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猛 | 上頁 下頁
五八


  當天夜裡,遊擊將軍郭慶帶領五千人馬,馬卸鈴,人卸甲,輕裝秘密繞到慕容評大營之後,在前燕軍隊的後勤基地放起大火,堆積如山的糧草被燒得火光沖天,煙塵滾滾,數十公里之外都能看到火光。

  王猛站在高處,見到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高興地對左右說:「慕容評想叫我糧草斷絕,自動撤軍,我現在叫你糧草化為灰燼,看你30 萬大軍喝西北風!」

  燒掉慕容評的糧草,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又準備了一個有利條件。儘管前燕軍隊士氣低落,統帥無能,但30 萬大軍集中在一起,有吃有喝,要一口吃掉他絕非易事。弄得不好,真有可能演變為慕容評所預料的消耗戰。

  再說前燕皇帝慕容暐雖然派了他最信任的太傅出征,但心中仍惴惴不安。這位皇帝登極以來就不管事,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擊退桓溫的兩次北伐,第一次靠叔父、太宰慕容恪頂住,他啥心也不用操,他也太小,不知如何叫操心;第二次雖危如累卵,但因叔父慕容垂主動請纓,使戰局柳暗花明,化險為夷,他也沒操什麼心。加上慕容評把慕容垂的戰功貶得一錢不值,年輕人便真的相信是他的威名把桓溫嚇跑了。

  這一次與前兩次有些不同了:一是戰場離首都鄴城太近,直線距離僅90 餘公里;二是太傅領兵走後,他身邊已無人給他壯膽子了,至於母后可足渾氏,耍陰謀、亂朝政綽綽有餘,到了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也只有六神無主、束手無策的份兒;第三就是他一天一天長大了,21 歲,懂點事了。自太傅慕容評領兵出朝之後,他開始還認為擊退王猛自有太傅,照樣每天混在他的4000 名宮娥之中,白天輕歌曼舞夜裡溫柔同眠,雖大戰臨頭,仍無事一般。但漸漸地,他感到問題似乎相當嚴重。太傅出兵之後,壺關沒有奪回,晉陽卻接著陷落,郡縣紛紛倒戈,都是前秦勝利的消息,而沒有本國打勝仗的信兒。於是乎,他把曾經出使過前秦的幾位官員叫來。這幾位使者按先後次序為李鳳、樂嵩、郝晷、梁琛。不知為什麼,他只叫來三位,而將郝晷排除在外,也許是發現郝晷與王猛的關係而被罷免了。

  慕容暐憂心忡忡地問各位:「秦國軍隊究竟有多少?我國的大軍已經出動,他們會不會接受挑戰?」

  且不說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糊塗,前秦既然準備來消滅你,是攻而不是守,竟問人家會不會接受挑戰,將攻守都搞顛倒了,可見這位富貴風流的皇帝對軍事是一竅不通。被召來的三位當過使節的官員,李鳳作為散騎侍郎,是顧問官。他深知皇帝慕容暐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慕容儁生前曾讓各位大臣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作個評價。有個叫李績的大臣對他死去的哥哥、原太子慕容曄講了八條優點,而認為新太子慕容暐除了具有他哥哥的優點外,還有兩條缺點:一是愛打獵,二是迷音樂;指出這兩點要不注意,將有礙執行政務。當時慕容暐不過十歲,別的事不懂,但懂得記仇。李績幾句實話讓他懷恨在心,念念不忘。儘管老父慕容暐在當時和後來反復交待,又在臨終囑咐中要他善待李績、重用李績,但等他11 歲坐在皇位之後,馬上便對李績打擊報復。當太宰慕容恪請示提升李績當左僕射時,慕容暐說:「其它事情都可以由太宰作主,唯有李績這個人我要說了算。」最後,李績不但沒有被提升,反而被貶出京都鄴城。李績見小皇帝氣量如此,預感大事不妙,在外地憂慮而死。

  李鳳對此類事見得多了,平時只說皇帝愛聽的話。現在國家已到生死存亡之秋,他還是睜眼說瞎話,以討皇帝的歡心。他回答慕容暐說:「秦國國小兵弱,根本不是我們燕國的對手。秦軍統帥王猛更是一個庸碌之輩,哪裡是我們太傅(慕容評)的對手?皇上對戰局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李鳳講得皇帝慕容暐十分高興。接著問樂嵩、梁琛:「你們二位也到過秦國,有什麼高見?」

