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良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事起突兀,一時難以慮及。子房難道仍有助韓之心?」項伯問道。 「事已至此,無論何人繼封,霸王必不能容我。偌大中原,怕已無子房立足之地了。」張良說到此處,語音悲涼,滿面淒慘。 「不知子房將來作何打算?」 「如今韓國已破,子房已成無主之身;振興韓室之念,再不放存。」 「那——?」 「項兄至親,實不相瞞。子房家眷,想必已離了下邳,不久將至漢中。 子房如今只存一念:往漢王處去。」 「子房之才,堪當大任。自毀之舉,誠不可取。往漢王處去,自是正道。」 項伯見張良一味悲戚,怕他一時偏狹,誤入歧途,生不智之舉,話中便有憐借之情,勸解之意。 兩人談了多時,尚未進食。項夫人取了些現成的酒菜進來,擺在案上。 項伯餓了,先自動手,大口吃了起來。張良卻無心酒食,仍自沉思。 項伯吃了幾口,見張良並不動箸,說道:「子房既要往漢王處去,量必心中焦急,意在從速。儘管城中盤查緝拿甚緊,也不必擔憂,儘管用足酒飯,稍事歇息,養足精神,今夜我設法送你出城。」 張良等的正是這句話。本有此意,又不便詢問,怕項伯作難:霸王緝拿之人,私放出城,一旦事發,罪責不小。 「項兄,實在連累你了。」 「子房此話見外了。國事是國事,朋友是朋友。即使是敵手,沙場之上可兵戎相見,落難之時也應相助。」 話到此處,張良覺少許寬慰,肚子也覺得餓了,操起筷著,吞食起來。 飯後,便和衣在項伯房中歇息。 心中有事,睡不踏實。四更時分,張良將項伯叫起。項伯取出一塊霸王府發的通行令牌,叫張良藏了。又自往廄中牽出兩匹駿馬,將一條韁繩遞給張良,兩人便往東門而來。守門士卒驗了令牌,兩人出城。項伯也不遠送, 就在馬上悄聲囑咐:「你可繞城西去,一路之上,雖有令牌,也要小心留意。見了漢王,代我問候。」 夜色之中,雖不辨面目,張良猶能聽出項伯話中關愛情意。畢竟事急,不敢盤桓,答了一聲「項兄放心」,便打馬去了。繞到城西,沿一條大道往關中去了。 一路之上,張良早起夜宿,藏匿形跡,十分小心。直到過了函穀,進入關中,才稍稍松了口氣。 此時,漢工大軍先以渭水灌淹取了廢丘,同時分兵攻克咸陽。雍王章邯慘敗路絕,拔劍自刎。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本是章邯部將,聞知章邯兵敗自殺,也無心抵抗。三秦之地,皆歸漢王。張良便徑直往漢王駐節的棟陽城中而來。 劉邦聞知張良歸來,喜不自勝,請進營中,蕭何、樊噲、周勃等一班舊時相識都來拜見,自有一番噓問酬酢。獨不見王陵,張良詢問,劉邦笑而不答,蕭何見狀,代為答道:「漢王早知三秦一定,霸王必遷怒于韓王及子房,便暗遣王陵前往沛縣,迎接子房家眷去了,只怕不久將至漢中了。」 張良聽了,知家眷無虞,自然高興,只是提起韓王便覺傷情。劉邦連忙 撫慰:「天下大事,成敗得失,三分人事,七分天命。以子房之才輔佐,韓王尚不能自立,實因天命所系,不在子房之誤,請子房釋懷寬心。自此之後,子房即為漢臣。孤與眾人,戮力同心,必能成一番大業,也不枉大丈夫生於世間。」 劉邦話音未落,便有士卒來報,大將軍韓信巡營完畢,特來拜見漢王。劉邦連忙請韓信進來,與張良相見:「子房,這便是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水淹廢丘,逼死雍王章邯的大將軍韓信。」轉而又向韓信道,「這便是助我取宛城、下嶢關、赴鴻門的張子房。」 兩人見了,互相施禮,分外客氣。從劉邦話中張良聽出,漢王對韓信格外賞識,仔細審視,果見韓信器字軒昂,氣度不凡。暗想:漢王有此大將,觀其統兵還定三秦之舉,出手不凡,又想起送漢王入漢中,於褒中相別之前夜與漢王的一番晤談,心中便覺寬慰。自此以後,漢王有輔政之相、統兵之帥、慣戰之將,圖謀天下,當不再難。 卻說三秦已定,劉邦一邊使蕭何布政施仁,治理關中,一邊使韓信整頓三軍,操練兵馬,為進擊關東厲兵襪馬,一時間,國勢漸盛,國力漸厚,使霸王項羽刮目相看,寢食難安,即刻就要興兵來伐。劉邦聞訊,召集眾位謀士將佐,共商禦敵大計。 待眾人集齊了,劉邦便將項羽即將來攻情形說了大概,詢問眾人,有何良策。樊噲等眾將是驍勇之人,聞說有仗便雀躍不已,蕭何、韓信等卻思忖不語。 「子房有何妙計,不妨說來,請眾人商議。」劉邦仍是舊時習性,每有大事,必先問計于張良。 「用兵之事,應先請大將軍獻策。」張良尊重韓信,也是要先聽聽他的見解。 韓信見眾人注目,便緩緩說道:「將不練不強,兵不練不精。漢王雖已收定三秦,但長途奔襲,連日征戰,士卒疲憊,須稍事休整,方能恢復。再有,戰中收復降卒甚眾,也須調教整肅,加緊操練,方能鼓舞鬥志,臨敵力戰。總要約過月旬,方可迎敵。」 韓信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張良聽了,深以為然,暗自嘆服。 「再有糧草,漢中所籌,多已消耗;再從漢中運來,路程遙遠,恐緩不濟急。如自關中籌措,五六十萬人馬,也須假以時日。」蕭何接著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