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九八


  外面呼萬歲的聲音此起彼落,漸漸宏壯,而高力士滿頭大汗地進入,向皇帝和貴妃說:「老奴罪通于天,陛下,時機稍縱即逝,貴妃,皇上力所不能及,貴妃請自便……」

  楊貴妃吐出一口氣,脫開了皇帝的懷抱,她在心酸中,依禮跪下:「陛下,臣妾長辭——」

  皇帝不忍看,不忍聽,背轉身,身體已無法直立,兩名內侍盡速扶掖,不讓皇帝倒下去。

  高力士不敢耽誤時間,擅自命令:「請奉貴妃入佛堂——」

  楊貴妃已起身,蒼涼地看了高力士一眼——剛才,她更衣時就著人去佛堂,準備禮佛的,料不到在一轉眼之間,自己的生命會在佛堂中結束。

  「備帛,送貴妃大行——」高力士硬起心腸,又擅自代皇帝發出命令。

  內侍們都在哀切中,且也都明白情勢的緊急,忍痛抑悲,攙扶著貴妃向佛堂走。

  移動的聲響似乎使皇帝自夢中驚醒一般,他叫出:「玉環,玉環……」

  高力士連忙阻止皇帝。

  楊貴妃聽到這絕望的叫喚,但沒有回頭,她的雙腿僵硬和發軟,本身已無舉步的能力,只靠兩邊挾扶的內侍牽引著向佛堂。

  馬嵬驛的佛堂很小,只有一丈七八尺闊,二丈七八尺深,前面部分,有一丈多深的外堂。用短柵分開,佛堂也照例有後進,也有丈餘深,但帷幔已拉上,自側面進入的楊貴妃,看不到後進。

  佛堂短柵外的前進,已有二十名內侍面向佛堂門外而排列,門口左右,有四名備刀的內侍肅立。

  當楊貴妃自驛亭側門進入佛堂西側門時,正堂的四名執事內侍發出一聲長長的呼聲——內常侍駱承休自佛堂中向外行,排列的十二名內侍分兩邊退開,空出中間,約有六尺闊的地位。駱承休走到佛堂的山門外階上,朗聲宣佈:「皇帝賜貴妃楊氏死,縊殺!」

  在佛堂中,內侍扶著楊貴妃,禮佛,拜罷,使她的身體轉而向外,山門外階上擠立著十來名軍官,左右和後面,又有三四十名叛兵在,他們看到了楊貴妃,看到兩名內侍將帛套向她的頸項!

  但是,只一瞥之間,外進和內堂之間,短柵上面的帷幔,被徐徐放下,裡面,有一個人尖銳地發出命令:「行刑——」

  「貴妃!」幾名侍女同時發出了尖叫。

  「絞!」有新的命令發出。

  有一個尖銳的女人呼叫,有動亂的聲響——佛堂外進和山門外的人都屏息著,靜,可怕的森肅的靜——「再絞……」

  帛束緊絞著貴妃的頸項,沒有呼叫聲了,但有動亂的雜聲,雖然不響亮,但外面的人都能聽到,他們也看到帷幔的顫動……細碎和扣人心弦的騷動中,也有內侍用力的哼喝聲——忽然,有好幾個女人的號哭尖叫聲同時發出……

  淒厲地哭叫貴妃的尖聲,傳出很遠很遠——帷幔掀開了,一名內侍走出來,向外跪下,前面的十二名內侍又退向兩邊。

  又有一名內侍走出來,那是張韜光,他和淚宣佈:「貴妃氣絕——」

  在這一聲宣佈中,帷幔揭開了,高力士自驛亭側門進入,出門口,人頭擠擠,看著裡面。

  楊貴妃已躺在地上,四名內侍,兩人仍然手執束帛,兩人伏在地下,另外,又有兩人跪著,一手按死者之肩,一手捏著帛索。

  高力士喝令松帛,隨著,他以手試了死者之鼻,便大步向外,說:「陳大將軍諸位,請入——」

  陳玄禮和四名將軍入內,但他們止於短柵之外,看著平躺在地,雙眼翻白,舌頭伸出的被縊殺的貴妃。

  跪在地下的兩名中使,傾聽和檢驗受死刑者的口鼻,再轉身向外同時宣佈:「貴妃氣絕!」

  陳玄禮垂下頭,四名相隨的將軍,又看了一眼,也垂下頭——此時,山門口的兩名內侍高聲傳播:「刑驗,貴妃氣絕——」

  「玄禮!」高力士森肅地叫了垂頭而立的龍武大將軍一聲。

  陳玄禮悚然,轉身,四名將軍退一步,也隨著轉身——他們已迫使皇帝處死了貴妃,驗看不是他們的事,他們已看了,雖然相距頗遠,但對於貴妃之死,這已是非法和逾越的事,再逗留著看一具貴妃的遺體,自然更加不當了。這些人雖已做出了叛亂之事,但傳統的觀念仍在,因此,他們迅速地退出。

