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六五


  楊國忠答應為他安排,但要求楊鑒先轉一次官,那是敷衍,因為大唐習慣重內輕外,做外官即使官高,也少有人願前往的。

  楊鑒不知道國忠在敷衍自己,他接受,但要求轉一個同品或只高一級的閑官。

  於是,楊鑒由從四品上階的秘書少監轉為正四品下階的諫議大夫。諫議大夫表面權力不及秘書少監,但是,這職位是因人而重要或不重要的,諫議大夫為皇帝的近臣,對大政有發言權,雖然是散職,但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自然,楊鑒不會是做得出色的人物。

  當楊鑒調職時,貴妃單獨召入他一次,先談關於受封爵的事,楊鑒說明已讓給長房,自就不必了,接著,貴妃問了一些外面的情形,楊鑒說出了家族中因貴盛和驕恣,自己看不慣,又無法理會,想避開些時,到外面去做州官。

  楊貴妃沒有傳統的觀念,再加她本身愛玩,多走些地方,她以為是樂事,對哥哥的提議,大為讚賞,並且自願直接向皇帝提出,這使楊鑒為之苦笑,他又告知妹妹,國忠希望自己先做一任諫議大夫再外放。

  「別理他,你想到外面,何必換什麼諫議大夫,那又不是了不起的官兒,我來為你安排——噢,對了,我聽說楊銛接你的秘書少監職位,他能做嗎?」

  楊鑒茫然,脫口說:「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會比我做得好的!」這回答使楊貴妃為之緘默,她不大看得起楊銛,從那次出宮事件後,她對兩位堂兄弟都有些失望,不過,她不願意說。

  當楊貴妃要為哥哥進言外放做州官時,一宗特別的事件在長安城內發生了。

  事出在朝廷中,為皇帝信任,職權僅次於李林甫的,官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又兼京兆尹,並兼二十多個使職的王錤。王錤的資歷較深,升擢不及楊國忠快,但在高階位上的進度,他又超過楊國忠,當楊國忠獲得禦史中丞時,王錤也是中丞,不久,王錤兼了御史大夫,高於楊國忠,再兼京兆尹,自然比楊國忠更加重要了。

  楊國忠和王錤本來是交好的,但在官位變化中,國忠發現,王錤的現勢,將阻礙自己入相,如果任命宰相,必然先任王錤才能輪到他的,何況,王錤和李林甫關係又極深,如此,楊國忠與有權勢的王錤,成了政敵。

  王錤的家族和楊氏的家族差不多,有驕橫之名,但貴盛不及楊氏,不過,王氏家族弄權,楊家則和權力少有相干。

  王錤的弟弟王銲,官位雖只戶部郎中,但結黨,又把勢力滲入軍中,王錤的兒子王准,為衛尉少卿,是一名狂夫,他們組合了一批市井少年,無賴子弟,還有龍武軍中的中級帶兵官。他們利用王錤為京兆尹的地位,在長安聚斂納賄,包庇一些非法組織。他們本身狂妄無知,以為布在軍中及市中的力量,足以控制長安。

  這樣的事,自然不易逃過朝廷的耳目,高力士控制禁軍,當他查明王錤在禁軍中的活動時,不能再忍,奏告皇帝,李隆基仍然相信王錤,命他查辦弟弟。可是,狂妄的王銲以為自己的力量可恃,他動員市井組合和龍武軍中一部人起來抗拒,並欲殺死龍武將軍,全奪龍武軍,用以迫皇帝任王錤為大丞相。

  楊國忠的情報人員先得知,國忠即引太府的少數防守兵出戰,又利用他兵部侍郎的職權,用急命請金吾將軍發兵,他們在皇城西南打了起來,楊國忠明知這樣的造反必不會成事,但他命部下守禦。掌管禁軍的高力士,雖然也知道這些人不能成事,但他不容許這種騷亂蔓延,親自領了四百名飛龍騎兵,自皇城穿道而出,很快的解決了叛亂。

  長安市區並未受到驚擾,打仗也只在皇城西南角一隅,談不上有特別的損失。不過,這一場莫名其妙的叛亂,把王錤父子都拖垮了,他們先後賜死!

