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五一


  ※第六章 東進北上(下)

  第一節 從郭村到泰州

  1940年6月28日夜,陳毅由揚中渡過長江,便打算連夜趕去郭村,制止兩李部隊的進攻。但是蘇北迎接人員惠浴宇等告訴陳毅,兩李部隊10多個支隊(相當於團)已于28日淩晨開始,在保三旅從北面配合之下,包圍並猛攻郭村。

  陳毅只得退據長江中的新老洲,立即寫信給粟裕,「速派主力部隊,克服一切困難,渡江支援」,又寫信給兩李,勸說他們懸崖勒馬,停火言和。

  陳毅未帶電台,只能派人徒步送信。他十分焦急。此次由郭村衝突引起的蘇北局勢的急劇變化是違背他的意願的。

  不久以前,陳毅曾電報指示挺縱:蘇北形勢的特點是我在敵、頑、兩李三方包圍之中,我力量較弱尚未準備,如遭到三面進攻則必然失敗,目前應積極與兩李親善。

  陳毅在6月下旬還曾三次急電葉飛,要他避免與兩李作戰,必要時可退回大橋地區或揚中。但葉飛堅持要在郭村迎擊兩李及韓軍的進攻。

  陳毅的憂慮是深刻的。

  首先是軍事上極為不利和危險。

  挺縱原在郭村有兩個團和一個教導隊,6月下旬,李長江企圖將所屬原由中共黨員拉起來的陳玉生支隊予以武力解決,挺縱為援救陳玉生支隊,派出一個團去靖江接應,郭村只剩主力一團及教導隊。而兩李部隊加保三旅可調集十四五個團(支隊),兵力懸殊。這之前,陳毅已急令蘇皖支隊星夜趕往郭村,力量可望得到有效增強。但如果戰鬥持久,彈藥消耗過多,韓軍主力再來參戰,則郭村仍有失守的危險,江北的兩部主力要遭到巨大損失。

  這時候,蘇南的主力正在北移,到達了鐵路、長江一帶日寇重兵封鎖地區,江南冷欣部隊追逼於後。一旦江北主力潰敗,長江北岸為韓軍及兩李所控制,江南主力便無法渡江,甚至會在長江和滬甯路之間遭受日、頑夾擊,背水血戰。

  果如此,新四軍東進江南敵後的全部主力將遭受難以彌補的重創,將是對革命的犯罪!

  政治上的後果也很不良。

  兩李既和新四軍血刃相見,不論勝負,他們很可能都投入頑固陣營。韓德勤夢想已久的蘇北反共大聯合便得以實現。新四軍要在蘇北再度發展就更為困難。

  這將嚴重妨礙共產黨爭取華中的戰略任務的完成。事關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生命線,陳毅怎能不焦急萬分!

  但是軍事鬥爭卻因革命的主觀因素而發生著有利的變化。

  葉飛等挺縱負責人決心在郭村堅守是確有根據的。他們根據實際情況,看到堅守比退卻為有利。增援半塔集的實踐是主要依據:半塔集新四軍以不足1個團的並非精銳主力的部隊,抗擊包括韓軍主力部隊獨立六旅在內的7個團的進攻,尚且能夠堅守一個星期。郭村新四軍有一個精銳主力團和一個教導隊,而且地形較好,有較充分把握抗禦戰鬥力不及韓軍主力的兩李部隊,等待援兵到後合力殲擊。果然,挺縱打得英勇頑強,在蘇皖支隊接替北線防禦之後,挺縱一團還主動出擊,以兩個主力營橫掃,消滅兩李部隊3個團部,打下宜陵。

  陳毅事先並不完全瞭解的諸多因素助成了郭村保衛戰的勝利:蘇皖支隊接到陳毅急電後,從運河及邵伯湖以西迅速出發克服地理及日軍封鎖等重重困難,日夜兼程200餘裡,及時地完成了增援任務。

