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
二 |
|
李建成、李世民所帶兵士,多是新近所募集,尚未得到訓練。這樣的軍隊,顯然難稱精銳。其可用者,必得高昂的士氣和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才行。建成、世民無愧於將門之後。兩兄弟與眾人同甘共苦,遇敵則身先士卒,甚能激勵將士。又同時嚴肅軍紀,可謂既贏得軍心又贏得民心。 西河城下,高德儒固守。進攻,激烈交戰。己醜日,西河城破,執高德儒,帶至軍門,斬之。殺一人已足夠。當時正急需用人之際,既勝,能安撫則安撫之。於是令其餘不殺一人,又嚴格管束軍士,入城秋毫無犯。慰撫民眾,使復舊業。號令所及,兵民聞之大悅。 事定,返還晉陽。自發兵至返回,前後九日而已。李淵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像這樣用兵,足可橫行天下!」 按虛歲算,此時建成二十九歲,世民二十歲,皆是活力四射、矯健勇武。李淵看著兩個年輕的兒子,心底漾起一股驕傲和自信。在父親肯定和贊許的目光中,建成和世民會意,心中充溢著滿足和自信! 時機成熟。七月,李淵以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留守,負責太原的一切事宜。李元吉年方十五。李淵親領三萬人,誓師動兵,改易旗幟,雜用絳白(因稱臣於突厥,故旗幟上雜用突厥之白色),開向關中。同時發佈檄文,宣佈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楊侑為皇帝。西突厥阿史那部首領阿史那大奈率眾配合李淵南下。 李家旗幟,響錚錚豎了起來。 真可謂數年經營,一朝舉旗。用王夫之《讀通鑒論》的話說,「高祖慎之又慎,遲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陰結豪傑,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而有為,而高祖堅忍自持,姑且聽之而以鎮靜之也。」是天下亂勢之中,李淵沉穩持重、深謀遠慮,是太原起兵的主持者,是主角。而一直以來「陰結豪傑」、勇而有為的李世民,是得力的助手,是積極的配角,當無疑問。 至於正史記載之背離事實,是李世民有意為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由次子而入繼大統,這種行動不合乎法統和倫理,不足以垂範後世。因此,李世民稱帝后便試圖篡改史實。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大事鋪陳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建成的成績,貶低高祖的作用。又把晉陽起兵的密謀描繪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於完全被動的地位。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李唐王業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後也就理應由他繼承皇位。李世民改寫歷史的努力結果,是五代修《舊唐書》,北宋修《新唐書》,皆為其誤導,而《資治通鑒》亦巧妙地延續了兩書的主要結論。 所幸《大唐創業起居注》得以保存下來了,使我們今日可找回歷史之部分真相。 3、軍帳夜哭 且說李淵若要親領三萬人馬開向關中,必須先穩住在關東勢頭正旺的以李密為首的瓦崗軍。李淵致書李密,卑辭推獎,說當今能匡救天下者,非公莫屬云云。一番話說得李密飄飄然,卻不知他專心于中原之時,李淵正趁機進兵關中。 關中乃何等重要之地!可謂是歷來兵家必爭。隋朝末年,其重要性更是有增無減。一來為長安首都所在,亦是政治影響所在;二來隋煬帝建東都、修運河、征高麗之一系列活動,對關中影響較小,經濟基礎好,可為穩定的根據地;三則有黃河、函谷關等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大業九年(613),楊玄感起兵,李密提出上、中、下三策,即以進攻關中為中策。可惜楊玄感眼拙,也是出於無奈,選擇了下策:圍攻東都。圍攻東都失敗,李子雄建議直入關中,楊玄感雖採納,但為時已晚。 隋恭帝義甯元年(617),柴孝和建議李密西進關中,李密說:「部下皆山東人,見洛陽未下,必不肯西進。」丟掉了進兵關中的機會。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竇建德與李世民相持于武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淩敬建議竇建德威脅關中,未被採納。結果竇氏失敗。 現在的形勢:李淵從太原南下,向關中進發,霍邑(今山西霍縣)首當其衝。偏偏這時在長安的隋主楊侑派虎牙郎將宋老生帶精兵二萬屯霍邑,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屯河東(今山西永濟)。格局很明顯,李淵西進關中,會受到隋朝方面的有效接遏制。 早在太原起兵時,李淵派劉文靜聯絡突厥,名義上是向突厥借兵,實際上則是為了穩住突厥,解除劉武周聯合突厥、威脅太原的後顧之憂。 李淵一面部署進兵霍邑,一面不無焦急地等待劉文靜的消息。 夏末秋初的雨,綿綿延延地下了多時,仍然不肯止息。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偏此時軍中又出現了糧食危機! 壬戌日,李淵部眾駐紮在霍邑西北五十余裡的賈胡堡,準備進攻霍邑。一面派人返回太原,調運糧草。 若劉文靜出使突厥成功,李淵即可放心攻打霍邑。霍邑之破,也就不在話下。然而,沒有等來劉文靜,卻等來傳聞,說割據代北馬邑郡的劉武周聯合突厥進攻太原。這恰恰是最擔憂的事情!該進,還是退?繼續進攻霍邑,還是回救太原? 李淵緊急召集部下,包括兩個兒子建成和世民。特殊的經歷最能使人成長,經過了太原起兵,李建成、李世民已然進入了亂世爭雄的大潮中。 眾將齊集李淵軍帳,嚴肅,不安! 裴寂是李淵最為看重的謀臣密友,當初決定要起兵及各項具體部署,很大程度上是聽取了此翁的意見。現在,還是裴寂打破沉默:「宋老生和突厥聯兵據險,一時難以攻下;一旦遷延日久,又會乏糧。李密雖說與我們聯合,實則狡詐難測;突厥貪婪不講信用,唯利是圖;劉武周稱臣於突厥,兵勢正強。李密、突厥、劉武周都在覬覦太原。太原一都之會,我們的義兵家屬都在那裡。」 憂慮不安的聲音!代表了在座許多人的意向:先救太原! 「萬萬不可後退!」李世民突然站出來,堅決地說,「現在正是糧食收穫季節,何必擔憂糧食缺乏?宋老生輕浮急躁,一戰可擒。李密顧戀當前的地盤,不會遠攻太原。劉武周與突厥外雖相附,內實相猜。況且劉武周若遠入太原,豈能置近在眼前的馬邑(今山西朔縣,其時是劉武周地盤)而不理?我們大唐起兵,本為行大義於天下,理應奮不顧身以救天下蒼生,必得先入長安,才能號令天下。現在一遇小敵就要班師,恐怕起義兵眾,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那是反賊,不是義師。若安於做賊,終不可長久。那樣將如何自全?」 「二弟說得正是!」李建成也站出來,堅決支持世民,「萬萬不可後退,自陷於一城之隅!無論從形勢上、道義上,都要前進才是號令天下的出路。」 眾說紛紜。建成、世民二兄弟力爭。 然而在李淵的腦子裡,何嘗不存在著裴寂那樣的擔憂。最後,他不無沉重地擺擺手:「罷了,傳令下去,班師回家!大家不要再說了。」 「父王,萬萬不可!一旦……」任李世民急急阻攔,李淵只是留下一個沉重的背影。 夜幕降臨,月暗星亂,四野寂靜,卻隱隱不安。 命令傳到軍中,左軍已經動身撤營。 賈胡堡的軍帳中,李淵已就寢。要安然入眠,又談何容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