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
八 |
|
元軍全力攻取高郵,眼看城池不保,張士誠急得團團轉,準備城破時突圍下海。那知元順帝一旨詔書救了大命!聖旨宣諭:「脫脫往年征徐州,僅複一城,不久複失。這次統率大軍,勞師費財,征戰三月,了無寸功。著削去兵權,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貼木兒安置寧夏路。如敢抗旨不遵,即時處死。」全軍聽後無不忿恨慟哭,樹倒猢孫散,有的竟投紅軍去了。張士誠趁機出擊,不但轉危為安,而且從此江山穩固,再也不能動搖了。並從此成了朱元璋抵抗元兵的穩固的東面屏障。如果失去這道屏障,朱元璋不可能有那麼好的修養生息的機會,實乃天意。 脫脫被貶,在押送西行的路上,被鴆死於吐蕃境地。此元朝唯一一位有作為有威名的大將一死,元朝覆滅的命運也就徹底決定了。 滁州在戰亂後,要維持這幾萬人大軍的生存,已成為極其艱難的問題。若發生糧食危機,軍心必亂。 元璋建議南取和州,移兵就食。這時虹縣人胡大海帶全家來投,此人長身鐵面,智力過人,朱元璋就任他作了前鋒。 至正十五年正月,朱元璋佔領和州。郭子興聞訊大喜,升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節制諸將。朱元璋時年28歲。 朱元璋知道自己年輕,資格又淺,怕諸將心中不服,於是心生一計。 原來軍中議事,大廳裡都設公座,大家按官位年齡就坐,不敢有違。前一晚,朱元璋命人把公座撤去,只擺一排木凳子。次日五更議事,諸將先到,朱元璋後到,一看只留下左末一席(當時元人習慣以右手為尊),一聲不響地坐了。到正式議事時,諸將噤若寒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像木偶般面面相覷;朱元璋則條分縷析,入情入理,諸將稍始心服。又與諸將商議修理城池,各人認定地位丈尺,限定三天完工。屆時只有朱元璋負責的一段完工,其他均未修好。於是,朱元璋召集諸將,南面而坐,亮出郭子興的令牌,嚴肅地說:「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後期,如軍法何。」諸將惶恐,都不敢吭聲。自此以後,朱元璋勢威日盛,加上李善長極力從中調和,元璋的地位逐漸穩固。 一天,元璋出外,見一小兒在路旁啼哭,元璋見其可憐,問其父母安在,小兒啼告均在官人處。原來紅軍攻破和州後,各將大肆擄掠,並將滿城男女充作軍中雜役,鬧得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元璋尋思不是久長之計。百姓是軍隊衣食父母,擾民勞民只能自取滅亡。立即召集諸將,說明「大軍從滁州來此,人皆隻身,並無妻小。今城破,凡有所得婦人女子,惟無夫未嫁者許之,有夫婦人不許擅有」。第二天即令放還滿城男女,讓其父母子女家人團聚。此舉深得民心,和州百姓拍手稱快。 不久孫德崖因濠州缺糧,竟率大軍來和州就食。 孫軍縱其擄掠,占著和州四鄉民家,帶領親兵說要進城住些時日。孫軍人多勢眾,元璋阻攔不住,也無法推脫,正在苦惱發愁。郭子興聽得消息,也從滁州趕來。怨家路窄,兩個對頭又擠在一起,苦煞了元璋這個小頭目。 原來子興為人雖剛直,但耳朵軟,怕聽閒話。開頭有人報告說元璋多取婦女,強要三軍財物,已然冒火;及至聽說與孫德崖合夥,越發怒氣衝天,連夜趕進城來。元璋來不及迎接,只得賠著小心,好歹先化去丈人的怒氣,再說形勢緊張,「孫德崖在此,上回的事兩人結下深仇,目前他的人多,怕會出事。大人得當心,安排一個萬全之策」。子興還是將信將疑,把元璋喝退,獨自喝酒解悶。 第二天,天還未亮,孫德崖派人來說:「你丈人來了,我得走了。」元璋情知不妙,連忙去告知郭子興,這邊又來勸孫:「何必這樣匆忙呢?」德崖說:「和你丈人相處不了。」 元璋看他的神色,似乎還算平和,趕緊勸道:兩軍一城,須提防兩下裡有小動作。最好讓部隊先出發,元帥殿后好鎮壓。德崖答應了,元璋放下心,出來替孫軍送行,越送越遠。正要回來,後軍傳過話來,說是城裡兩軍打了起來,死了許多人。元璋著急,連忙喊隨從壯士耿炳文吳禎靠近,飛馬奔回。孫軍抽刀攔住去路,將朱元璋簇擁向前。朱元璋一路上見了許多將官,都是舊友,大家訴說,都以為城內火並,元璋一定知情。元璋有口難辯,趁其不備,勒馬就逃。孫軍數十人緊追不捨,槍箭齊下。朱元璋僥倖衣內披了連環甲,傷得並不太重。逃了十幾裡,還是被孫軍擒獲,披了枷鎖。有人主張殺了他,但顧慮城裡孫元帥的死活,未敢妄動。立時派人飛馬進城,見孫德崖正鎖著脖子和郭子興對面喝酒呢,很有些英雄惜別的味道。郭子興聽得元璋被俘,情願走馬換將。但兩下裡都有顧忌,誰也不肯先放人,最後只好取其折衷:郭子興先派徐達到孫軍作人質,換回元璋;元璋回到城裡再放回孫德崖,徐達最後被放還。總計元璋被孫軍拘囚了三天,幾次險遭毒手,幸有熟人保護,得以全身而退。 元至正十五年二月,紅軍統帥劉福通派人在碭山夾河訪得韓林兒,並將他接到亳州,立為皇帝,又號小明王;建國為宋,年號龍鳳。拆運鹿邑太清宮的上好木材,建立宮殿。小明王遵母楊氏為皇太后,以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軍旗上寫著:「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遵道得寵擅權,福通不服,暗地裡埋伏甲士,把他殺了,自封為丞相,不久又改為太保。從此以後東系紅軍軍政大權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不久,郭子興因深恨孫德崖,為著交換元璋又受了驚嚇,憂悶成疾,竟致一病不起,三月間不治而死,一家人將其歸葬滁州。軍中不可一日無帥,大家公推子興婦弟張天豪到亳都的小明王朝廷面議,並帶回杜遵道的委任狀:委任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豪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軍中文告都用龍鳳年號。朱元璋憤然不受:「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然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依地位而言,郭天敘是統帥,朱元璋僅排第三位。 但由於郭無軍事經驗;張乃一介武夫,遇事沒有決斷;而朱不但有頭腦會籠絡人,且有大批勇猛善戰死心踏地的貼身夥伴如徐達湯和等一批將領,有他自己系統的軍隊,郭軍中由他親自招降、訓練、指揮的占了很大份量,更加上他有如李善長馮國用等舞文弄墨的好謀士善為籌謀,自然成了事實上能作主能辦事能號令的主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