  在兩李部隊做政治工作的青年女共產黨員鄭少儀主動查明了兩李部隊進攻的部署及發起攻擊的時間,冒生命危險星夜將情報送到郭村。

  在兩李部隊建制下的由共產黨員王澄、姚力等領導的五支隊四大隊掉轉槍口協同挺縱作戰;陳玉生支隊也在挺縱四團接應下一同回師逼近兩李部隊側後。

  於是,兩李部隊在三次總攻失敗之後,被迫全線退卻至塘頭一線。保三旅在蘇皖支隊反擊下也北逃10餘裡。郭村解圍。

  陳毅於7月3日進郭村。

  陳毅在歡迎大會上熱情表揚了挺縱和蘇皖支隊的英勇頑強。陳毅面臨著新的決策。

  當時,「很多同志就主張固守郭村再講」(陳毅《郭村戰鬥總結》),實際上還是準備韓軍主力聯合李軍來攻,固守以等待八路軍及四、五支隊增援,以擊破韓、李主力。有人則認為「戰鬥開始,統戰結束」,同兩李只能一直打下去,可以直搗泰州。也有人主張還應爭取兩李中立,立即停戰言和。

  當時兩李部隊士氣低落,但如與韓主力聯合作戰,仍有較大的實力。而韓軍主力第八十九軍等部隊「正向該處集中」。如果新四軍和兩李繼續武裝對峙,僵持下去,韓、李聯合發動更大規模進攻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於新四軍甚為不利。但如果新四軍剛獲解圍便請和,兩李反會強硬要挾,結果仍會造成韓、李勾結,再次爆發戰鬥。當時八路軍,新四軍四、五支隊及江南部隊都未及趕到可以投入戰役配合的位置。面對韓、李聯合進攻,挺縱和蘇皖支隊只能獨立作戰。即使江南增援部隊到達,陳毅也認為把韓德勤和兩李逼到一處打是不策略的。

  陳毅對領導幹部說:戰役和戰術上的勝利,不等於戰略上的勝利,我們要實現發展蘇北的戰略目標,非打敗韓德勤的進攻不可,要打敗韓德勤,非爭取兩李等部隊中立不可。現在我們和兩李打了一仗,但是兩李與韓德勤的矛盾還存在,還可以把他們爭取過來。如何爭取呢?一不做二不休,既打了,就要打出威風。在郭村勝利很好的基礎上再加一層,再殲滅他一些部隊,堅決打下塘頭。塘頭大米多,稅收富,塘頭還控制著我們東進要經過的兩條大河。打他,是讓他知道反共摩擦要吃大虧,使他們今後不敢輕視,可是絕對不准打進泰州。你一進泰州他就跑到韓德勤那裡去了。我們有力量拿下泰州而不要,才見得我們是真心團結。

  陳毅的決策得到大家一致贊成。7月4日挺縱攻克塘頭;蘇皖支隊打迂回,部隊直打到距泰州城7裡之麵粉廠,但不進泰州。李長江已準備棄城東逃,李明揚在興化韓德勤處進退維谷,得知新四軍在可以輕取泰州的情況下臨城不入,乃大喜過望。複經陳毅致書爭取,兩李政治態度有所變化。陳毅電告中共中央:「雖省韓派兵並接濟兩李飽彈,鼓勵兩李再打,兩李已覺悟不受其利用,認清我們不攻擊泰州符合中央七七宣言。」

  對兩李的談判又一次體現了陳毅統戰工作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新四軍和平條件寬厚:送還全部2000余名戰俘及大部槍支,並歸還原屬兩李防區的郭村、塘頭等地;只要求兩李讓路助其東進。兩李最初很是感奮。但在7月中旬,韓德勤以主力部隊4個團、保安旅3個團進至泰州及其附近,給兩李以實兵支持,兩李又強硬起來,作出聯韓攻陳的姿態,要求陳玉生、王澄等部隊「返部歸建」。對此,陳毅當然絕不讓步。

  對於可能發生的韓、李聯合進攻,陳毅一方面和劉少奇一起向中共中央呼籲八路軍等部隊的迅速開拔增援,一方面「作獨立應戰的佈置」。粟裕已率江南主力于7月8日到達蘇北.因而蘇北全軍連同陳、王等部隊在內已可編成9個團。但同時,陳毅還是力爭「求得局部和緩。」他瞭解兩李對於和新四軍再次開戰,對於過份依靠韓,實際上都有顧慮,因此只要爭取得當,完全可以扭轉。

  陳毅、粟裕經慎重研究,向兩李投下一著高棋:表示在全軍東進以後,將把每月能收稅5萬元的吳家橋一帶根據地讓給兩李。

  此舉,有的幹部不明其中奧妙,有的則認為「過於慷慨」、「右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