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七〇


  這些並非陳毅的最新發現,因為他從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開始,便對毛澤東其人及其思想行為進行從實踐到理論的注意和研究了。他們共同實踐、探索,多次討論和論述,一直到在中央決定成立的三人委員會對紅四軍經驗的反復深入的研究中,陳毅對毛澤東本人及其所代表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的認識產生了飛躍,從而能有力地協助毛澤東完成了古田會議決議的制訂,形成了建黨建軍的最初綱領。然而不久以後,他們分開了。尤其是1934年10月以後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很長時間是音信杳無,直到陳毅下了山,才通音信。陳毅得悉遵義會議以後党的領導機關的變化,以後更獲得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所制訂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陳毅總是認真研究,堅決迅速地貫徹,對於毛澤東的著作,總是愛不忍釋。例如1942年夏天,他重讀毛澤東所著的《新民主主義論》之後,寫下了如下的心得:「關於正確思想方法問題,對待西歐新學術問題,對待中華民族的傳統問題,中國學術思想的改革問題,中國革命建國的理論實踐問題,這些問題是幾十年的新舊爭論不決的問題……其實質是思想方法上的唯心論與唯物論之爭,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爭論,其政治上階級屬性,是包括封建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三大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的確切反映。」陳毅把這些複雜的思想鬥爭歸納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完全保守封建傳統的閉關主義,主張排斥歐化,拒絕任何些微的改革,這就是封建主義的代表。」第二種傾向是「全盤承受歐化,出主人奴的買辦資產階級傾向,」換句話說是資產階級的買辦性在思想學術界的反映。第三種是「新舊調和維持現狀的小資產階級的傾向,依違兩可於新舊爭論之間。」第四種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正確吸收外國經驗,正確運用民族傳統,正確聯繫理論實踐,根據人民大眾要求徹底進行改革的革命類型,這是中國無產階級後來居上的主張。」它從「五四」時代才開始正式走上政治文化舞臺,而以李大釗、魯迅、毛澤東等為最優秀的代表。在「五四」時代毛澤東在湖南主辦《湘江評論》時,即一面反對當時最時髦的洋八股和守舊的頑固派而主張實事求是徹底革命,而後在大革命以前即提出馬列主義的中國化問題,與黨內舶來品教條主義對抗。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領導秋收暴動輾轉遊擊於湘贛粵閩四省之間,進行蘇維埃與紅軍建設,進行實地的中國社會的調查,主張以科學頭腦、科學方法對待馬列主義中國化問題,主張世界革命思想一般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有了更具體完整的創獲,正確的思想體系開始創立。最後,是在抗戰之後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乃是一百年中國學術思想上及社會實踐問題上,其中新舊爭論的最正確的解決。陳毅滿懷激情地寫道:「這是一本馬列主義的新創獲的著作,也是一本馬列主義的古典著作。這是中國共產黨以及中華民族理論戰線上的光榮代表。」

  那時陳毅在華中敵後日、偽、頑的夾擊中是那樣孜孜以求地學習與研究毛澤東思想,而現在,他是著重地研究與論述毛澤東軍事思想了。

  陳毅指出:「中國在近六十年來的歷史上,沒有中國民族自己適用的軍事學。也沒有出現過具備中國民族軍事創造能力的軍事家。」如果說有所謂的軍事學,「那只是中國統治階級的奴役人民的軍事學。如果說中國有所謂軍事家,那就是大批出現了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反革命的軍事家。」「從中國出現了中國共產黨之日起,於是使整個的中國軍事史改換了新的面貌。

  中國共產黨人根據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來分析中國政治經濟條件,分析中國歷史,估計軍事上對戰雙方的生產力和技術水準,提出整套建立革命新軍的方法。隨著大革命與內戰的實踐,經過毛澤東同志的天才創造,遂有了偉大的光輝的成就,真正代表中華民族、代表中國人民的獨立的革命軍事學乃得出現。毛澤東軍事學派之出現一洗幾十年軍事界抄襲外國的恥辱,不能不算是偉大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件快事。」這裡所提出的毛澤東軍事學派,以後才改為「毛澤東軍事思想」。

