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
四一 |
|
他說時,向李龜年揮揮手。 李龜年是述說了沉香亭夜宴的節目而清李白作歌的,清平調,也由他所選擇。在歸途,他已唱熟,而且也錄了副本。 現在,李白親手寫在金花箋上的詩,放在皇帝的案上。 於是,李龜年捧著檀板入場,有四名男歌者和四名女歌者分站兩邊,他們將疊和每首歌的最後一句。 於是,在平和的弦吹樂聲中,李龜年唱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詩很輕靈,歌又高超,皇帝為此而盡一杯酒,雖出「名花傾國兩相歡」一句,大笑著命李龜年再唱,他吹玉笛為之按拍,楊玉環則以象牙筷子擊玉杯為應。 這是歡樂的時日,沉香亭畔樂不絕,雖然只有他們兩人為主,但繁華陪襯著,兩個人行樂也一樣興奮,他們醉了。他們流連著光景而不忍散。 在燈光熱力烘焙中的花,未開的,開茁了,盛開著的,有些已趨萎謝了。 高力士終於來了,勸請半醉的皇帝和太真妃歸寢——除了高力士之外,宮中沒有人能勸得動皇帝的。 (附按:唐代稍後時人和宋朝的樂史說清平調三首,李白以趙飛燕比楊妃,高力士譖之,楊貴妃從此大恨李白。這是靠不住的。初唐及盛唐時,趙飛燕為地位高的美人的代表,趙飛燕是正式的皇后,楊玉環于李白在長安時,尚無名義。李白在第一首詩中似為點出她女道士身份(群玉山頭和瑤台都是道教的仙境),第二首似乎是建議皇帝立她為後,如趙飛燕然,因為趙飛燕入漢宮之初,也是沒有名位的。楊玉環當然不會因此進讒,再者她也不是一個弄是非的人。宋人樂史的記載有不少取自唐人筆記小說,又如楊妃取甯王玉笛歡而許旨,根本無可能,因甯王既居外,又早死了。) 芳春多令節,歡樂移易了大唐皇帝的心志,他統治天下三十年,以精明練達著稱,也以勤勞為人所重。但是,從天寶二年的春天起,他有些變了,他要求歡樂,為了尋求歡樂而對政務有了懈怠的傾向。 再者,他的歡樂面,也不斷地在擴大,除了兩人的行樂外,還時常舉行規模較大的宮廷大宴會,皇族中地位相當的人,文學侍臣甚至外廷中有些官員,也會被邀入宮。 有一次大規模的遊宴,自興慶宮到大明宮,衣香鬢影,極一時之盛,女道士楊太真在皇帝身邊的身份,外廷官員也看到了。就在那一次盛大的遊樂中,空頭的翰林學士,著名的詩人李白陪侍,又奉詔命撰寫宮中行樂詞十首,其中有幾首,成為宮廷中最熱門的歌詞,如下: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選伎隨雕輦,微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盧桔為秦樹,葡萄出漢宮,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 今日明光裡,還須結伴游,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豔舞全知巧,嬌歌半欲羞,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鶯歌聞太液,風吹繞瀛洲,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毬,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遊。 李白的歌為人爭唱,由宮中傳到外面的教坊和所有公侯之家,李白這位江湖詩人,一變而為宮廷詩人了,而且也成了最傑出的宮廷詩人,人們以為李白不可能作纖巧式的宮廷詩,然而,他作出來的比當時的其他的宮廷詩人的還要好,他的作品清新,鋪陳華麗,但又在不著意中表現了自己對宮廷行樂的一些意見。他希望君王的樂事能與萬方同享;他又暗示了君王行樂之時,也該記得「宜入未央遊」。未央宮是治政事的大殿,他出一個遊字帶過,但內行人會懂得他的隱晦的含義。 人們發覺李白的不簡單,同時又由於李白受到特殊的寵遇,許多官員都來和他交結、同遊。人們忖測,不久以後,李白大約會得到給事中或者中書舍人的實官職。 自然,在翰林院中,因李白的特出,也有人妒忌他。駙馬、常駐翰林院的中書舍人張垍,就有些心酸,因為他只仗家世,實際的才學,和李白不能同日而語了。 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在自己的道觀招待李白,這位世故的公主,也發現李白鋒芒太露了,她婉轉示意,但在春風得意中,本身又是豪情高丈的李白,卻未曾留意。 大唐宮廷中狂恣的行樂,到了熱天才告一個段落。 在這一段歡樂的時日中,朝廷發生了一宗巨大的舞弊案,是吏部考選方面的。為皇帝所寵信的大臣,禦史中丞張倚的兒子,被吏部選拔為第一,選人以萬計,入等的只六十四人。 張倚的兒子中了首選,群情大嘩,那時,平盧軍節度使,雜種胡人安祿山正入朝,由他奏發,皇帝面試張倚的兒子,居然交了白卷;於是,主持考選的吏部兩位侍郎宗遙、苗晉卿,再加禦史中丞張倚都被貶斥,其餘佐理考選的中上級官吏,也有被貶斥的。 這是轟動天下的大舞弊案。但在同一時期,又有一宗使長安百萬人口興奮的事:江、淮南租庸使韋堅開鑿了幾處運河,再在都城開引水道,又于禁苑以東開了一個湖,引滻水人人工湖。這個湖在禁苑的望春樓前,因而預定了名為望春潭。 這項工程耗了兩年的時間,功成之日,韋堅領了數百艘江淮地區駛來的貨船,直至望春潭,皇帝到望春樓觀看,連檣數裡,出現了長安有史以來船舶集中的壯觀。陪了皇帝,在別室望臺上參觀的楊玉環,寫了一張紙,命人送給皇帝,她說:如今的長安,兼有洛陽之盛了。 長安地區,因為水路欠通,江淮間漕運很難直達,轉經陸路,運輸費用昂貴,因此,每當關中農業歉收,皇帝和百官會到東都住一個時期,一方面調劑糧食和日用供應品,一方面也借此而對關東政務作重點治理。 韋堅的通水路,自然是有益萬民的大事,大唐皇帝在望春樓上看連綿不斷的帆檣,聽無數人的歡呼,他估計,長安百姓來看運輸船隊的,只此一地區,會有十多二十萬人;在滻水兩岸看熱鬧的人可想而知。 雖然耽于歡樂的皇帝,為政並不昏聵,他在望春樓上頒詔,將擬定的望春潭易名為廣運潭——望春只是對皇帝個人,廣運而是對百姓全體的。 同時,皇帝也及時升韋堅的官位,加左散騎常侍銜。 這項大工程的完成使皇帝喜悅,但朝中有幾位儒學大臣對此卻有不滿,他們著論和上言,認為這項工程自江淮至京城數千里間,為了開河,壞人墳墓,勞役民間,並非仁政,甚至有人舉隋煬帝開運河的事為鑒。 皇帝為此而發了好幾天牢騷——楊玉環入宮以後,第一次看到皇帝發脾氣而又自忍著不作任何處置。 但楊玉環也因此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因為發議論的人中,有她的父親的名字在內。 這是長安的炎夏——今年的天氣又特別熱。 楊玉環怕熱的,皇帝似乎也畏暑,他們中止了行樂而在歇暑,事實上,一春行樂,遲眠早起,五十九歲的皇帝也感到疲乏了。他需要休息。 炎夏,許多政務被擱置了起來,皇帝和楊玉環,在內苑的樹蔭下散步,聽聽音樂,好動的楊玉環於此時學習下棋和釣魚。 她偶然想到父親,但懶散,一下子又放開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