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三郎,這很難解釋,有時,一個並不潑悍的女人,能令男子低頭,真正潑悍的女人,不見得真能令男子服貼,反過來也一樣——皇帝麼,我不知道該怎樣說,但是,我知道權威和富貴都不可能贏得人心!」——這是大唐皇帝和他的貴妃在生活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他們在經歷多年共同生活之後,情愛反而有著進展,李隆基的男女關係,一直是流動的,可是,現在的他,卻由流動中固定下來。 他們在驪山,沐浴在新的愛情中,似乎忘卻了長安,挨入十二月,高力士進言了三次,大唐皇帝才偕同貴妃回長安城去。 天寶五載的初春,當楊貴妃的亡父行將下葬時,皇帝忽然頒下正式的恩命,追贈楊玄璬為太尉、齊國公。(按:楊貴妃家人所受封贈,史書經過刪改而錯亂,資治通鑒據唐實錄,楊玄琰追贈為兵部尚書,新唐書則謂楊玄琰為太尉齊國公,應是玄璬之誤。) 死人不會從墳墓中再起來辭謝的,而且,皇帝又自行為之書寫了墓碑。 ——皇帝有一個時期為楊玄璬的不合作,很頭痛。但他又欣賞楊玄璬這樣的人,儒家雖然近迂,可是,大唐的外戚中,卻少有楊玄璬那樣的人物,在傳統上,有一個儒家的外戚,也值得驕傲的。 楊氏族人得到的恩命,只是賜官,追贈爵位是以楊玄璬為始,楊玉環為此而依照宮廷正式禮儀,朝拜皇帝致謝。 這回,皇帝端坐著受完大禮,楊貴妃為此而不滿起來,在行完了禮起來時,她終於質問皇帝了:「你好意思看著我拜九次?」 「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依禮,九拜是正常的事,你每逢年節,都應該如此,以前,你有為我母后做女道士的身份,禮節可以不究,現在是正式貴妃,自然要依禮行事。」皇帝忽然義正詞嚴地說出:「玉環,有時,禮不可廢,這是周公、孔子所定……」 楊貴妃看到皇帝的神態肅穆,一時愕然,脫口說:「那麼,今載新正,我不曾朝拜,他們也不告訴我,你自己也不說!」 於是,皇帝站起來,雙手按在她肩上,恣笑著接口:「我又唬住你一次了,剛才看你拜,有似舞蹈,我想,你沒有正經心,所以……」 楊玉環也笑了,他告訴皇帝,自己從前學過起、坐、拜的大禮,後來忘記了,這回,是命謝阿蠻學了來轉教的。皇帝為此而莞爾,從宮廷中著名的舞人學朝拜大儀,自然近於舞蹈了。 「玉環,你好些時不曾舞,我們去試試!」憂愁散了,新的享樂又開始了。 於是,《霓裳羽衣曲》在經歷多次演出之後而正式由政府公佈,列為皇朝的大樂章之一。 宮廷舞女謝阿蠻,在皇家的大宴中舞霓裳,名滿京華。 這次大宴,宮廷官和朝廷官中品階稍高的都預宴,宴會和皇帝登基的慶典差不多。李隆基鋪張地舉行一次大宴,並不純然為了行樂,而是表示天下太平和富足。 而在這一次大宴之後,皇帝將太子的名字更改為亨,那是表示隆盛的意思。 這年的正月,皇帝沒有上驪山,那是由於楊玉環的請求——她知道去年冬天在驪山住得太久,是為了自己,為此,她請皇帝正月間留在都城中。 由於皇帝在都城,正月節便顯得很華盛昌茂。 皇帝在異樣的興奮中,他和高力士獨處時,會講一些往事與對目前的滿足的話——這是只有高力士才能說得,滿朝中,皇帝少年時代的人雖然仍有,但已沒有一個親厚的朋友,只有高力士,雖然是內侍,但為少年時代無話不談的舊侶。 他向高力士表示,自己治天下,成績超過了太宗的貞觀之治,他表示,此後將委政宰相,自己多享享福。 對此,高力士卻直率地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希望皇帝能如開元初中期地用力於政務,他又勸皇帝仍然能巡行東都,不可長久留在長安。 皇帝不高興了,他笑斥:「力士,你要我做到老死嗎?就是田舍翁,到了晚年,也會享享福的啊!」 皇帝雖然微笑而說出,可是不滿和不願接受也很顯然。高力士默然,皇帝雖然將他視為朋友,但是,他卻不能以朋友視皇帝的,他只是皇帝的老奴。 不過,李隆基也發現自己話重了,他再說:「力士,你知道我今年多大了?」 「皇上春秋六十有二,和老奴比,還小一歲,陛下與大臣在一起,有老君王之風範,那是由於陛下在位已經進入三十五年之故,不過,陛下和貴妃在一起,春秋似只四十有二!」 高力士不敢再談政治了,輕巧地說出。 於是,皇帝真的笑了,摸著鬍鬚問:「和貴妃在一起,我的確不覺得老,但上朝時,心理上真的有老去的感覺——開元初年的朝臣,幾乎都已不見了,要談少年往事,只剩下你!」 然而,可以談少年往事的朋友高力士,其實也不能真正和皇帝說甚麼話的,高力士不以為皇帝已老到沒有治事之能,他希望皇帝能如開元初年那樣勵精求治。他發現宰相李林甫不見得是一個能以身任天下的才傑之士,李林甫的私心相當重,為了個人保持權位,只引用自己小圈內的人物,不肯廣開賢路。高力士本人,對賀知章是少有好感的,他對李林甫一系人的排擠賀知章,也認為不是國家之福,他是帝皇家的老奴,他所希望的是皇業興隆,長久不替,但看目前的情況,他不敢樂觀,可是,他找機會進言,被皇帝頂了回來,於是,他不再說了。 這是皇唐大政和人事上的變化,朝廷中,有人以為這變化因為楊貴妃。 但是,高力士卻明白,楊貴妃是一個和現實政治完全無關的人,問題只在於皇帝本身的懈怠和李林甫的器小易盈。 不過,天下太平,又富足,皇帝雖然懈怠,一旦有心做事時,依然具有魄力,只是,比開元初期差了。還有,因為人才的登進範圍越來越小,朝廷本身出現了因循,何況派系間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李林甫盡力排除著不完全依附自己的人。 這時,李林甫利用機會,在完成排除幾名重臣之後,從事于一項最大的政治鬥爭——打擊和企圖打垮太子。 太子李亨的地位並不穩固,唐代自開國以來,父子之間就互不信任的。李亨接位為太子之後,小心謹慎,並無任何過失,但是,皇帝依然時時查察兒子的行為,有時會自己到東宮去察看太子僚屬的工作情形。 李林甫當年勾結武惠妃,欲立壽王而不曾成功。此後,他在表面上和李亨關係不錯,實際上,彼此都有心病,李林甫明白,一旦太子嗣位,自己必然會失去所有,甚至也必然會被殺的。 因此,他要乘時擊倒太子。 太子妃的哥哥韋堅,和左丞李適之交情不錯,李林甫經常派人監視他們,也搜集了他們往來活動的資料。如今,他偵得韋堅和大唐的邊將,隴右兼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往來密切,他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剛好,皇甫惟明入朝,在皇帝面前也表示了反對以宰相專權的意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