  在山門前,高力士充滿了感情,以激動的聲調說:「貴妃已死,諸君請傳令將士歸隊——」

  陳玄禮低應著,偕四名將軍出去,他們也向將士們宣佈了貴妃已經氣絕。

  高力士走一步下階,他的親隨兵校也在附近,他以手勢指示,有十多人齊聲高呼萬歲,把兵器放下而跪伏下去。

  於是,附近的兵將們也照樣地做了,七八百叛兵齊呼萬歲而跪伏下去。

  高力士向陳玄禮說:「此地不宜留,我們去見皇上——」

  佛堂的山門與驛亭的正門相距極近,高力士說了,匆促地先行,很快就入了驛亭。

  皇帝掩面而坐——人們叫貴妃氣絕的聲音,呼萬歲的聲音,他都聽到的。然而,他內心在沉痛中,一切的思維好象都已停止了,似乎,他在待死,似乎,他的靈魂已從肉體中飛了出去!

  侍從們都是面色蒼白,畏縮著,無人能說話。驛亭陷在死寂一般的境地。直到高力士入內,情形才起了變化,他直前,向皇帝說:「陛下請出亭外,撫慰將士——」

  皇帝木坐著,仰起頭看高力士,完全沒有反應。高力士忖度著,以手勢指揮兩名內侍,扶掖皇帝向外,一面又說:「陛下,把握時機,遲恐有變!」

  當身體立直和腳步移動時,皇帝才如夢方醒,他勉強舉袖拭了一下臉,挺直身體,向外——他沒有想到出去的後果,他是皇帝,到了最後關頭,總是無可逃避的。

  他走著,自感腳步虛浮,如果沒有人扶,他真會倒下去!

  終於他出現在叛兵的面前!終於,皇帝看到了叛兵放下了兵器而呼萬歲,下拜……

  終於,皇帝抖顫地舉高一隻手,但他的嘴唇動了幾下,卻發不出聲音。

  「皇帝陛下承問四軍將士——」高力士在形勢迫人的環境下,高亢地代替皇帝發言:「今禍亂已平,諸將軍宜從速整頓部隊,繼續行程。」

  陳玄禮和幾名高級將領都沒有發言,但從神態來看,應該是服從的,至於軍士們,又呼叫著萬歲。也在同時,頭上包著布的韋見素,走到陳玄禮身邊說:「大將軍,驛亭不可片刻留,我們轉赴柵城,再整頓部隊!」

  他說,向其餘的將領也作了請求同意式地拱手。

  韋見素由他的兒子和一員郎中級官扶著,頭上的綁布依然血跡殷然,而說話的聲音也有抖顫意味,在形象上,這是極動人的。陳玄禮欲拒無從拒,幾乎同時,皇帝也呼叫了陳玄禮,似是表示贊同韋見素的提議。高力士聽到,又很快地吩咐:「車駕赴柵城,準備——」

  這使陳玄禮無法再延宕時間,他也下令。

  高力士的命令是向內侍和侍從們發出的,這些人早已有了準備,而且又集中在一處,發出的回應之聲很是洪亮。動作也隨之開始。

  於是,驛亭內外,皇帝的侍從匆匆來去,禦車拖了過來,皇帝欲回入驛亭一次,但為高力士所阻。

  高力士悄聲請皇帝立在階上鎮壓。有皇帝在現場,人們不方便私語。

  將軍們嚴肅地指揮兵士上道,皇帝被扶上馬——這是李隆基自己的主意,他以為在馬上比車上好。侍從和宮女們上了車;高力士匆匆步入驛亭,命內常侍陳全節率所有的有職司內侍快些隨駕走,他說:「此地,留張韜光領幾名小內侍和宮人照料就夠了,前頭的事很多,快走,連輜重一起,越快越好!」

  此時,女官靜子自側門邊出現,高力士看了她一眼,嚴厲地揮手說:「快帶著人上車隨駕!」

  兵士們已有兩隊向柵城出發了,高力士指揮的內侍衛也上了馬,李隆基在馬上看著,揮手命左首邊一支已上馬列隊的兵士先行——他以此來試試自己的指揮能力,而那隊兵的隊官,應聲策馬上前,照理,他這一支人馬,應該等將軍下令的,但在皇帝的示意下,他出發了。一將前行,眾兵也跟隨而動。李隆基舒了一口氣,低喝:「走!」

  於是,皇帝一行便離開了驛站。

  高力士一面吩咐屬下,一面請韋見素隨駕,他看著禦車隨了皇帝馬後行進時,招呼陳玄禮上馬護駕。

  一瞬之間,馬嵬驛亭前的人走空了!

  可怕的變亂發動時,有不少人已先行溜走,甚至連在道北的官員和侍從,也都悄悄地先退,此時,兵馬和扈從人員一走,馬嵬坡前一片冷落。後面的兵隊的官員,並未上前來,他們可能怕事,也可能被限制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