  中書侍郎樂嵩去年繼李鳳之後,到秦國搬來了抵抗桓溫的救兵,現在是不但無功,而且有罪。慕容暐和慕容評悔割武牢關以西之地的承諾,反說是樂嵩把話傳錯了。至於黃門侍郎梁琛,在秦國孤身奮鬥,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又如實報告了秦國備戰練兵的情況,結果呢?一片忠心換來滿腹猜疑,認為他是在為秦國說話,長它國志氣,滅本國威風。照說,這兩個人過去該說的都說了,現在已無活可說。但是,這是兩個剛正的忠臣,仍然不放棄進諫的再會。二人答道:「戰爭的成敗,在於將帥的謀略,而不在軍隊數量的多寡。我們應該用計謀爭取勝利。秦國王猛勞師遠征,善者不來,來者不善,怎麼可能不接受挑戰呢?我們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王猛不迎戰上。」樂嵩、梁琛所說,金玉良言也。照理,皇帝應該接著問他們有什麼破敵之策,但是他認為二人指出了他提問的無知,沒有給他面子,臉馬上就板了起來,揮手讓他們退出。

  鄴城的前燕官員在國家危亡之際,不是積極獻計獻策戰勝強敵,保衛國家,而是各打各的個人算盤。就連去年跟隨慕容垂南下大破桓溫的黃門侍郎封孚和司徒長史申胤,曾經是見識過人,好計頻出,現在卻一點作為也沒有,在那裡用占卜算卦的辦法預卜凶吉。封孚問申胤時局將如何發展,申胤說:「我夜觀天象,經過推算,看來鄴城非陷落不可,你我都會做王猛的俘虜。但是禍星還照著秦國,而今秦國滅燕,有可能像當年吳國打敗越國一樣,我看秦國反而會像吳國一樣大禍臨頭……」申胤是如何預測的,史無記載,多半是後人編史書時的附會,但有一點可以看出,這老傢伙把燕國複國的希望寄託在慕容垂身上,而對現任皇帝慕容暐已完全喪失信心。

  皇帝慕容暐在鄴城坐臥不安,等著太傅慕容評勝利的捷報。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慕容評在戰區封鎖山林、水源,靠收買路錢發財的消息。也不知是聽了別人的勸諫,還是糊塗皇帝突然清醒了一回,他對最信任的太傅第一次表示不滿,第一次派使者對他進行訓斥。侍中蘭伊奉命來到潞川大營,宣讀皇帝慕容暐的聖諭:「大王(指慕容評,被封為上庸王)是高祖(慕容廆)之子(應是現任皇帝的叔祖父),應以國家社稷為憂,何以忘記國家安危,置戰士的利益于不顧,在戰場上賣柴賣水,當起商人來了?國庫中的金銀財寶,堆積無數,朕與大王共同享受,你大可不必擔心受窮!如果王猛發動攻擊,我們將國破家亡,大王你帶著堆積如山的錢,又往何處逃生?敕令大王將所有搜刮來的金銀綢緞悉數退還戰士,然後整軍備戰,出軍擊賊!」這一回,慕容評怕了一次皇帝,遵旨將收來的買路錢散發給士兵,因此多少鼓起一點士氣。然後,急急忙忙地向王猛下達了戰書,準備採取主動作戰的姿態。

  王猛接到慕容評的戰書,不覺從鼻子裡哼了兩聲,這個蠢豬式的慕容評,居然迂腐地下什麼戰書?似乎是他伐我,而不是我伐他。王猛顯得十分興奮,又十分冷靜。他意識到決定兩國生死存亡的大戰馬上就要打響。此時,他可以採取兩種戰役指導辦法:一是等慕容評的部隊調開之後,一口一口地吃掉它,然而這樣頗費時日,同時有可能讓慕容評逐步整頓部隊,恢復士氣,即使他打一兩個小勝仗,士氣就會大不一樣。二是集中兵力決戰,趁他的部隊尚未展開之前,一口將30 萬人吞下。這頗有點蛇吞象的意味,萬一吞不下去,就將是功虧一簧,慘敗而逃。王猛反復權衡,最後下定決心冒險,爭取用一次大會戰解決問題。燕軍士氣低落,統帥與將士隔閡彼深,雖已退還買路錢,但士兵對慕容評的仇恨不可能一下消除;慕容評用兵無方,僵化死板,缺乏應變能力,只要將其第一道防線突破,就會兵敗如山倒。想到這裡,他覺得勝利已握在自己手中。關鍵在於,他自己的部隊必須一往無前,前赴後繼,樹立必勝的信心,否則一旦受挫,勝利將易手于慕容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