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一〇


  噫,吾起寒微,因天下之亂,不得已入行伍中,不二年從者如雲,猶且聽命於雄者。又二年,帥將士東渡大江,秣馬厲兵於建業,以觀天下之變。其諸雄皆放肆無籍之徒。雖曰無籍而元示不能馭。乃命中山武甯王,開平忠武王總兵四征,與群雄並驅。又不數十年,群雄殄滅,偃兵息民,當並驅之。時張士誠稱王于姑蘇,陳友定扼險於八閩,方國珍擅命于甄越,杜遵道、劉太保僭亂于中原,徐貞一、陳友諒相繼僭號稱尊于江漢。兵無紀律,同類相夷。元義兵李察罕多起河洛,劉大保莫能與敵,梁地遂平。察罕之兵徑入齊魯滅亂,毛氏之類渠帥,雖能嬰城固守,及與察罕拒戰,所在敗北。察罕兵驕氣盈,心詐志狂,所以卒殞于敵手。未久,察罕之甥王保保帥兵,一切作為蹈舅之謀,不能服眾,以致部下聲言效忠朝廷,請命加侏王保保。自是元內外釁生。首將擅兵于外,大臣異權于內,朕觀是機,發兵討之。自洪武元年,兵渡江淮,長驅齊魯,席捲河南,遂入潼關。複遣大將由鄴下趨真定,移營通州,元君棄城北歸,而函薊之區悉定矣。西入晉冀,晉冀乃平,兵渡河西,關中亦定,不三年而天下一統。

  噫,吾用兵一世,指揮諸將,未嘗敗北,致傷軍士,正欲養銳以觀胡變,夫何諸將日請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蓋輕信無謀,以致傷生數萬。今爾等又入曠塞,提兵遠行,設若遇敵豈免凶危?自古及今胡虜為中國患久矣。歷代守邊之要,未嘗不以先謀為急,故朕於北鄙之慮,尤加慎密。爾能聽朕之訓,明於事勢,機無少懈,雖不能勝,彼亦不能為我邊患,是良策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爾其慎哉!

  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晉王朱病逝。朱元璋這時已經七十一歲了,對晉王的死非常悲痛,這是繼秦王的死後對他的又一個打擊。朱元璋對晉王比對秦王更加鍾愛,晉王的諡冊是這樣寫的:

  朕曰惟先王之典,生有名,歿有諡,所以彰其德表其行也。曩者封建諸子,王爾于晉,為曩國藩屏,于茲有年。爾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賜諡曰恭。嗚呼,諡法者古今之公議,不可廢也。爾其有知,服斯寵命。

  這與稱秦王「不良於德」,諡為「湣」真不可同日而語了。

  為了給晉王作陵園,晉世子朱濟熺向朱元璋請求民地一千一百餘畝。朱元璋命其以八百畝為限。這樣猶恐妨民,又命令所占田地以附近官地給予償還,並根據被占地的多少,分別賜給鈔幣。朱元璋為表示對晉王的哀掉,輟朝三日。這些都與對秦王的態度大不相同。不久朱元璋便命濟熺嗣了晉王之位。

  秦王死後,晉燕二王成為北方的強藩。現在晉王也死了。燕王不僅成為諸王中年最長者,而且在實力上,其他諸王也無法與他相頡頏。燕王朱棣的地位在穩步上升,這不僅有他個人的努力,而且上天也給了他機會。他是個幸運兒。

  朱元璋的身心愈漸衰弱了,但邊防的事仍讓他心緒不寧。雖然長期以來,朱元璋並沒有給驍勇的燕王以特殊的地位,但在秦、晉二王相繼死去後,便不得不對燕王予以注目。四月初九,他再次頌敕書給燕王朱棣,他說:

