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居正大傳 | 上頁 下頁
九五


  神宗得疏以後,一面派文書官太監孫斌,到居正私宅視疾,並賜鮮豬一口、鮮羊一腔、甜醬瓜、茄、白米二石、酒十瓶:一面又下聖旨,「宜慎加調攝,不妨兼理閣務,痊可即出,副朕眷懷。」所謂「不妨兼理閣務」,指在宅辦公而言,居正這一次小病,固是如此,後來大病的時候,還是如此。直到居正昏沉的當中,他始終沒有放棄政權。

  居正病勢稍退,皇上底手諭到了:

  諭張少師:朕數日不見先生,聞調理將痊可,茲賜銀八十兩、蟒衣一襲,用示眷念,先生其欽承之。月初新涼,可進閣矣。(見奏疏十《謝聖諭存問並賜銀兩等物疏》)

  居正複疏自言,「仰惟天光薦被,宸眷郅隆,非臣捐軀隕首,所能報答,亦非敝楮殫毫,所能宣謝,惟有鏤之肺腑,傳之子孫,期世為犬馬,圖效驅馳而已。」經過幾天調攝以後,居正還沒有銷假,神宗再派文書官邱得用視疾,促其進見,又賜銀八寶四十兩、甜食、幹點心各一盒。居正續假五、六日,又說:「臣養屙旅邸,倏已再旬,雖違遠天顏,曠離官守,而犬馬依戀之心,無時無刻,不在皇上左右。」(同卷《謝遣中使趣召並賜銀八寶等物》)

  居正對於神宗,固然在奏疏中,充滿依戀的感情,但是居正委實願意退休,五十七歲的人了,體力逐日衰耗,國事已經到了可以放手的階段,為什麼要戀位?居正也曾論到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這一群人底命運:

  趙、蓋、韓、楊之死,史以為漢宣寡恩,然四子實有取禍之道。蓋坤道貴順,文王有庇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故日「為人臣,止於敬也。」四臣者,論其行能,可為絕異,而皆剛傲無禮,好氣淩上,使人主積不能堪,殺身之禍,實其自取。以伯鯀之才,惟傲狠方命,雖舜之至德,亦不能容,況漢宣乎?易日:「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畢志竭力,以濟公家之事,而不敢有一毫矜己德上之心,順也。險夷閑劇,惟上之命,而不敢有一毫揀擇趨避之意,順也。內有轉移之巧,而外無匡救之名,順也。怨讟任之于己,美名歸之於上,順也。功蓋宇宙,而下節愈恭,順也。身都寵極,而執卑自牧,順也。然是道也,事明主易,事中主難;事長君易,事幼君難。(文集十一《雜著》)

  居正《雜著》隱指時事的不止一篇,這是指的什麼?是指他自己麼?居正事君當然不是趙、蓋、韓、楊底剛狠,但是居正威權震主,也不是趙、蓋、韓、楊可以同日而語。趙、蓋、韓、楊不過是態度底不遜,居正便是權勢底衝突。坤道其順,居正列舉六端,相信自己已經做到,但是「事中主難」,「事幼君難」,居正對於自己底困難,又何嘗不清楚?從萬曆八年起,他決定致仕,但是當時的環境,不容致仕。最痛心的,是造成這個環境的,只是居正自己。「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以莊子·齊物論》)這才是人生底悲劇。

  在書牘中,居正也留下幾封信,透露他底心境:

  賤體入夏即病,荏苒數月,殊覺委頓。今雖眠食稍複,然病根未除,緣弱質譾才,久負重任,筋力既竭,而鞭策不已,遂致顛蹶耳。頃欲借此乞骸,而主上先覺此意,頻遣中使,薦賜寵問,又促令早出視事,使僕無所啟齒。不得已,黽勉趨朝,擬俟來年皇儲誕慶,當果此願耳。(書牘十三《答司馬王鑒川言抱恙勉留》)

  賤體以勞致病,入夏至今,尚末全愈,乞歸不得,益覺委頓,擬來歲皇儲誕後,當決計乞骸,或得與公相從於衡湘煙水間也。(同卷《答耿楚侗》)

  賤體近日,始覺稍愈。十年之間,晝作夜思,從少至今,所為食聚貯積者,日張施於外,遂成貧子。要欲及今齒發尚健,早棄人間事,從吾初服,非自愛幻軀,蓋盈虛消息,天道固宜爾也。(同卷《答廣西憲副吳道南》)

  萬曆九年十月,居正曆官一品,除去在京守制的日期,已經十二年,考滿,照例自陳,請求解職。神宗詔令複職,隨遣司禮監太監張誠恭頒手敕,賜銀二百兩、坐蟒、蟒衣各一襲、歲加祿米二百石。除此以外,神宗又著吏部、禮部,議擬恩例,在兩部複疏以後,神宗傳旨:

  卿等說的是。元輔受先帝遺命,輔朕十年,精忠大功,冠於先後,茲實曆一品,已及十五年,恩數委當優異,著支伯爵祿,加上柱國、太傅,兼官照舊,給與應得誥命,還寫敕獎勵,賜宴禮部,蔭一子,與做尚寶司司丞,用見朕崇獎元勳至意。(見奏疏十一《考滿謝恩命疏》)

  居正奉命以後,上疏再辭,第二疏詞更痛切,他說:

  臣閭巷韋布之士耳,非有碩德鴻才,可以庶幾古人之萬一。幸逢英主在上,臣得以譾劣,佐下風,效啟沃,十年之間,志同道合,言聽計從,主德昭宣,聖化旁洽,伊尹之所願見者,臣親見之,其所愧恥者,臣幸無之,即千萬世而下,頌我皇上聖德神功為堯舜之主,臣亦得以竊附於堯舜之佐矣。此之榮遇,雖萬鐘之亭,百朋之錫,豈足以擬之哉!故臣向者每被恩命,輒控辭而不已者,良以所慶倖者大,而爵祿非其所計也。乃若詔祿、詔爵,雖朝廷所以馭臣之典,亦宜稍加節制,而不至橫溢,乃足為勸。三公穹階,五等厚祿,上柱崇勳,在先朝名德,鹹不敢當,乃一朝悉舉而畀之於臣,所謂溢恩濫賞也。至於符節世賞,部宴大烹,臣前九年考滿,皆已冒叨,茲又豈可重領?反復思惟,如墜淵穀,故不避煩瀆,再控于君父之前。伏望聖慈,諒臣之衷,素無矯飾,矜其愚而俞允焉。碎首隕軀,不敢忘報。(奏疏十一《再辭恩命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