  處置這一件事,楊國忠的反應最快,也可以說出力最多,甚至宰相李林甫也不及他。

  於是,王錤死後所遺下的兩個大職位:京兆尹(按:等於大長安——首都——市長)和御史大夫都落入楊國忠之手。

  在此之前,楊國忠所希求的只是兼御史大夫,他以為王錤身兼兩個最重要職位,設法分取一個,合於情理,而且,他也有了部署,以兵部侍郎本職,求取兼御史大夫,唯一使他遺憾的是楊鑒太不積極,如果楊鑒積極一些,可以輕易地再奪王錤的戶部侍郎,那末,王錤就不足為敵了。然而,意外事件的發生,使他獲得了比預期更好和更多的職位,此外,王錤所兼領的二十餘個使職,幾乎有一半轉到楊國忠身上。

  於是,在大唐皇朝,宰相李林甫以下,楊國忠的聲勢最大。再者,李林甫和王錤私交極深,王錤的叛逆案,雖未涉及李林甫,但這位大臣始終受到議論。

  楊國忠雖然是外戚的身份,但人們知道他最初的崛起和中期的奮鬥上進,與宮廷是無關的。士人們雖然看不起楊國忠(因他沒有文事方面的出身和才華),但對他的辦事能力,卻無人非議。

  長安城內一場兒戲式的叛亂,把楊國忠捧上了高位。皇帝和貴妃談及此事時,楊貴妃乘機為自己的哥哥請求一個州官的職位。皇帝看著他,訝然問:「玉環,你討厭你的哥哥?」

  楊貴妃茫然,說沒有。於是,皇帝說:「據我所知,楊鑒是一個能循規矩的正派文官,才力可能不很高,但守職不墜,交他做事,必不會逾越和做不到,為何要外放他呢?」皇帝在迷惑地問。

  「他自己想到外地去體曆一下,上次,他轉官諫議大夫時,我和他見了一次,他有此表示,我一直忘了代他請求。」

  這使皇帝又笑了,搖頭說:「你在宮中那樣久,還是一些也不懂,你哥哥要做州官,又何需請求?他要求做尚書,才需要請求哩,以他現在的職位,如外放為上州州官,名雖不降,實際等於相當嚴重的降級!」

  「上州刺史的官品也很高,好象比諫議大夫還高……」

  「你不懂的,外官官品和京官官品不能同日而語!」皇帝又搖頭,「不,我想一個比較好的京官給他,光祿卿……」

  「三郎,他自己要做州官,你就來一次皇恩浩蕩!」楊貴妃急說:「阿鑒有些象我的父親,不願因我而取高位!」

  「好吧,我的外戚中各式人才都有,有一個不求顯達的舅子,也不壞,我立刻著人去辦!」

  「那也不必如此急的,你記住這件事,照例辦就是了!」

  當楊國忠顯貴甚盛的時候,楊鑒卻離開了長安,到遙遠的江南的湖州任州官,那是因為原來的湖州刺史剛好任滿。

  楊鑒的外放湖州刺史,使長安官場中疑惑和議論,可是,這又只有幾天,新的事故轉移了他們。

  在此以前,安祿山大破契丹,那是一場先敗後勝的戰役,功成。不久前,契丹又入寇,安祿山部將之擊退,並追逐三百里,佔領了十多個要塞,於是入朝。

  此時,在西北立功的名將哥舒翰也在朝,哥舒翰成名在安祿山之前,但當時的聲威和名位都不及安祿山,他有些不平,皇帝使高力士為之調停。

  楊國忠也奉命調和于兩員將軍之間。但是,青雲直上的楊國忠,此時的處境卻不太好。王錤事件之後,有人議論李林甫,楊國忠也順勢運用了一下。可是,李林甫做了十九年宰相,本身能力既強,又耳目眾多,朝廷間的細事,他都會知道的,楊國忠聲勢雖大,到底比李林甫差得很遠,楊國忠以為在皇帝面前暗損一下李林甫,必不會為人知的。可是李林甫卻得知了,這位老去的宰相對權力的控制是一絲不苟的,當他發現由自己一手提攜起來的楊國忠對自己竟然不夠忠誠時,便利用宰相權力來打擊楊國忠了。

  楊國忠也耳目眾多,他得訊,很是緊張,這是他生死成敗的關頭,他求助貴妃了。

  是楊鑒剛到湖州,謝表尚未呈遞入長安的時候,楊國忠向貴妃談及自己的處境,並且要求貴妃認真地給予援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