  邇聞近塞烽火數警,此胡虜之詐。彼欲我師出境,伏兵邀我也,不可墮其計中。烽起之處,人莫宜近,雖望遠者,亦須去彼三二十裡。今秋或有虜騎南行,不寇大寧,即襲開平。度其人馬不下數萬,豈可不為之慮?可西涼召都指揮莊德、張文傑、開平召劉真、宋晟二都督,遼東召武定侯郭英等會兵一處,遼王以都司及護衛馬軍悉數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軍須十五萬,佈陣而待,令武定侯、劉都督宋都督翼于左,莊德、張文傑、都指揮陳用翼於右。爾與代、遼、甯、谷、五王居其中。彼此相護,首尾相救,使彼胡虜莫知端倪,則無不勝矣。兵法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爾其察之。

  大約人到老年,滯於某事,朝思暮慮,不厭其煩,朱元璋也不能例外。五月初八,這個一向很少生病的老人病倒了。七十年的風雨坎坷、殫慮焦思,使得他太疲勞了,而這時仍然念念不忘北邊的防禦。他再次頒發敕文,要求邊將輔助諸王加強邊境的防守,他對左都督楊文說:

  兵法有言,貳心不可以事上,疑志不可以應敵。為將者不可不知是也。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國之門戶。今以爾為總兵,往北平參贊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並燕、谷、甯三府護衛,選練精銳馬步軍士隨燕王往開平提備。一切號令,皆出自王,爾奉而行之。大小官軍悉聽節制。慎毋貳心而有疑者也。

  在北方邊防的實踐中,他確認了北京為中國門戶的地位,也確認了燕王在北方邊防的主導地位。接著,他對武定侯郭英說:

  朕有天下,胡虜遠遁久矣。然萌蘖未殄,不可不防。今命爾為總兵,都督劉真、宋晟為之副,啟遼王知之,以遼東都司並護衛各衛所步軍除守城馬軍及原留一百存守斥堠,餘皆選練精銳,統領隨遼王至開平迤北,擇險要屯駐提備。一切號令悉聽燕王節制。

  二十九,朱元璋再次敕令燕王提兵備邊:

  朕觀成周之時,天下治矣。周公猶告成王曰「詰爾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雖海內無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豈可不防?朕之諸子,汝獨才智,克堪其任。秦晉已薨,汝實為長,攘外安內,非汝而誰?已命楊文總北平都司、行都司馬軍,郭英總遼東都司並遼府護衛,悉聽爾節制,爾其總率諸王,相機度勢,周防邊患,義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託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這是他發出的最後一道敕書了。閏五月乙酉,這位大明開國皇帝離開了人世。就在辭世這一天,他還像平常一樣地處理政務。但他已感到病體不支,將不久于人世。於是他令內侍焚香祝天禱告上帝。他說:「壽年久近,國祚短長,子孫賢否,惟簡在帝心,為生民福。」據說,在臨終前他曾派人持符召燕王還京,但是燕王行至淮安,被當事者假借他的命令阻還。朱元璋在臨終時還問左右,第四子來了沒有。

  南京城內外,漫天飄灑著細雨,正是禾苗盼望著的雨,它如同甘霖,降福給人間。朱元璋聽到雨聲,帶著滿意的笑容閉上了雙眼。朱元璋生於艱危,起於閭裡,不數年間便統有了全國,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皇帝。之所以能夠如此,除社會給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外,全靠了他的超人的智慧和能力。真好像明人所稱的「天縱神聖」。然而他虛心克己,不忘本分,直到死前不久,他還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家鄉。四月己醜,他祭享太廟完畢後,看見廟門外高大的桐梓樹,對太常寺臣說:「往年來此,今不覺成林。」

  他又想起了祖宗家鄉,說:「鳳陽陵樹當亦似此。」說著便落下淚來。不論在叱吒風雲的戰場,還是在金碧輝煌的宮殿,朱元璋的心始終沒有忘掉養育他的家鄉鳳陽,沒有忘記他所經歷的坎坷與磨難,或許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吧。因為這種赤子之心誠無疑對他是一種約束,所以使他保持了較清醒的頭腦,而不致於過度地放肆驕奢。在他統治的三十一年時間裡,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然而他所開創的事業能否繼續下去?怎樣繼續下去呢?讓我們來揭開歷史的這一頁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