重要的當然是部隊的戰爭準備。據當時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王德的記錄:毛澤東發來電報指示:陳(毅)返寧主持軍區工作;華東以美蔣登陸為假想作基礎,來部署一切工作;王建安、郭化若負責淞滬警備;福建剿匪限6個月完成。 陳毅堅決而鎮定,他在1950年11月初就在上海召開了華東軍區的高幹會議。據王德記錄,陳毅在會上說:「情況發展:第一看志願軍出動後的影響,達到『以鬥爭爭取和平』(敵我目前均有不願立即大打因素);第二可能美軍陸續增兵朝鮮,尋求報復或在中國大陸另開一個缺口,但也不是馬上大戰;還需經相當長期準備。決定于朝鮮戰爭的勝利迅速發展。」所以「領導上要全面長遠考慮打算,實施上要有步驟,過早過遲都不利;目前最主要還是『加緊剿匪肅特』,鞏固後方,完成土改。」這樣,會議對於政治動員、思想教育、戰備練兵(包括陸海空聯合訓練)、省軍區工作、後勤工作、剿匪、肅特、支援土改、建設民兵等一系列工作都作了周密安排。對上海,一方面作必要的疏散準備,一方面又不「成為行動」,「要預防驚慌混亂。華東局不能動。」城市主要是加強防空。總之,陳毅要求既防止麻痹,又防止過分敏感,要求沉著冷靜,不過早,不過遲,有部署的有次序的進入運動。 對於華東軍區的這些佈置,毛澤東在電報中說:「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請即照此執行。」 陳毅的這種態度,保證了華東軍區和上海市既不惶亂失措又有高昂的鬥志和踏實的行動。 不久,上海人民和全國上下一起,掀起了捐款買飛機大炮的運動,當時以捐人民幣15億(即後來新人民幣15萬)為戰鬥機1架。企業家劉鴻生一人就認捐了10架。至1951年12月止,上海各界人民捐獻飛機達450多架,相當6800多億人民幣,超過了原定計劃的35%以上。 1951年7月10日,被中朝兩國人民打得焦頭爛額的美帝國主義,不得不坐到談判桌邊來。在這樣的勝利面前,劉鴻生禁不住落淚了:「我現在才相信毛主席、陳市長的話,美帝國主義確是一隻紙老虎。」 在抗美援朝的同時,鎮壓反革命運動也全面展開了。上海鎮壓反革命、肅清特務的工作,原是饒漱石抓的,進展很慢,受到中共中央的批評。現在,陳毅來管了。前線在打仗,蔣軍又在臺灣蠢蠢欲動,國民黨遺留和派遣的大批反革命分子、特務分子作患于內部,造成種種禍害。暗殺、爆炸、縱火、盜竊情報事件不斷發生。陳毅1951年初就指出:「現在一批死心塌地的反革命分子鬧得太厲害,要堅決鎮壓。」4月份他視察福建歸來,毛澤東主席給中共上海市委發來電報:「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在春季處決三五百人,壓低敵焰,伸張民氣,是很必要的。」陳毅根據這個指示,立即充分發動群眾檢舉揭發,向敵人張開了天羅地網。 4月27日夜,全市實施了一次突擊搜捕。搜捕行動由居民區治安人員和基本群眾帶路,由公安人員、解放軍戰士組成小組,分赴各馬路各里弄,深夜突襲預先偵查監視好的對象。陳毅事先特別交待不要驚動市民,並親自乘吉普車來回巡視。至清晨4時,全部結束,果然鄰里不驚。這一夜逮捕了1萬零58名反革命分子。逮捕名單是由群眾檢舉、公安局審核,再經基本群眾討論,上下凡經查實才確定下來的。天亮時,陳毅打電話詢問犯人連夜審查情況,公安局副局長說只有7人屬可抓可放之列,陳立即指示將7人釋放回家。緊接著他召集了政協、人代會和政府委員聯席會議,公佈進行鎮反搜捕情況,講明政府的方針政策,指出「對壞人的寬容,就是對好人的殘忍。」 得到各界擁護贊同。這以後,根據毛澤東「可抓可不抓者堅決不抓;可殺可不殺者堅決不殺」的指示精神,將一些血債累累民憤極大的反革命分子、匪首、特務、惡霸——正法,還有一大批分別輕重判處了徒刑。對壞人的堅決鎮壓,使市民稱快,保證了社會秩序的安定和經濟生活的順利進行。 自從1949年7月華東軍區和三野合併以後,司令部由上海遷至南京。陳毅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書記,頻頻往返于滬寧之間,兼顧上海市和華東軍區兩方面工作。 全國進入了和平建設時期,而抗美援朝戰爭正在激烈進行,軍隊仍有艱苦的作戰任務,並且面臨新的課題:解放沿海島嶼、剿匪、組織志願軍輪批入朝作戰,鞏固東南沿海防務,整編復員,建設海、空軍及其他現代化兵種等等,但陳毅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幹部的軍事理論和文化科學水平,以建成一支高度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強大國防軍。因此,當劉伯承領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軍事學院的組建工作來到南京以後,得到了陳毅及華東軍區毫無保留的熱情支持。劉院長要幹部給幹部,要房子隨便挑。他倆親密的戰鬥友誼始於25年前的順瀘起義至中原而高度成熟。現在又配合默契,協力建軍。軍事學院成立之日,陳毅受中央軍委的委託,在成立大會上致訓詞,並將一面軍旗授給劉伯承院長。1951年6月,他們選擇與朝鮮地形相類似的臨淮關地區,共同檢閱了一次由坦克兵、炮兵、空降兵、工兵等諸兵種合成的步兵師河川進攻戰演習,探討了現代合同戰術的指揮與實施。 為檢查福建沿海的海防備戰工作,1951年3月,陳毅率軍區工作組到福建視察。15日狂風大雨之夜,陳毅親率工作組分頭突擊抽查了一個3人觀察所、一個炮連陣地及一個步兵連防禦陣地,結果成績優良、令人欣慰。然而陳毅卻病倒了。他略事休息,又帶病觀看了二十五軍一個營的村落防禦和山地進攻演習,對司令部想定,各級指揮及單兵動作,都作仔細觀察和評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