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順治皇帝 | 上頁 下頁 |
一二二 |
|
孝莊太后臉色蒼白,跌座在炕上:「造孽呀!福臨,你真是昏了頭哇!」 且不說孝莊太后這邊氣得大發雷霆,順治帝福臨自知做了虧心事,幾天來變得惴惴不安,性情格外的暴躁。紙裡包不住火,這事早晚要被皇額娘知道的,何去何從,他也沒了主意。一時間方寸大亂,連往慈甯宮請安的禮節都拋在了腦後…… 「太后駕到——!」 「太后來了?快,快,吳良輔,就說朕身子不適,勸她回宮!」福臨箭似地從炕上跳起,三步並做兩步跳上了床,胡亂拉開錦被蒙住了頭。 「奴才給太后請安了。」吳良輔率一班太監慌忙在乾清宮大門前跪迎太后。 「吳總管,皇上退朝了嗎?」孝莊太后扶著海中天的肩膀下了便輦,徑直朝裡走。 「啟稟太后,萬歲爺一早起來覺得頭暈目眩,身子不爽,便沒有上朝,這回兒還躺著呢。」 「噢?御醫看了沒有?」 「萬歲爺,萬歲爺不讓請,說躺躺就沒事了。」吳良輔低下了頭,他實在不敢面對太后那一雙異常明亮的眼睛。 孝莊太后明白了,福臨這是在裝病哪!好小子,做了虧心事,連朝也不上了,這紙裡包不住火,你捱過了今日還能躲得過明日?嘿,這愛新覺羅家的男人還沒有這麼怪的呢。 孝莊太后呵退了左右,一個人進了東暖閣,不聲不響地坐在南面的炕上,鋪著明黃色繡金黃綾子的小炕桌上擺放著幾盤茶點,一蠱茶還是溫熱的,一本厚厚的唐詩被攤開著,這是盧照鄰寫的「長安古詩」,詩中有幾句話被朱筆圈了點,想來是福臨頗為欣賞的句子,孝莊後在心裡默念著:「……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蕭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貼雙燕。……」 孝莊太后看著這幾句,久久地沉思著,她年輕時便對漢文化有所瞭解,遷入紫禁城後日子漸漸變得安定和閒暇,故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消遣,對唐詩宋辭之類中國古文化的精華孝莊太后並不陌生。這首「長安古詩」描寫的是長安上層社會驕奢豪貴生活的情形,前面一部分從「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百馬七香車……」至「嬌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寫的就是長安豪門貴胄爭競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 長安、洛陽一類的名都自漢魏以來為文人騷客們津津樂道,尤其是古都長安,那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密如蛛網的小巷交織著構成了無數香車寶馬川流不息的熱鬧大都會,從朝日到晚霞,出入于公主宅第、王侯之家的「玉輦」「香車」絡繹不絕,無一不是「玉輦縱橫」、「金鞭絡繹」、「龍街寶蓋」、「鳳吐流蘇」……那矗立在通行大道與小街交匯處的華美建築,有雕樑畫棟的宮門,五顏六色的樓臺,雕刻精工的合歡花圖案的窗櫺,飾有金鳳的雙闕的寶頂……長安是一片人海,人之眾多以至於「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炬相識?」在這裡便產生了一見鍾情的男女,他們一唱一和,結果是男有情女有意,雙雙墜入愛河,願做「比目鴛鴦」、「雙去雙來」。然而,這種愛戀的狂熱幾乎是與巨大的痛苦相伴的。這讓墜入愛河的青年男女情何以堪? 「皇額娘,兒臣不孝。」福臨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跪到了孝莊太后的膝下。原來,自打太后一進門時,福臨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兒,他以為這一回又要遭母后的呵斥,母子倆會再一次吵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可是,過了半晌卻沒聽見母后的動靜,福臨沉不住氣了,偷偷掀開了被角,原來,母后正捧著詩集認真地讀著呢。 「皇兒身體不適卻還在讀書?怎麼不去西暖閣?」 福臨不大自然地垂下了頭,嚅囁道:「兒臣,兒臣只是想躺一會兒,養養神,過一會兒就去西暖閣批閱奏摺。」 「養神?年紀輕輕的,連著幾日不理朝政,眼睛裡卻佈滿了血絲,這是什麼道理?你呀,真讓額娘痛心!」孝莊太后「啪」地一聲合起了詩集,聲音充滿了惱怒。 「兒臣知錯,兒臣再也不敢了。」