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一五


  三、揮師東征 勢如破竹滅東吳

  強敵陳友諒已除,西線無戰事;南線元軍已與紅軍戰成兩敗俱傷,目前無力北犯;北邊是浩浩長江以為屏障,並有俞家海軍嚴陣以待,無人敢窺;唯有東線張士誠日漸強大,不斷騷擾,對朱元璋構成嚴重威脅。「一山難容二虎」,朱元璋不能容忍這世界上有兩個「吳王」存在。這時的朱元璋經濟發展穩定繁榮,政治清明深得人心,軍力強大積極進取,遂於至正二十五年,也就是稱王的第二年,全力準備揮師東征,一舉掃滅張士誠。

  元末群雄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紅軍系統;二是非紅軍系統。紅軍分東系和西系:東系以淮水流域為中心,尊奉小明王,郭子興是濠泗滁和一帶的頭領;西系以漢水流域為中心,為彭瑩玉號令,首推杜遵道,後令徐壽輝,再到陳友諒,並有壽輝部將明玉珍割據四川。非紅軍系有東吳張士誠,浙江方國珍。紅軍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民族思想,與元政權形同水火勢不兩立。非紅軍系則純以個人利益得失為進退,對元政權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叛降瀕繁反復無常。

  張士誠尤為如此:至正十三年請降,元淮南江北行省授以民職,不久又反;十四年自稱誠王,十七年八月又降,授官太尉,元朝招降士誠是為了解決大都運糧問題。幾年來元浙江右丞相達識貼木兒,千方百計招降張士誠,一直到張士誠西線進攻為朱元璋所敗,東邊與苗軍楊完者不和,兩面受敵,張士誠才不得已而降。張士誠地產富庶,魚鹽豐聚;方國珍擁兵海上,運輸安全方便。這樣,由張士誠出糧,方國珍出船,運濟元大都。但兩者各懷心思,互相猜忌,一個怕貪沒糧食,一個怕乘虛進攻,虧達識兩面調解,從二十年到二十三年,每年他們向元大都運載了十幾萬石糧食。後因楊完者擁兵自重不聽節制,達識與張士誠使計殺了他,全面接管苗軍防地,並逐出淮西趙均用,擁有南到杭州紹興,北到濟甯,西達汝穎濠泗,東到海邊,方圓二千余裡的廣大地區。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張士誠自立為吳王,並毒殺達識貼木兒,擁兵自重,不再聽從元朝節制。

  張士誠於至正十六年起和朱元璋接壤,兩下裡時起戰端,彼此攻伐,互有勝負。直到朱元璋兩線得手,進剿武昌凱旋以後,得以集中兵力進攻東吳,其攻守大勢勝負之態才發生根本變化。

  朱元璋對張士誠的進攻,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從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算起到第二年四月間,共半年工夫,全力出擊東北境的淮水流域,壓迫其龜縮于長江以南。第二階段攻勢可從第二年八月算起到十一月間,共四個月時間,朱元璋分兩路進攻湖州杭州,切斷東吳的左臂右膀,並促使杭州守軍投降,造成了北西南三面包圍平江的局勢。第三階段從圍攻平江開始,即第二年十二月起到第三年九月,前後十個月時間,終於攻克平江,俘虜張士誠,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拉鋸戰。

  在第一階段戰爭結束後,朱元璋盡有淮水各城。

  為了「弔民伐罪」,從政治宣傳上取得更大好處,朱元璋在五月份發佈了聲討張士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罪該萬死的戰鬥檄文:

  ……蓋聞伐罪救民,王者之師,考之往古,世代昭然。軒轅氏誅蚩尤,殷湯征葛伯,文王伐崇,三聖人起兵也,非富天下,本為救民。近觀有元之末,主居深宮,臣操威福,官以賄成,罪以情免,寧台舉新而劾仇,有司差貧而優富。廟堂不以為甯,寧添冗官,又改鈔法,役數十萬民,湮塞黃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聲聞於天。致使愚民誤中妖術,不解偈言妄誕,酷信彌勒之真有……元以天下兵馬錢糧大勢而討之,略無攻效,愈見昌獗,然而終不能濟世安民。是以有志之士,旁觀勢慮,乘勢而起……由是天下土崩瓦解。

  予本濠梁之民,初列行伍,漸至提兵。灼見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運,難與立功,遂引兵渡江。賴天地祖宗之靈及將帥之力,一鼓而有江左,再戰而定浙東。陳氏稱號,據我上游,爰興問罪之師……將相皆置於朝班,民庶各安於田裡。荊襄湖廣,盡入版圖。

  雖德化未及,而政令頗修。

  惟茲姑蘇張士誠,為民則私販鹽貨,行劫江湖,兵興則首聚殺徒,負固於海島,此罪一也。又恐海隅一區,難抗天下全勢,詐降於元……此罪二也……

  僭號改元,此罪三元。初寇我邊,一戰生擒其親弟,再犯浙省,揚矛直搗其近郊,首尾畏縮,乃又詐降於元,此罪四也。陽受元朝之名,陰行假王之令,挾制達丞相,謀害楊左丞,其罪五也。佔據江浙錢糧,十年不貢,其罪六也。知元綱已墜,公然害其丞相達識貼木兒、南台大夫普化貼木兒,其罪七也。恃其地險勢足,誘我叛降,掠我邊民,其罪八也。凡此八罪……已行戒飭軍將,征討所到,殲厥渠魁,脅從罔治,各有條章。凡我捕逃居民,被陷軍士,悔悟來歸,鹹宥其罪。其爾張氏臣僚,果能明識天時,或全城歸附,而棄刃投降,名爵賞賜,予所不吝。凡爾百姓,果能安業不動,即我良民,舊有田產房舍,仍前為主,依額納糧,餘無科取,使汝等永保鄉里,以全室家。

  此興師之故也。敢有千百相聚,旅拒王師者,即當移兵剿滅,遷徙宗族於五溪兩廣,永離鄉土,以禦邊戎。

  凡予之言,信如皎日,諮爾臣庶,毋或自疑……

  從這篇檄文,我們不難看出:一、朱元璋動輒以「王者之師」自居,「弔民伐罪」是天意所授,其君臨天下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二、所數張氏八大罪狀以為討伐理由,非常滑稽。

  前七條罪狀竟是指謫張氏對元朝皇帝的陽奉陰違不孝不仁,儼然大元王朝的衛道士。

  三、全篇文字充滿君臣父子等濃郁的儒家傳統思想。大罵紅軍「妖言惑眾」,鄭重否定自己以前的事業,與農民思想徹底決裂,全盤接受了儒家的道德思想體系。這也是一大批如宋濂、劉基等儒士影響的結果。

  四、歷數元朝亂政,實非君過,胡運興衰,有賴天命。為元朝皇帝文過飾非。這實際上是一種機會主義的策略。因為這時紅軍將領大都死的死,亡的亡,其他有威脅的雜牌軍隊,也都先後由朱元璋所滅,剩下的只有大元王朝死而不僵,還保留著足以威脅朱元璋的軍事力量。言詞平和,以免激怒元帝拚死一搏;意猶未盡,萬一「胡運復興」,可以再拜於大汗腳下,仍不失富貴俸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