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七


  三月初三日,在宣平縣前塢地方,田萬候率清軍同精忠大將馮公輔展開激戰,直抵宣平縣城外,追耿軍于宣平大旗口地方,馮公輔伏兵殺出,作殊死鬥,清軍也以死中求生之望,全力抗擊。這一戰從早一直戰到中午,始將耿軍擊敗,耿軍棄營而逃。此役雙方死傷都很慘重。同月,精忠大將馬九玉部於衢州與清將副都統喇哈胡圖、總兵官王廷梅等激戰,耿軍被擊敗,死千餘人。【《清聖祖實錄》,卷53,22~23頁。】

  清軍在浙江的戰略意圖,備齊舟師,消滅台州耿軍,「再酌機宜,共圖進取」【《清聖祖實錄》,卷53,14頁。】。但是,到了四、五月之交,無論在江西,還是在浙江戰場,爭城奪地更趨激烈,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呈現出反復拉鋸的狀態,特別是一些戰略要地,成了雙方反復爭奪的主要目標。

  清軍奪取浙江處州後,耿精忠因失去一戰略之地而深感不安。四月,他命總兵官徐尚朝率部由處州東南的溫州,騎都尉連登雲由處州西南的龍泉、松溪(今仍名)兩路進兵,必欲將處州奪回。清軍拼死力固守,擊退了耿軍的進攻,精忠的意圖未能如願。【《清聖祖實錄》,卷54,2頁。】

  浙江衢州為浙江通往江西、福建一門戶,與它東面的重鎮金華甚近,仍被耿軍佔據。五月初,清軍分路東進,意在取金華。清軍在大埂餘村、上路源(均在衢州附近)、峽口(衢州北)、湯溪(金華西側)、周、黃塘等處奮力阻擊,暫時擋住了耿軍的攻勢【《清聖祖實錄》,卷55,5頁。】

  農曆五月的江南,已是炎夏季節,對北軍不利。耿軍分守各處要隘,實力尚強,清軍很難迅速進入福建。聖祖指示:時當炎熱,安親王岳樂酌量留兵固守江西建昌處要隘,率大軍暫回南昌養馬,等到秋涼,或取湖南,或攻福建,候旨意再行動。將軍額楚、副都統席布應速平定廣信(江西上饒)叛軍,臨分水關(江西與福建交界處),陽為進兵,斷仙霞後路,吸引住叛軍注意力,而康親王傑書即命將軍賴塔等攻取仙霞關,或者傑書與額楚等兵兩路並進,夾攻江西與浙江交界的江山縣(屬浙江,今仍名)叛軍。互為聲勢,等待機會,進取福建。【《清聖祖實錄》,卷55,10~11頁。】仙霞關位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屬浙江省境,為進福建之咽喉。聖祖時刻關注此處,尋找機會,欲從此處突入福建,只要降服或消滅耿精忠,其他各處叛軍可不戰而瓦解。所以,聖祖不以別處為意,而專注於盡速入閩。

  由於清軍暫時後撤至南昌休整,耿軍趁機發動了新的大規模進攻。閏五月,耿軍又攻陷了浙江武義縣,各路叛軍互相應援,威脅金華。浙江總督李之芳與「平南將軍」賴塔親自指揮,拼力給叛軍以一定的殺傷。【《清聖祖實錄》,卷55,22頁。】清軍緊急增援,在宣平、武義兩縣大王嶺、東隴隘口、上套寨、下五塘等地屢敗叛軍,招撫其頭目一百三十余人、兵士一萬余人。【《清聖祖實錄》,卷55,30頁。】耿軍三路進攻處州,企圖奪回,被清軍擊敗,清軍乘勢收復松陽縣(處州西)。嚴重的是,樂平(今仍名,位饒州東)諸處耿軍乘隙進攻饒州,再次攻陷,直接威脅南昌。聖祖急令岳樂速回南昌固守,居中調度,分兵收復饒州。【《清聖祖實錄》,卷55,23頁。】將軍希爾根奉命奪饒州,於閏五月二十六日進至餘幹(今仍名,位饒州南)大敗耿軍,二十九日至饒州,耿軍已於前一天晚上逃跑,清軍重新收回饒州。【《清聖祖實錄》,卷56,2頁。】