福臨的頭垂得更低了。 「把頭抬起來,看著額娘的眼睛!哼,愛新覺羅家的臉面都給你丟盡了!從你太皇阿瑪到皇阿瑪,有你這樣疏于朝政而耽於享樂的嗎?你不是願意有所作為,要達到『又安天下』的宏願嗎?記得你親政之後額娘給你的忠告嗎?背一遍讓額娘聽聽,倘遺漏一個字,哼!」 「哈,這也算是懲罰?」福臨一顆石頭落了地,抬眼迎著母后的目光:「額娘教誨,兒臣敢不牢記?但,兒臣有一個請求,可否,可否讓兒臣起來背誦?」福臨涎著臉想耍賴。 「不成!背完了再說!」孝莊太后板著臉不苟言笑。 福臨悄悄地吐了吐舌頭,稍稍想了想,一字一句地背了起來。這是在他舉行親政大典之後的第二十幾天,具體地說是在順治八年二月十一日,被尊為昭聖慈壽皇太后的孝莊後,給他下的一道浩諭。因為做額娘的深知皇兒的心願,福臨願做有志之君,無奈親政之時才十三周歲,作為一國之君太小了,哪能通曉民情日理萬機?加之,皇父攝政王對福臨採取了「愚君」政策,縱容少主福臨日夜玩樂,卻有意不為幼帝延師就學,致使福臨親政時「閱緒臣奏章,茫然不解」!愛子心切又望子成龍的孝莊後當然明瞭這一切,於是她以自己身歷三朝久經政海的經驗和聰睿過人的遠見卓識,不失時機地對愛子進行指點和教誨,而福臨也深知母后用心良苦,自然將母后的教誨當做座右銘而熟記於心。 「昭聖慈壽皇太后浩諭皇帝曰:『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鴻圖,下能兢兢業業,經國理民,斯可為天下主民者,國之本。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涖政必加以詳審剛斷,賞罰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則,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倘專事佚豫,則大業繇茲替矣。凡兒務至尊,必繰理勿倦。誠守此言,豈惟福繹及于萬世,亦大孝之本也。』母后,兒臣背完了,一字不差。」福臨一氣呵成,滿臉得意之色。 「額娘問你,『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這幾條你做得如何?」 福臨回答得毫不含糊:「兒臣君臨天下,時時以國計民生為首務,救民水火,蠲者蠲,革者革,庶幾輕搖薄賦,與民休息。兒臣一再通過親政大典,上聖母尊號等大喜之日,頒發思詔,大赦天下,蠲免積欠錢糧和部分州縣額賦,或革除了某些非法攤派。兒臣牢記『滿洲根本的基本國策,繼續執行了祖先所制定的滿漢一家』的政策,經常駕臨內院,與諸大學士們討論前朝政事得失,評論帝王,從中記取經驗教訓,探討治國之道。兒臣自知幼時學業荒廢,」說著福臨頓了頓,有心看看母后的反應。果然,孝莊太后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愧疚之色,但僅僅是一閃而過,她的神態仍很自若。 「為此發憤攻讀,求知若渴,經史子集無所不讀,尤其是著名史籍,更是反復閱讀,仔細思考,對於前朝盛衰的歷史,兒臣已十分熟悉,時時加以借鑒。兒臣以明君自期,欲圖做番宏偉事業,孜孜愛民,以一身治天下,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呀。」 「好小子,說起來還理直氣壯!你難道就沒做過虧心事?否則,為什麼要裝病,不去向額娘問安倒在其次,可數日不臨朝,奏摺堆積如山,你心裡就不愧疚?還口口聲聲地自詡胸懷大志,欲為明君呢!」 福臨漲紅了臉:「額娘有話只管明說!拐彎抹角的多憋人呐!」 「那額娘問你,皇兒你為政最大的長處何在?」孝莊後目光炯炯。 「嗯…」福臨認真地邊想邊說:「明季酷政之後,滿漢水火之季,兒臣採用了仁厚寬和的對策,以招待人才,安撫天下。」 「言之有理!」孝莊後露出滿意之色,卻突然話鋒一轉:「這本是皇兒明見之處。可為什麼卻明於外事而暗於內事呢?」 福臨再一次漲紅了臉,避開了母后那炯炯的目光,心裡說:「嗐,這種房幄不修的內情,即使面對親生母親,也還是難於啟口的。真是鬼迷心竅!不過,我並不後悔!」 「年輕人胡鬧,也該有個分寸!再怎麼著也不能忘了自家的身份!這事若傳揚出去,不遭天下人恥笑嗎?」 「兒臣不怕!」福臨猛然站了起來,卻因長時跪地而雙腳麻木,腳步踉蹌著扶著炕邊,表情甚為痛苦:「先賢早就有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皇額娘,當初你貴為太后,不也為了愛而纖尊下嫁嗎?您當初為什麼就不怕天下人齒笑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