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六二 |
|
陳毅等研究了四師發來的電報後,乃致電中共中央,說明韓德勤的力量已殲滅殆荊彭、鄧近日與韓會談,韓站在其本身利益上,已願與我私合,韓本人估計,若能迅速與我諒解,則仍能保持其省主席地位。韓為其本身利益,可能與我靠近,不積極策動蔣派部隊東進。因部隊小,東進便無用;部隊大,則不可能東進。即令東進,韓將因控制不住而自危。韓此時最憂慮者,即為期日久問題擴大,本人雖能自由,其前途終被犧牲。我們主張與韓成立協定,進行私合,應迅速釋放。如韓背約再行反共,彼力量既小,又在我掌握中,易於制服。同時王仲廉等東進決心必更動搖,蔣雖堅持也無能為力,故我們主張與韓成立妥協,釋韓要快。 電報發後,陳毅便夜渡洪澤湖,到達四師師部。他聽取了彭、鄧的詳盡的彙報後說:韓德勤被俘,最怕殺他,其後見我不殺,則力謀保持其江蘇省主席地位,故多方哀求央說。此點可以利用。因此,可以答應他在今明兩日內在我控制下先行恢復電臺。這樣,一面便於偵察重慶態度,一面因韓未下臺,則重慶方面就不便以湯恩伯取代之,而湯因未得江蘇省主席位置就不願用自己的主力東進。這樣對我更為有利。韓在我掌握之中,文章更好做。陳毅的見解,彭、鄧表示完全贊同,便去落實。 於是,陳毅向華中局和中共中央作了如下內容的彙報: 韓求我以鞏固其地位之動機露骨而明顯。我們已恢復其電臺先與顧祝同通報,並將其真情告顧。第一、二兩電已發出,尚未得複電。據軍部通報,湯恩伯已將韓被俘消息報蔣,重慶反共集團正醞釀兩種江蘇地盤之鬥爭,一是與我黨之爭,一個是搶主席之爭。據此,我們建議,應在蔣對韓決心未下之前,自動送韓出境,其好處可以進一步利用反共派內部衝突,使蔣感到棘手,或可改善何、顧、韓等對我之關係,對華中反共實力最大之湯以打擊,維持著湯恩伯、韓德勤、李品仙三派的衝突,在華中對我亦有利,同時更可能使國民黨軍人及士紳階層對我有好感。假如再不釋放韓,將來釋韓,徒增惡感。且蔣也不至於即將韓之主席撤掉,因有何、顧等之說情。且根據與我摩擦之孫啟人等,於釋放回去後即行複職,預料蔣似以韓在蘇北敵後堅持,前年興化之恢復,韓曾要求將省政府移蘇南,蔣未准。因此,日內即送韓到王仲廉部中去似為上策,只著重對蔣、韓等採取分化爭取,則不必附帶釋韓條件,更可表示我態度。 如何,請示,以速為妙。 * 可是,饒漱石等卻發來電報說:「我們主張暫不釋韓。」陳毅不得不重申速釋韓的理由。 3月2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複示:同意陳毅所提辦法處理韓問題,如陳估計韓留蘇北比較有利,韓去路西反而不利時,即可使韓留蘇北。但不論如何,均必須與韓訂立一個秘約方不上當,對王仲廉須先禮後兵,不須急打! 31日,劉少奇又電告陳毅:29日何應欽與周恩來、林彪談話,提出韓德勤被俘事。周答,韓違約到運河西,並向我進攻,捕殺我人員,致引起衝突,不料累及韓本人,後即發還人、槍,禮送韓出境,國民黨方面對此事雖已模糊知道,但尚無向我提出稍微嚴重的交涉與條件的表示。你們讓韓德勤與顧通電,此事可能向重慶方面敷衍過去,湯恩怕已令王仲廉主力開回路西,留一部在路東收容韓散兵。 陳毅認為一切條件均已成熟,遂于當天約韓談話。韓一見陳甚喜,欣然出迎,並願共同攝影,成立文件以示互信,然後滔滔不絕地檢討了自黃橋戰役、曹甸戰役直至山子頭被俘的許多問題。陳毅也以民族大義和具體事實予以開導和批評,然後雙方議論了一些事項。韓留其參謀長代表其副總部,彭雪楓代表新四軍會商,成立協定,議定事項,分交陳、韓核准,再由陳、韓交換一封信,以示同意,即付實施。 4月1日,韓來回拜,陳毅與彭雪楓、鄧子恢設宴為他餞行。宴後,四師備了牛車將韓送歸,韓留其參謀長接受俘獲之人槍等事。韓提出借錢,陳答應送給8萬,井送還了他的手錶、皮包和手槍。韓德勤愉快上路。就在當天,韓的代表呂漢勁和彭雪楓簽訂了《新四軍陳毅軍長與韓德勤會談備忘錄十條》。 於是,陳、鄧、彭聯名將對韓處置情況及協議等具報中共中央和華中局,其中特別提出,從國共雙方大局及韓德勤的表現出發,仍本友好合作態度,進行政治爭取,一面提高警惕,不被麻痹,作有力控制,則可能爭取韓為有利時局之一員。對其立足地,擬劃眾興以東、淮陰屬來翁集以西、老張集八集以南、運河鹽河以北地區給韓,以銜接到曹甸原防,但不能危害我之戰略利益。 電文中還說,韓在蘇北計5年,最初轄有1個軍、3個師、10個常備旅、10個保安旅,迄今總崩潰,轉而求我,不能不是反共專家的切身教訓。只有力量可以制服反共,也是一個證明。今後韓或積極尋我報復,或轉而帶一些覺悟,聽韓自擇。力量與政治爭取必須雙管齊下。 在這次捉放韓德勤的鬥爭中,陳毅歷史地分析了韓的實力變化情況,全面地考察了國民黨頑固派內部的矛盾,果斷地作出決定。實踐證明陳毅的決斷是正確的。不久以後,韓德勤把他的副總部和江蘇省府搬到了安徽阜陽,而蔣介石的反共大軍未敢東進。 第五節 「黃花塘事件」 陳毅從1941年9月28日離開軍部去淮海、經皖東到淮南,直到1942年1月9日才回到軍部。此行達103天,現在凱旋了,但人也病倒了。由於公務浩繁,睡了一天又得起床工作。1月13日晚上開會,由陳毅報告淮海區及四師、二師的情形,到零點才結束。 就在這天,中共中央又有電報通知:「中央決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參加七次大會。少奇同志來時,由饒漱石同志代理中原局書記並代理新四軍政委,望少奇同志即將工作交代,攜帶電臺,動身回延。何日可起程,望告。」 這項通知已經是第二次了。華中局乃回電中央:「倘七大會期仍未最後確定或大會於短期內事實上仍不能舉行,則我們仍主張少奇同志不急返延安而留在華中領導工作。倘大會已確定舉行,則少奇同志須于華中局擴大會後於2月底或3月初始能動身。」 中共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於1942年1月20日在阜甯縣單家港舉行,歷時一個半月。陳毅作了軍事建設方面的總結報告。劉少奇在3月4日所作的大會總結報告中最後說:「……中央有電報來,調我回延安,以後華中局書記由饒漱石來代理,軍分會由軍長代理,我恐怕不久就要動身。跟同志們工作很久,這次會議是總結了工作,同時也即是辦交代。饒漱石同志、陳軍長是黨內很好的領導者,我走了沒有問題,在饒漱石同志、陳軍長領導下,許多同志一定能團結一致,努力工作。」 劉少奇於1942年3月19日在幹部、群眾的熱烈歡送下離開了華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