  陳毅解釋說:「毛澤東軍事學派是在反對新舊教條主義的鬥爭中創立起來,其特點是實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國戰爭的實際,去發現和掌握中國革命軍事的總規律。它有別於一般軍事學,也有別於一般革命軍事學。」「假如歷來的軍事學派一般是以研究相等的敵對軍力的勝負問題,」「而毛澤東軍事學派則在回答實力懸殊的軍力勝負問題;假如歷來軍事家在研究兩個國家間的,或兩個統治階級間的戰爭勝負問題,而我們的軍事學派則在回答被壓迫人民去如何能戰勝強大的統治者和侵略者問題。換句話說,研究革命人民及其軍隊如何能以少勝多,以小敵大,以弱勝強,便是我們革命軍事學派的本質。」

  在這裡,陳毅已經把「我們」、「我們的軍事學派」、「我們的革命軍事學派」作為「毛澤東軍事學派」的代詞了。

  陳毅進一步論述:「因此歷來軍事學派只就軍事本身如技術武器戰法等問題著眼去加以研究。他們也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各條件,但從來不曾把它放在適當的角度上面。而我們的軍事學派則不僅就軍事本身去研究,我們是把軍事當成社會現象的總體一部分去加以研究。我們不孤立地去研究所謂純粹的軍事問題。我們承認軍事受政治的支配,承認軍事是推行政治的工具。

  更承認戰端一開軍事勝利又掉轉頭來成為決定政治勝負成敗的唯一關鍵。這樣造成我們軍事學派不僅善於使用軍事力量,而且善於使用政治力量,更善於兩者的密切配合。不僅善於指揮軍隊打仗,更善於指揮人民作戰,更善於使兩者力量相加去完成共同的戰爭任務。不僅善於動員和使用我方的軍民,而且善於使自己的動員侵入敵方營壘,瓦解敵軍使敵方內潰。不僅善於作武裝鬥爭,而且善於使用各種非武裝鬥爭與武裝鬥爭相結合。」這樣「便把舊軍事學的狹隘範圍衝破,把軍事學範圍擴充放在革命政策的主要部門上加以考察,提出了完整的中國革命軍事政策……這個軍事政策包括對敵對友的綜合研究,包括就政治經濟文化與軍事的諸關係的全盤考察,包括軍隊人民政府黨部的關係的正確決定,包括軍隊本身諸事項的確立,這便是中國革命軍事學的重大特點。」

  陳毅以「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的武裝鬥爭的優良傳統」、「我黨建軍的目的是為人民大眾服務」、「論創造軍隊」、「論內戰」、「論抗戰」、「論毛澤東軍事學派」、「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等7大部分,以洋洋5.7萬余言草成了這個《建軍報告》。但在3月份主席團召集會議討論這個草稿的時候,也許某些部份觸到了一些人的傷心處,因而有人潸然落淚,有人唏噓,毛澤東說:軍事報告就討論到這裡吧,宣佈散會。會後另組織人起草了《論解放區戰撤。陳毅的草稿雖然擱置了,但它是早期提出「毛澤東軍事學派」這個命題並作系統研究的成果,仍然相當深刻地反映了陳毅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某些精深的見解。

  中共「七大」代表從各地雲集延安,華中和新四軍代表團成立了。在3月16日的成立會上,公推陳毅與張鼎丞分任正、副主任。華中的名額是112人,要同華中局商量確定,也還有不少事情要辦。而陳毅,根據大會籌備會的安排,將由他代表華中和新四軍的黨員在大會上發言,他起草了一個發言稿,交華中代表團討論通過後,作為書面發言。另外,他又起草了一個講稿,於5月1日下午在大會上發了言。他發言的次序是在周恩來、彭德懷之後。

  「七大」會期歷時50天(4月23日—6月11日),陳毅是15位主席團委員之一,後被選為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7月30日,陳毅電告饒、張:「華中幹部百余名及新調南來工作者約600均準備於8月初東來,估計10月初可到軍部,我亦定8月初動身回來,請令路西淮北四師注意打通隴海路北的聯繫工作,以便通行。」陳毅的家小還在淮南,公務私情,陳毅已是歸心似箭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