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七三


  3月1日春寒料峭,陳毅接中央指示,登上一架專門來臨沂接他的飛機,到達濟南,在這裡迎接了從北平來濟南視察的「軍事三人小組」張治中、周恩來、馬歇爾。軍調濟南執行小組向三代表彙報山東各地國、共衝突的調處情況後,周恩來有憑有據地講了國方將偽軍加委使之搖身變為國軍的問題,還揭露國方急於恢復交通實質是利用其運兵向解放區進攻的真相,態度嚴肅而又克制,發言有理有節。而陳毅在濟南則與王耀武、何思源等國民黨軍政官員作了些個別接觸。他與王耀武來去常常同乘一輛臥車,言談之中,王耀武向陳毅稱讚說,你們共產黨有三大長處——善學習研究學問;與人民關係好;能作戰。他並且表示國內戰亂已多年,自己作為軍人,也是願和平不願打的。陳毅聽後心裡自然明白,王耀武的話裡有些真情,有些苦衷,但也有故作姿態之處。

  當日下午,陳毅又隨張、周、馬歇爾3人飛抵徐州。在這裡,主要是談判蘇北淮陰地區國共兩方粟裕部與顧祝同部摩擦的問題。第二天上午與馬歇爾的會談,周恩來特介紹陳毅代表自己出面。面對這位聲勢煊赫的美國五星上將,陳毅身著新四軍自製的棉布軍裝,神態從容自信,不卑不亢。他列舉事實,申述理由,正式提出,有必要向新四軍所在的蘇中地區增派一個新的小組去實地考察,以制止當地國民黨軍隊的挑釁進攻等問題。又坦率指出:此次在徐州舉行的宴會中,共方代表人員的席位被有意壓低了,陳毅對此種輕慢無禮的態度表示遺憾。

  馬歇爾聽罷,同意考慮向蘇中增派三人小組的事,又召進美方一位上校,詢問昨日宴會的座席安排問題。上校答,是徐州國民黨方面安排的。馬歇爾倒也坦率,立即為此事向陳毅表示了歉意。顧祝同開始時是對共方代表極倨傲的,經陳毅這番堂堂正正的交涉,美國人又說了話,他態度上便也有些改變。

  後來與陳毅談話中,還表示贊同陳毅所說的「和平巨流不可阻擋」的觀點。

  在談判鬥爭中,陳毅既善於做對方個人的爭取工作,又總是清醒地正視對方的總的政策,既交了朋友,又堅持原則。

  在這一停戰階段中,陳毅明確地認識到,是和是戰,最終不是取決於共產黨,而是取決於國民黨。因此,陳毅一方面參與和指導華東地區停戰談判鬥爭,另一方面又始終抓緊著部隊整編、練兵,解放區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改運動等項工作。對於「和平民主新階段」的到來,部隊上上下下有許多混亂思想,對戰爭在短期內再度爆發的可能性普遍估計不足,所以從2月份起佈置和開展了「百日軍政大練兵運動」。5月1日,又在「百日練兵」的基礎上,頒發了以軍事訓練為主的第二期練兵指示,進一步提高戰術、技術水平。以後,國民黨的戰爭企圖逐步暴露,對解放區蠶食活動日益加緊。

  陳毅及華東黨政軍領導人,乃進一步加強戰備動員,批判和平麻痹及各種享樂腐化思想和個人主義打算,加強和擴組野戰部隊,並要求地方加緊進行土地改革工作,軍隊要積極擁護與支持土改。這樣,使情況有所改觀。

  與此同時,國民黨逐步調齊了兵馬。首先是將其遠離前線的部分主力秘密運送到解放區邊緣的戰略要地來。就華東地區來說,1月份停戰令生效時,國民黨全部兵力是17個正規軍47個師,但到6月份,又秘密增調7個軍19個師,在華東解放區及其周圍布下的兵力達23個軍66個師,約52萬人之眾。

  其南線軍隊進行了整編:以從100萬日軍手中接收的以及美國援助的武器加強了裝備;進一步加強和改編偽軍,組織大批「還鄉團」;其間向山東、蘇皖解放區的蠶食進攻已達977次,侵佔解放區城鎮村莊400餘座。總之,進攻部署已接近完成,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

  面對這種情勢,共產黨軍隊顯然不能作無止境忍讓而不反擊。但向何處反擊能在政治軍事上取得有理有利地位?陳毅頗費思量。在中央軍委具體籌劃下,他組織山野部隊,抓住國民黨向華中四分區(淮南津浦路西地區)開始動手的時機,在山東選定人心痛恨的偽軍為作戰對象,發起了討逆戰役。

