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趙匡胤 | 上頁 下頁 |
一三一 |
|
匡胤聽了,怒氣稍息,又對馮延魯道:「朕部下諸將,都勸我趁平湯州的戰績,乘勝揮軍渡江,削平江南,你以為如何?」 馮延魯道:「像李重進那樣,自詡為天下無敵的英雄,遇上陛下這樣神武之君,還立刻就覆亡,何況我們南唐小國,怎能抗拒陛下天威?不過我國尚有侍衛親軍數萬人,都是我國先主部下誓同生死的親兵,如果陛下願意犧牲幾萬兵馬與這些親兵拼命,那麼當然可以進兵江南。不過,大江天塹,風濤險惡,如果萬一進兵中一時攻克不了城池,後方糧草又供應不上,也是值得憂慮的事。」 匡胤聽後,仰天大笑,說道:「朕與南唐既然已明確君臣大義,怎能有吞併江南之心,對卿開開玩笑則矣,你不用對朕詭辯遊說。」 遂對李從鎰和馮延魯、嚴續都一一賞賜,讓他們回國去了。 不過,匡胤又進駐到長江北岸的迎鑾鎮,舉行了一次水陸兵馬在江面上配合作戰的軍事演習。這又使南唐主李景心中憂慮起來,總以因為宋軍是在作渡江的準備。又為南唐京都金陵緊靠長江,與宋朝隔江而對,近在咫尺,心中充滿不安全的感覺,便有遷都南昌之志。後來,又聽說,南唐有二個違犯政紀的小官杜著、薛良,偷偷過江,向宋太祖獻《平南策》,結果宋主責斥他們不忠,將杜著斬首,薛良發配住廬州充軍,心中才略略安定。 匡胤在揚州安撫百姓已畢,留李處耘暫時鎮守揚州。於十二月初四起駕返回汴京。 回到汴京以後,已是十二月中旬,少不得又要犒賞南征將士,升賞功臣。轉眼便到新年了。元旦文武百官,齊集崇元殿向宋太祖趙匡胤登極後,迎來的第一個新年,所以在廣德愉賜宴百官,十分隆重。匡胤親臨宴會,君臣歡呼暢飲,到了午後,卻下起了大雪,一時鵝毛般的雪片滿天飛舞,不到半個時辰,皇宮內外變成一片銀白世界,映照得廣德殿內分外明亮。 苗訓因而啟奏道:「陛下,瑞雪豐年之兆,不僅預兆今年國內物阜民康,而且由於是我大宋建國以後,第一個新年,也象徵著我大宋國家日益強盛,福澤綿長。」 匡胤聽後大喜,分外有興致,這次禦宴,直至傍晚,匡胤才起駕回後宮,群臣也踏雪散去。 一連幾日的大雪,道路難行,又值新年休息期間,所以百官很少有出門的,都躲在家中,圍爐取暖,家宴尋樂。 這天晚上,樞密使趙普坐在書房,獨自觀書,忽見門官來報:「門外來了幾個人,自稱是宮內來的,請樞密親自出門接旨。」 趙普聽後,吃了一驚,忙走出大門,只見雪地裡站著幾個穿便服的人,由於天色昏暗,一時看不清何人,正待詢問,只見前邊那大漢除去斗笠,赫然乃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普看得清楚,顧不得滿地積雪,慌忙倒身下拜,匡胤將他扶起,說道:「不必多禮,到裡邊再說。」 趙普忙把匡胤讓入大廳,坐下又複向匡胤朝拜行禮。拜畢諫道:「陛下萬乘之軀,不應輕出,且僅帶二個侍從,為安全計,望陛下以後切不可如此。有事可召臣入宮即可。」 匡胤道:「新年大雪,正欲與故人一敘,一時動興,便踏雪而來。朕已派人通知光義,一會也要來。今日咱們不妨免敘君臣之禮,重溫過去故交之樂如何?」 趙普連忙稱「遵旨」。即使呼喚僕人,去準備酒肴。 匡胤又道:「大廳廣闊風寒,咱們就去你書房中說話吧,朕這兩個侍從,可另安排地方招待。」 趙普便分付門官,領兩位侍從到客房款待,自己便領匡胤到書房中來。 走到書房落坐,匡胤道:「朕自去年即位以來,一年之中,討平二李,天下得以相安。然朕思及自唐來至今五十餘年,中國共有八姓十二君,變亂不休,刀兵不斷,百姓苦不堪言,因而朕總想能找出個長治久安的方法,不知先生可曾考慮過嗎?」 趙普聽了,遂奏道:「陛下能提及此事,實為天下蒼生之福。以臣愚見,五代之亂,病根實際上早在唐朝時,已經種下了,自唐代中期時以後,方鎮之權日重,各地一切軍、政、財權統歸節度使手中,甚至發展到父子相互承襲職務,儼然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中央法令難以推行,如此天下如何能不分裂呢? 