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冰心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


  現在的青年讀者們也許都知道,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愈來愈多的中國青年學生,開始走出國境線,到外國去求學。據我國赴美留學生在本世紀初創辦於美國的《中國留美學生月刊》披露的數字,在五四運動爆發前的1915年,在美國的專門學校及大學裡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已經超過了一千二百人。當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的無理要求之後,這些留美學生,絕大多數都表現出了巨大的愛國熱情,《中國留美學生月刊》十卷六期發表了以《我們的責任》為題的社論,向留美同學發出了熱血奔騰的呼籲:「我們應該做對國家最有貢獻的事,如果必要的話,甚至犧牲生命。……中國現在需要能幹的人才比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更為迫切。因此,我們的責任十分簡單——回國去!」幾乎與此同時,在本世紀,我國赴日留學生人數也在急劇增長。根據舒新城在《近代中國留學史》一書中的統計,到了1906年,留日的中國學生已經有了一萬三千人。這些留日學生中的不少人,回國後都成了五四運動的領袖人物。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也極大。陳獨秀青年時代在杭州求學時就攻讀法文,後來又去日本留學,據說也到過法國。他十分讚揚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學說,甚至法國的文學。胡適說他「深受法國文化影響,又看得懂英文和法文」。①1915年,三十六歲的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了上海。當時,專制獨裁的袁世凱還在臺上,正一心一意地夢想登基作皇帝,知識分子沒有絲毫的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警察有權控制所有政治性的或社會性的結社以及任何的出版物。就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面,剛剛回國的陳獨秀,卻勇敢地創辦了後來成為「五四」時期思想界旗幟的雜誌——《新青年》。在《新青年》的創刊號裡,陳獨秀發表了一篇名為《法蘭西人與近代文明》的文章,高度讚揚拉斐特提出的人權學說,拉馬爾克提出的進化論學說,以及聖西門和傅立葉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陳獨秀對歐洲的許多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和作家都非常讚賞,他主張推倒傳統的腐朽艱澀的中國古典文學,建設起完全新型的中國的寫實文學來。②他說他自己不但愛盧梭、巴土特,更愛雨果和左拉,不但愛康德、黑格爾,更愛歌德和郝蔔特曼,不但愛培根、達爾文,更愛狄更斯和王爾德。他希望中年民族也能產生一批象他們一樣偉大的作家。他熱誠地表示:「吾國文學界豪傑之士,有自負為中國之虞哥(今譯作雨果——引者注)左喇(今譯作左拉——引者注)桂特(今譯作歌德——引者注)郝蔔特曼、狄鏗士(今譯作狄更斯——引者注)王爾德者乎。有不顧迂儒之毀譽,明目張膽以與十八妖魔宣戰者乎。予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③

  --------
  ①胡適:《陳獨秀與文學革命》
  ②陳獨秀的原話是:「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見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③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另一位「五四」啟蒙運動時期的旗手李大釗,在他1916年夏天從日本返回祖國之後(這一年他二十八歲),就出任了《晨鐘報》副刊的編輯,在他發表於1916年8月《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晨鐘」之使命》一文裡,他也表示了自己的與陳獨秀相近的看法。李大釗認為:法國之所以能夠發生1789年的推翻帝制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是因為法蘭西民族產生了象孟德斯鳩和盧騷這樣的思想家。基於同樣的觀點,他同時認為:代表德意志民族的靈魂的,不是象俾士麥那樣的政客,而是象海涅這樣的詩人。因此,他極力主張改造我國的舊文明,舊文化,舊文藝。他希望我國也產生出象孟德斯鳩或盧梭這樣的思想家來。李大釗說:「由來新文明之誕生,必有新文藝為之先聲,而新文藝之勃興,尤必賴有一二哲人,犯當世之不韙,發揮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權威,為自我覺醒之絕叫,而後當時有眾之沉夢,賴以驚破。」他還充滿了熱誠地表示:「記者不敏,未擅海涅諸子之文才,竊慕青年德意志之運動,海內青年,其有聞風興起者乎?甚願執鞭以從之矣。」1917年1月,傑出的開明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以歐美的大學為藍本,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這所昔日充滿了絝褲子弟惡習的半衙門狀態的高等學府,變成了一座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可以坦誠地闡述自己的新鮮見解,又可以互相交流思想的,充滿生氣與活力的論壇。蔡元培實行兼容並包的辦校方針,在他選聘教授的時候,絕不受黨派與政治立場的左右,只要是學有專長又能夠言之成理的人,都可以在北京大學任教。在這種方針的指導下,抱有各種不同的信仰又都學有專長的教授,都被蔡元培請上了北大的講壇。他任命陳獨秀為北大文學院長,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胡適、沈尹默等,這些文學革命的倡導者與實踐者們,都先後參加了北大的教授團。當時,最富有生氣和最具有才幹的中年和青年知識分子們,都自然而然地聚集在蔡元培的領導之下。而這些傑出人物的思想和言論,對當時的一代青年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這些人物的倡導之下,一場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傳統的文學觀,提倡寫真主義的新文學的文學改革與文學革命的浪潮,就在「五四」事件發生的前夕,在當時的大學裡,蔓延開來了。

  幾年之後,青年女作家冰心,就用她的寫實主義的「問題小說」和她那些清新動人的散文詩,實踐了這些巨人們倡導的文學理論,為「五四」以後的新文學,貢獻出了令讀者喜愛的新作品。

  1918年8月,十八歲的冰心,以全班最高的分數,從貝滿女中畢業,並按照貝滿女中的傳統,以第一名的身份,編寫了「辭師別友」的歌詞,在畢業會上做了「辭師別友」的演說。

  畢業班的十八位學生之中,有十四位分別回到了原來的母校(升入貝滿女中之前的另外一所教會中學)去教書,而只有冰心與另外的三位同學,從貝滿女中升入了協和女子大學預科。——這既符合冰心要當醫生的願望,又得到了她的父母的支持。

  正是在這裡——協和女大理預科,冰心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也是在這裡,冰心迎來了震撼全國、也震動了整個世界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影響和改變了她一生的生活道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