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文天祥 | 上頁 下頁
三三


  元朝統治者以為,宋朝宰相是吃不了這些苦的,一個月的折磨一定能使文天祥屈膝投降。十一月初五,開始領他到樞密院說是去見院官博羅丞相,一連去了四天,博羅故意避而不見。直到十一月初九,院官才傳令召見。博羅心想,折磨了一個月,又三番五次讓他見不到元人頭領,這次,文天祥一定會軟下來。

  然而他們又錯了,痛苦與折磨不僅絲毫沒有動搖文天祥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堅強了。

  在樞密院大堂中央坐著滿臉殺氣的博羅丞相,旁邊坐滿了元朝的高級官員,手持刀槍的士兵威嚴地站立兩旁,陰森可怕,殺氣騰騰。文天祥昂首闊步走進門去,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從容地走到大堂中央,作了個揖,站立在那裡。

  一名通事(翻譯人員)高喊:「跪!」

  文天祥嚴肅地說:「我是南人,只行南人的禮,禮行完了還跪什麼?」

  博羅一下子火了,令左右去拽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索性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又上來好多人,有的按頭,有的抓住手、按著腳,甚至還用膝蓋頂著文天祥的背,硬逼他下跪,但是文天祥始終不屈服。

  博羅無奈,只得令手下退在一旁,就開始審問:「你有什麼話要說?」

  文天祥說:「天下事有興有廢,我文天祥忠於宋朝,宋亡了,我只求速死,沒什麼話可說!」

  一聽文天祥說了句「天下事有興有廢」,博羅便想鑽空子:「盤古到今,幾帝幾王,為我逐一說來。」

  他是引文天祥一直數到現在的元世祖,好借此讓文天祥承認元朝,進一步再讓他投降。

  文天祥馬上機智地回答:「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我今天不是赴博學宏詞科(選拔博學能文之士的考試),沒工夫跟你說閒話!」

  博羅被駁得面紅耳赤,但仍不肯善罷甘休:「你們立二王,如何是忠臣?又有什麼功勞呢?」

  「立君王以存宗廟,存一日,則臣子盡一日責,不計較什麼功勞。」

  「你既然知道國家挽救不了,為什麼還要去硬做?」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盡我一天的心力。做為孝子,不管父母活著、病著,還是死了,都應盡孝心。

  父母如果有病,明知不能救了,難道你就不給用藥了嗎?今天文天祥到此地步,只求快些死,何必問我這些廢話?」文天祥氣憤地說。

  博羅發怒了:「你要死,我偏不要你死。偏要把你關下去!」

  文天祥冷笑著說:「隨你便吧!我連死都不怕,還怕坐牢嗎?」

  博羅惱怒之至,嘟嘟嚷嚷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審問就這樣結束了,元朝統治者能征服一個王朝,卻對付不了一個文天祥。博羅想立即把文天祥殺了,以解心頭之氣,可元世祖仍想「求才」。他們只得以長期監禁的痛苦來消磨文天祥的鬥爭意志,指望他能屈服,為元朝出力。

  在三年多的監獄生活中,文天祥始終也沒有屈服。

  土牢陰暗潮濕,只有一扇矮門和小窗戶,終年不透陽光。夏天悶得透不過氣來,下雨時,雨水往屋裡灌,床和小桌都泡在水中。糞便、死老鼠,各種髒物堆在屋裡,臭氣熏天。在這樣的監獄裡,文天祥經受著折磨,仍然堅持鬥爭。對他來說,生命不終止,鬥爭就不會停息。

  他還寫了許多詩歌,他要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把監獄中的生活和鬥爭,把親身的經歷和戰友的英雄事蹟,把宋朝滅亡的經過和叛賊的賣國行為,告訴給人民,告訴給後人。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為了鞏固元朝統治,正在南宋官員中大量搜羅人才。降元的南宋官員王積翁等人向元世祖上奏說:「文天祥乃當今人中之鳳也,南宋人中無一及其項背者。」於是元世祖令王積翁去傳達旨意。文天祥說:「國家滅亡了,我只有以死報國了。

  假如元朝皇帝寬容,讓我能夠出家為道士重歸故鄉,往後以方外之人備元朝皇帝顧問,那麼還說得過去。

  假如立即就委以官職,不僅亡國的士大夫們不能相容,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志向和事業全部拋棄了,那麼你們重用我這樣的人還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們真的請來了靜修自得、徹悟深通的老道士,給文天祥說道談玄,企圖動搖他的意志,使文天祥可以脫塵絕俗,與世無爭,不再反抗元朝;同時可避免元朝殺戳忠良的罪名以藉此收買人心。然而他們哪裡知道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文天祥,他追求的是自己所嚮往的浩然正氣,提出的做道士的要求,只是為再次舉起抗元義旗的藉口。

  至於生死、得失、功名、榮辱等一切雜念都給他拋於九霄雲外。就好像他在《正氣歌》中所寫的:「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文天祥的意志越來越堅定,王積翁想聯合南宋舊官謝昌元等10人請求元世祖忽必烈釋放文天祥。留夢炎認為這樣做不妥當,說:「文天祥出去後,必定會重新號令江南義民抗爭,這樣有可能會把我們10個人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於是,後來王積翁也不敢提釋放文天祥的事了。

  王積翁等人又建議:「不放文天祥,也該以禮相待,好讓人家說元朝皇帝開明。」元世祖同意了,令兵馬司給文天祥準備好的酒菜飯食。文天祥得知這一消息後說:「我文天祥不吃官飯已有好幾年了,元朝為我準備的酒飯,我堅決不吃。」

  當時,各地抗元鬥爭又高漲起來了。至元十九年,中山府(今河北定縣)有一個自稱「宋朝幼主」的義士,名叫薛保柱,聚眾數千人,要攻入燕京劫獄,營救文天祥丞相。有人還寫了匿名信:「馬上起義。

  到時先焚燒城牆上的草葦,然後率領兩翼衛兵舉火把接應。丞相可以不必擔心了。」當時元朝左丞相阿合馬剛剛被刺殺,氣氛相當緊張。

  得到這些情報,元世祖忽必烈十分害怕,立即下令:一、除去城牆上的草葦;二、京師戒嚴;三、將瀛國公(原南宋恭帝)和南宋宗室遷移到開平府(今內蒙古多倫縣),以防宋朝義民劫持,並懷疑匿名信中所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經過與大臣們商定,他們終於一致認為殺了文天祥最為保險。

  然而忽必烈認為:「元朝人中沒有能比得上成吉思汗時期的宰相耶律楚材的,而宋朝人中沒有能比得上文天祥的。」殺了他,還真是捨不得。於是決定,他親自出馬對文天祥進行最後一次勸說。

  十二月初八,忽必烈在皇宮大殿中召見了文天祥。

  文天祥昂首闊步地走進了大殿,凜然而立,長揖不跪。

  侍衛強令下跪,文天祥堅決不從。忽必烈一心想勸文天祥歸附,就不再拘於禮節而喝退侍衛,好心好意地相勸道:「你在這裡好幾年了,我一直不忍心也不願意殺你,如果你能一改初衷,以對待宋朝皇帝的忠心待我,我照樣會重用你當宰相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