  已退據天臺的曾養性已於三月間協同大將祖弘勳率總兵八人、騎兵六千餘、步兵數萬,進據台州附近,在南至長石嶺,北至三江,延袤數十裡的地帶,連屯二十五營,深溝高壘,暗排炮火地雷,與清軍隔江相對。另派遣大將朱飛熊、都督張恭萬、許英率總兵四員、水師萬餘、舟船三百餘艘,泊於城東小梁山下。清將傅喇塔組織清軍萬餘人馬進擊,由仙居涼棚地方抄山路從背後襲擊叛軍,在茂頭地方,將朱飛熊斬殺於陣中。養性退據茂平嶺,據險阻清軍。清軍初得仙居,即議決取黃岩。但養性據此嶺,恰好擋住清軍進黃岩之路。清軍無法前進。【《逆臣傳·曾養性傳》,卷2,40頁;參見《清聖祖實錄》,卷56,3~4頁。】經偵察,已探明有土木嶺可以通過,北走茂平嶺路程更近。從台州至黃岩計三百里,不能騎馬的路,有四十裡。耿軍以此處險要,沒有派兵守衛。傅喇塔與傑書密商由此進兵。遲至八月初,副都統紀爾他布統率福建提督段應舉滿漢官軍,從土木嶺間道突襲,出茂平嶺之背,耿軍大為驚懼,無心戀戰,紛紛逃竄,清軍乘勝趨黃岩。曾養性被迫放棄營寨,退入城內拒守。傅喇塔揮軍圍城,養性不敢久守,乘夜突圍,敗走溫州而去。八月十日,剩餘耿軍自知守不住,逃跑不及,開門迎降。地處沿海要地的黃岩落入清軍之手。【《逆臣傳·曾養性傳》,卷2,41頁;參見《文獻叢編增刊》,「清三藩史料」(五),454~456頁;《清聖祖實錄》,卷57,9頁。】十二日,清軍又向溫州進軍;太平的耿軍獻城投降。

  十三日,清軍繼續追擊,恢復大荊寨城。二十日至樂清,耿軍已逃得無影無蹤,清軍安然進城。原來,曾養性盡將叛軍撤往溫州、青田兩處固守。清軍在樂清暫歇,於三十日起兵,從山後小路抄襲,於九月三日至永嘉上塘地方,與曾部三萬余水軍遭遇,展開了空前規模的大戰,從早晨一直鏖戰到傍晚,雙方均無退縮之意,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拼命攻擊對方。終於,清軍占了上風,陣斬耿軍將官六十余員、兵一萬有餘,擊沉耿軍船九隻,俘獲副將以下官三十五人、共五百餘人,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多如山積!清將稱此役「大戰大勝,從古所僅有」。至十九日,清軍直取青田縣城。一個月之內,清軍連奪四城,創造了優異的戰績。【《文獻叢編增刊》,「清三藩史料」(五),486~487頁。】

  江西的局勢,在經過短暫的反復之後,從五月下旬,清軍開始取得進展。副都統朱喇禪在江西北部、臨近湖北的武義縣(今仍名)擊敗耿軍;都統覺羅畫特從江西東部重鎮建昌出擊,攻克新城縣(黎川)。【《清聖祖實錄》,卷55,27頁。】將軍額楚親自督率進攻廣信,沿途不斷擊敗耿軍,收復萬年縣,繼續向東進軍,至弋陽(今仍名),耿將蔣德弘率五萬兵馬堅守,總兵柯升以五千人馬從廣信趕來應援,另立六營,企圖以重兵阻擊清軍,使之不得達廣信。額楚率滿洲兵與土默特蒙古兵奮戰優勢的耿軍,殲滅二萬餘人,突進至城下,耿軍已逃跑,廣信剩空城一座,遂為清軍所得。【《清聖祖實錄》,卷55,27~28頁。】此後,清「定南將軍」希爾根等以招撫之策,先後招降了泰和、龍泉、永新,廬陵等縣叛軍頭目二百七十余員、兵士與家口六萬五千六百餘人;還在景德鎮等地擒斬叛軍參將以下十餘員、殲滅八千餘人,進而恢復浮梁、樂平二縣。【《清聖祖實錄》,卷56,19~20頁。參見《文獻叢編增刊》(五),418~420頁。】但是,清軍在個別戰役也嚴重失利。清軍攻克建昌後,欲一舉掃蕩盤踞在建昌附近的叛軍,於六月二十五日攻取石峽(建昌東,臨福建省境)。因為天氣炎熱,人馬困乏,喪失警惕,誤中耿軍埋伏,死傷慘重,副都統雅賴等將官戰死陣中,清軍被迫退回新城。【《清聖祖實錄》,卷56,17頁。】福建方面,清海澄公黃芳度仍堅守城池,受到鄭經兵猛攻,持續一個月有餘。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城陷,芳度與家屬全部被害,漳州也被鄭兵攻佔。【《清聖祖實錄》,卷59,11~12頁。】

  清軍個別地方和戰役的失利,並不影響整個戰局的順利發展。隨著江浙兩省各處戰鬥的不斷進行,逐漸向各大戰略中心地點擴展,戰爭的結局亦取決於雙方在這些地區的最後勝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