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秦王李世民善於等待時機、捕捉時機,也能堅持己見,不放過時機。於是毫不猶豫地策馬而進。將士們哪裡還敢說疲憊或者饑餓?緊隨秦王而前。一直追到雀鼠穀(今山西介休縣與霍縣之間),又頻頻與宋金剛遭遇。一日之內連戰八場,每戰皆勝,前後俘斬數萬人。

  夜色已沉。秦王將卒就宿雀鼠谷西原。

  遠離了激戰,夜幕沉靜,秦王已經是整整兩天不曾進食,三天不曾解甲。軍隊前進如此之急,軍糧哪裡跟得上?這時候,整個大軍中只有一隻羊可為大家充饑,秦王於是與將士們一起分食了這唯一的食物。

  這支同甘共苦的隊伍,在這個夜裡,雖然艱苦,但無人有所怨言。戰爭勝利所帶來的鼓舞力量是難以度量的。而且,將士們知道,在這個夜裡,有人比他們慘得多:宋金剛的部隊已是七零八落、慘不忍睹了。

  不過,畢竟是水深難耗盡。以宋金剛龐大的隊伍,稍稍喘口氣,整合起來還有兩萬人馬。

  經過了幾日緊急追擊的秦王,帶兵進至介休城外。

  宋金剛如此慘敗之後,豈甘罷休?

  只聽得探子來報:宋金剛從介休城西門出兵,背城佈陣,南北綿延七裡。

  決戰時機來了!秦王豪氣萬丈:「拿鎧甲來!」一邊命傳李世勣諸將領。

  李世勣全副武裝出現時,秦王也已經武裝妥當。「李世勣聽令!」秦王道:「以你為先鋒,即時帶領部下,迎戰宋金剛。」

  「遵命!」李世勣聽令而去。

  宋金剛綿延七裡之長的陣勢豈是虛設?兩軍相接,愈戰愈酣,李世勣不免力弱難支。正當此時,秦王率領精銳騎兵,出現在宋金剛陣後。宋金剛哪裡料得,一時後方大亂,形勢立刻逆轉。宋金剛軍隊大敗,被斬首三千級。

  眼看敗勢難以挽回,宋金剛一個狠心,調轉馬頭,一匹快馬便逃奔而去。

  宋金剛逃走了。不久,尉遲敬德以介休(今山西介休)、尋相以永安(今山西霍縣),相繼來降。秦王得敬德,欣喜異常,任他為右一府統軍,率領舊眾八千,與諸營相參。

  尉遲敬德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行伍出身,隋末從軍于高陽 ,以勇武著稱。尉遲敬德降唐後,隨秦王李世民迫降據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並擊滅竇建德等起義軍。他先後三救李世民,至今被奉為門神。貞觀十七年定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尉遲敬德排在第六。此乃後話。

  宋金剛敗,劉武周也大勢已去。

  慌不擇路的劉武周竟放棄太原,向北逃往突厥。然而,此時的突厥已經改變策略,從支持反隋武裝轉而挾持隋寶後裔,與劉武周產生了嚴重分歧。倒黴的劉武周終被突厥所殺。宋金剛想要集合殘部再戰,卻已經難有回天之力。殘局不可收拾,宋金剛咬咬牙,也走了他主子的路,帶身邊百餘騎北走突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也被突厥所殺,竟是和他主子一樣的命運。

  被劉武周攻佔的太原失而復得了。河東諸郡所有劉武周控制的地域,都歸於大唐管下。從此大唐可以東行無阻,攻取洛陽的阻礙不復存在。秦、晉之地連成一片。真是轉眼間日換星移。

  武德三年五月辛卯,秦王率眾回返長安。驀然回望,從高祖長春宮相送到回師,也歷時已半年了。想起當初上表,信誓旦旦地對父皇說:「希望能給兒臣精兵三萬,必平定劉武周,克復汾、晉!」秦王不禁感慨。

  6、擒充戮竇四海清

  隨著戰爭的推進,大唐帝國越來越呈現出征服四方、統一全國的態勢。一個政權一旦建立,能否長存,或許在建立之初難下定論,但還是可以預見的。有了四方之志未必一定能成功,但鼠目寸光、安於一隅的政權,註定是難以長久的。

  大唐政權絕不屬￿後者。

  劉武周敗亡,從長安到洛陽變得暢通無阻。但洛陽另有主人。

  為什麼要說洛陽?自從前朝隋煬帝取得政權以後,東都洛陽便發展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它地處中原,位於大運河中心。大業十二年(616)七月隋煬帝最後一次離開洛陽以後,洛陽成為隋軍殘餘勢力的據點。大唐懷抱天下之志,豈能無視洛陽?

  現在,洛陽的主人是王世充。

  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前朝隋文帝、隋煬帝時,曾一度在朝為官。隋煬帝在揚州被殺後,東都內訌,王世充消滅對手,掌握了政權。李淵攻取長安時,王世充正率領洛陽隋軍與瓦崗軍交戰。武德元年(618)九月,王世充打敗李密,得到李密一部分將士和州縣。十月,李密投奔唐朝,西入長安,不久因叛唐被殺。而王世充據守洛陽,又利用劉武周南下之機,奪取了唐在河南的一部分地盤。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稱帝,國號為鄭。

  不過,雖然地處洛陽,佔據天時地利,卻少了人和。王世充其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在洛陽統治集團中日益孤立。其治下官員多有離去者,如羅士信、席辯、楊虔安、李君義等相繼投唐;劉黑闥則投降了竇建德。所屬州縣官,相繼背鄭者,也為數不少。

  本來,王世充並不想與唐爭奪天下,但劉武周被除,王世充想不爭也不行了。

  武德三年五月,消滅劉武周的秦王李世民,從山西前線回到長安。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七月,奉高祖命,率軍出發,東進洛陽,討伐王世充。

  兵到慈澗(今河南洛陽西),與王世充遭遇。激戰,王世充敗,退回洛陽城內。

  唐軍集合號角吹響,眾將齊集秦王旗下。夏末秋初的風,吹起秦王的帥旗,在曠野間舞動。秦王的聲音,在微涼的空氣中錚錚有力:

  「史萬寶聽令!自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出發,南據龍門(洛陽南)。」

  「劉德威聽令!自太行東圍河內(今懷州)。」

  「王君廓聽令!自洛口切斷王世充糧道。」

  「黃君漢聽令!自河陰攻回洛城(河南孟津東)。」

  「其餘諸軍,隨我進屯北邙山(洛陽北)。」

  眾將聽令,即時出發,鼓噪而進。不多時,幾路大軍從四面包圍了洛陽。

  劍拔弩張!

  王世充犯怯,隔洛水對秦王叫道:「隋室傾覆,唐帝關中,鄭帝河南,世充未嘗西侵,秦王忽舉兵東來,何也?」

  真是天真!秦王對身旁的宇文士及道:「宇文將軍,告訴他所為何來!」

  只見宇文士及向前一步,厲聲答道:「四海鹹仰皇風,唯公獨阻聲教,為此而來!」

  王世充換了乞求似的語氣說:「我們互相休兵講和,不是也很好嗎?」

  「我秦王奉詔取東都,沒有講和的道理。」宇文士及乾脆地回道。

  秦王朗然大笑。

  碰到這種陣勢。一邊是要統一四方,沒的商量;一邊是想要安居一地,欲休兵而不能。真是難為了自封的鄭國土皇帝王世充!

  相持。直到太陽下山,夜幕降臨,雙方各自退兵。

  力量高下,已經顯而易見。偏偏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