所以臣以為,要長治久安,首要的是減削方鎮的權力,地方行政要由文官治理,由中央統一任免管理,使節度使不能干預,至於各地駐軍,也另置統軍指揮使,聽命於中央,至於節度使,可給戰功累累的資深大將,專作地位崇高的榮譽官銜。這樣,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大將,也沒有發生變亂的實力,國內必然安定了。」 趙普說完,又想了一下,繼續說道:「至於中央殿前司所屬禁軍,向來分為十二軍,又以殿前都點檢來統帥諸軍,權力也過大。故不宜再設置都點檢職務。各軍平列、所有軍隊調動、都指揮使、都虞候等軍職的任免都由樞密院負責,奏請陛下批准後執行。至於樞密院則負責制訂邊防計劃,軍隊編制和軍需供應,不直接指揮軍隊。而樞密使一職,也以由文臣擔任為宜。」 匡胤聽後,不由點頭道:「卿言甚是有理,國家和地方上方鎮州衛的軍事和行政制度規章就煩卿擬出一個計劃和制度來,侍朕閱後執行。」 趙普道:「臣只是有些想法而已,如要擬定章程,非竇儀不可。」 匡胤道:「如此就煩卿家代朕示意竇儀,你們共同制定後,送朕御覽吧。」 趙普道:「臣尚有一事啟奏。目前掌典禁軍的諸位將帥,功名顯著,不宜再典禁軍,還望萬歲及早措施,以免一旦有變,補救也來不及了。」 匡胤聽後,卻不以為然,哈哈大笑道:「你說的是慕容延釗、韓令坤、王審琦、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嗎?這些都是朕多年故交,絕不致生變,卿家不必顧慮太多。」 趙普道:「不然,臣絕不是懷疑這些無勳的不忠,而是據臣觀察,諸將領雖然都頗有人望,但均欠缺統馭部下之才,如一旦部下生變,他們就身不由己了。」 趙匡胤道:「此言也是,容朕深思解決。」 趙普道:「戰亂時靠武將,太平時靠文臣,以禮儀治國,樹立天子絕對權威,教導臣民恪禮義,自然國泰民安了。」 匡胤道:「很好,朕今後當注意使用文臣,也望卿多讀些書,以禮義教化群臣、百姓。至於統一國家,現尚有後蜀、南唐、吳越、北漢、南漢、荊楚等地,處於割據局面,卿以為應如何著手?」 趙普正要對答,忽見門官引趙光義到來。趙普連忙起身見禮,請光義坐下。 匡胤道:「兄弟,為兄身居皇位,終日被一些繁瑣禮節所困,不能自由,如今正值年下,故特喚你來趙先生家中重溫當年在澶州帥府時平民之樂,免去君臣禮儀,自由快樂一宵。」 說畢,讓趙普傳喚酒席,就擺在書房之中,三人圍著火爐坐下,隨意飲宴,三杯下肚,匡胤讓趙普繼續談統一中國之策。 趙普道:「縱觀當前天下形勢,唯一勁敵乃是契丹。近數十年來,中原地區群雄競起,爭奪皇位,兵災不斷,民力疲憊。而契丹因地處北方邊遠之地,建國四十年來,國內穩定,沒有戰禍蹂躪,五穀豐登,國庫充盈,現擁有精銳騎兵五十萬,而我大宋,現僅有禁軍十九萬餘人,故此,目前當不宜與契丹爭鋒。」 匡胤道:「那麼,我們先取北漢如何?」 趙普道:「北漢雖彈丸之地,國力軟弱,但地處於我大宋與契凡之間,如果一旦將其攻克,那麼,北方契丹侵擾的邊患,就要由我們獨當。因而,不如暫留北漢,作為緩衝地帶,我們就可集中力量圖南了。」 匡胤聽後,興奮得兩眼放出光彩,朗聲笑道:「正合我意,我說先取北漢,只是為了試探下你的態度罷了,既然我們英雄所見略同,那麼,先征服南方,就可以定下來了。」不過圖南應從何處下手呢?」 趙普道:「近幾十年來,中原地區,連年征戰不息,民力已疲,要富國強兵,應先取巴蜀為宜,巴蜀地方,號稱天府之國,糧食充盈,自唐末以來,未受戰禍波及,十分富饒。而且當前其國主孟昶,昏暗無能,日日沉湎酒色之中,朝政荒廢,此正是我伐蜀的良機。故我們以為應以伐蜀為先,取得巴蜀之地,取其糧米以濟軍需,然後再伐南漢、南唐、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光義聽後插嘴道:「趙先生之言甚是,不過,我以為要取巴蜀之前,還應先取荊、楚二地,以切斷他與南唐、南漢之間的聯絡,然後關門打狗,就可穩操勝券了。荊楚二地勢小國弱,大約也費不了多大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