  6月7日晚,山野各主力兵團奉令同時分別向德州、泰安、大汶口、棗莊、周村及膠濟路東段的高密、膠縣、即墨等據點的偽軍發起了突擊。到16日,預定攻擊的據點除大汶口外,全部奪齲被派到德州指揮偽軍的國民黨中將司令王繼祥以及各據點3萬餘偽軍被俘獲,同時斃傷偽軍3500餘人。這些「釘子」一拔,就拆除了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的跳板,同時也策應了中原、蘇皖解放區的鬥爭。由於打的是偽軍,「師出有名」,國民黨無話可說,政治上首先贏了一著。繼而戰役取得全勝後,又「適可而止」。立即收兵轉入整訓,使緊張局勢及時得到緩和。這是一個將軍事與政治鬥爭緊密結合運用得極為成功的範例。

  6月26日,蔣介石在完成了各項戰爭準備之後,徹底撕下和平面具,下令包圍中原5萬解放軍半年之久的25個師「吃掉」該部。以此為標誌,延續5個多月的停戰局面終告結束,全國大規模內戰就此展開。蔣介石自恃有優勢兵力和裝備,有美國經援和軍援,揚言要在3個月至半年內消滅共產黨。

  蔣介石對華東的如意算盤,是實行由南向北的逐步壓縮,先將解放軍華中主力趕過隴海路北,再會同膠濟線南下的國民黨軍將其聚殲于魯中地區,以解除其甯滬杭中心地帶的「心腹之患」。

  戰雲滾滾,大軍壓境。中央軍委6月22日來電指示作戰方針:「山東區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主要著重調動徐州之敵於野戰之中殲滅之。」這一計劃核心是著重向南,首先給予向華中解放區進攻的敵人以有力打擊。然後華中、山東主力分由淮河南、北進擊津浦線,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造成對徐州合圍形勢,以調動敵方在運動中予以殲滅。這樣,就可以甩開向北的蔣軍而插到國民黨區域取得人力物力,取得戰局上的主動。陳毅次日即複龜中央,完全同意這一南下作戰方針,並對山東野戰軍作了部署。

  但蘇中方向的粟裕、譚震林向中央和陳毅力陳在蘇中內線殲敵的有利條件和兵出淮南的不利條件,不主張一開始便將蘇中主力調去淮南、淮北。就指揮關係而言,粟、譚所率的華中野戰軍在戰略行動上歸陳毅指揮,但它歸華中分局領導屬華中軍區建制。因此在指揮關係的協調上,陳毅也頗費思量。

  6月27日,陳毅一面向中央作了報告,一面向粟、譚發電,望能從華中野戰軍抽16個團兵力投入淮南作戰,但接到粟裕回電,「建議只抽8至11個團去淮南參戰,主力仍留蘇中作戰。」並列舉數條理由表明主力暫緩西調先在蘇中打幾仗的必要性。為了深入研究問題,陳毅於第二天(28日)親自到隴海線上的新安鎮附近,與華中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會面商討。經反復商詢斟酌,中共中央終於複示允許華中野戰軍暫緩西調。7月4日,中央軍委根據政治局勢及敵情變化進一步明確指示:「膠濟、徐州、豫北、豫東、蘇北之頑可能同時向我進攻,果如此,我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到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7月初,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在出征前因腦溢血突然去世。而大敵當前,只能將悲痛化為力量,陳毅將羅副軍長的追悼會變成了一次激勵士氣的誓師會。他在致詞中說:「革命的自衛戰爭必定勝利!我們每個人要抱定決心:打了勝仗開慶功會,打了敗仗開批判會,打死了開追悼會!」這三句表達了必勝決心的壯語,很快在部隊指戰員中流傳。

  7月中旬,蔣軍向淮北、淮南、蘇中、魯南解放區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其中以淮北為主要方向。5個整編師12個旅的兵力,自徐州以南分3路向東推進。陳毅決心以少數兵力牽制敵中路和右路兵團,而以主力殲滅位置最突出的左路兵團(整編第二十八、五十七師各兩個旅)。然而,正當山野部隊向其左路兵團接近時,其中路整編第六十九師之第六十旅、九十二旅進到了朝陽集、漁溝地區與左路兵團取齊,繼而六十旅向左路靠攏而九十二旅顯得突出孤立了。他令二縱、九縱、二十旅共計13個團的兵力,攻殲朝陽集、漁溝地區的敵九十二旅,並在運動中攻殲向南增援的六十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