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野史 > 中國歷代名女·情女卷 | 上頁 下頁 |
六 |
|
※秦羅敷與陌上桑 據載,秦羅敷是東漢光武帝時,今河北邯鄲地方的人。她那既麗又賢惠的形象是通過一曲《陌上桑》而傳頌千古的。 月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採桑,採桑城隅南;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墜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肖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亡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晰,髻髻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這詩在《宋書·樂志》中,題名《豔歌羅敷行》,在《玉台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而最早在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中,題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題名,以後便成為習慣。「陌上桑」,意即大路邊的桑林,也就是故事發生的場所。因女主人公在路邊採桑,才引起一連串的戲劇性情節。 漢光武帝劉秀的叔父劉良封為趙玉,駐地在邯鄲。漢代設有郡國,分封宗室子弟為王,下轄太守及縣鄉若干,各郡國有丞相、中尉、御史大夫、九卿及博士等官,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王國;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改郡國為公國,職權及範圍均較西漢為小,建武十九年宗室各公複晉爵為王,趙王劉良就是其中的一個,所轄僅一縣之地而已,不能與西漢時期的郡國相比,更無法與戰國時代的諸侯國相提並論。有人誤以為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趙國,其間相差了六百多年! 秦羅敷是邯鄲城裡盡人皆知的大美人,除了天生麗質之外,更在梳妝打扮與服裝飾物上,極盡華麗及時髦之能事,因而使得看見她的人,莫不為之心旌搖曳,意亂情迷,甚而至於目瞪口呆,失魂落魄。她十八歲那年嫁給當地的王仁做妻子,王仁長得身材修長而白皙,是一個文武兼資的好青年,正在趙王府中擔任一種叫千乘的職務,夫唱婦隨,情愛彌篤。王仁早出晚歸,兢兢業業地為公務奔忙,秦羅敷也忙著採桑養蠶,織絹刺繡,閑下來的時候便以彈箏唱歌自娛,鄰里都說她是一個漂亮而又能幹的女人。 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邯鄲城外踏青遊人往來如織,嫩柳如絲,桃紅李白,趙王高車駟馬經過一帶桑林,遙見無數少女在綠蔭深處,手挽柔枝採摘桑葉,不啻就是萬頃荷葉中點點盛開的花朵,不覺為之心醉,久久不忍移開視線。 趙王劉良趁著幾分酒意,渾然忘我,停下了車騎,遊目騁懷,一個一個地仔細打量,突然眼睛一亮,仿佛在大海之中,發現了一顆璀燦的明珠,不遠處的桑蔭中有一個麗人,姿態曼妙。秀豔動人。宛如那一枝出牆的紅杏,關不住的滿園春色。怦然心動不能自恃,移近調笑,麗人不為所動,徑由隨從人員打聽才知是千乘王仁的妻子。 東漢光武帝崇尚節儉,講求謙讓,表彰氣節。上行下效,蔚然成為一種風尚,競以名節自勵,使得社會風氣日趨淳美;趙王是光武帝的叔父,自然不願與人以口實,擔上一個調戲部屬之妻的惡名,於是收拾起蕩漾的心情,心不甘情不願地踏上了歸途。 然而回到宮中,方才桑林邊驚豔的一幕,仍然清晰地印在腦中,登上高臺極目遠望,隱約可見採桑女子仍然辛勤工作不輟,玄思冥想,經過了理智與情感的一番交戰,最後終於決定了一個比較緩和而又不違背禮法的辦法,準備選擇一個日期置酒歡會,邀請秦羅敷前來赴宴,然後再相機行事。倘若她是一個守貞不二,性情剛烈的女子,自然不能相強,以免鬧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她是一個虛榮而又開放的女人,未嘗不可以許以金帛,施以甜言蜜語,而達到一親芳澤的機會。 主意打定,趙王於是命人大張筵席,柬邀秦羅敷前來赴宴,秦羅敷如約而來,趙王以禮相待,酒過三巡,菜經五味,趙王開懷暢飲,已有五分酒意,逐漸話語有些模模糊糊。就在趙玉語涉不莊之際,秦羅敷不慌不忙地說要為他彈唱一曲以助酒興,在趙王的首肯下,秦羅敷以纖纖玉手拔動箏弦,輕啟朱唇,一曲著名的《陌上桑》就這樣產生了。 這詩的第一段是交代秦羅敷的姓氏裡居,並把她的美豔容貌及華麗衣飾描繪得淋漓盡致,更以路上行人及田間的耕作者,貪看羅敷採桑的美妙姿態,而渾忘所以的癡呆情狀,更烘托出她的光豔照人。 第二段是描繪一位太守級的人物,看上了秦羅敷的美貌,冒冒失失地派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年籍,妄圖以富貴誘人,而女方以「羅敷有夫」相拒。 第三段是盛誇其夫婿的輝煌經歷及顯赫地位:腰佩寶劍,騎在白馬之上,千騎相隨,多麼威風;白皙而有須,修長而勁挺;多麼神氣。又有誰能夠比得上呢? 趙王劉良當然知道秦羅敷的丈夫就是王仁,那裡是什麼年逾四旬的侍中郎,也那裡有專城可居;然而他也瞭解這不過是一種「文學式」的幻化手段,故意誇張夫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與聲望,從而暗示出她對目前婚姻生活是十分滿足而幸福的,根本不可能產生紅杏出牆之念,想打她主意的人,也可以死了這條心。 畢竟趙王劉良不敢違背朝庭大力提倡的氣節與禮法觀念,不能明目張膽地強取豪奪,在莫可奈何的心情下,眼看無法打動美人的芳心,只好悵然作罷,秦羅敷的一曲《陌上桑》從此也流傳開來。 古時王侯將相有權有勢,如果一旦看上了那一家的美豔女子。不論是待字閨中,或者是出嫁而為人婦,總會千方百計,軟硬兼施地攫為己有;而秦羅敷以美制情,拒絕了富貴榮華的誘惑,難能可貴地使趙王劉良知難而退,收斂了他的心猿意馬,使這段畸形的愛戀故事,獲得了一個非常突出的結局。從此「羅敷有夫」便成了已婚婦女有力的擋箭牌,從而也保全了不少婦女的名節。 「羅敷」是漢代女子常用的名字,猶如漢代男子喜歡用「延年」是一樣的;正如同今日女士們愛用「瑪利」,男士們愛用「俊雄」為名字,同樣是一種時尚而已。 詩中提到的「倭墜髻」是東漢京城一帶最流行的髮型,是「盤桓髻」的改進,髮髻偏墜一旁,猶如騎士的墜馬一般,更顯佻巧和嫵媚。 我國婦女以帶耳環為美,而耳環作為婦女的裝飾品是從東漢開始的,羅敷以明珠作耳環,湘綺及紫綺為衣裳,都是東漢時期的時髦妝扮。 也有人說《陌上桑》的秦羅敷歷史上並無其人。中國古代,以男耕女織為分工。「女織」從廣義上說,也包括了採桑養蠶。桑林在野外,活動比較自由,桑葉茂盛,又容易隱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還不很嚴厲的時代,桑林實是極好的幽會場所。在這裡,誰知道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斷出現於愛情詩篇中。可以說,在《詩經》的時代,桑林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徵意味。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先桑林中那種自由自在的愛情遭到了否定。桑林成了女子拒絕男子愛情的場所。所以「羅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時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結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