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崇德六年九月,在太宗正於松錦前線指揮同明軍作戰的緊張時刻,傳來了關雎宮宸妃有病的消息。十二日來人報告宸妃病重,十三日太宗急忙驅車駕啟行還盛京(瀋陽),十七日到了舊邊駐蹕。夜裡一鼓,又傳來宸妃病危,太宗立即拔營,派大學士希福等先馳往問候,天還沒有亮,他們剛進城,宸妃已死。太宗半路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悲不自勝。到了盛京,入關雎宮,至宸妃柩前,涕泣不止。諸王、大臣都勸他節哀。太宗為表示自己的眷愛,下令對宸妃的一切喪殮之禮皆從厚。出盛京地載門外五裡暫殯,太宗奠酒三爵而還。宸妃死時三十三歲。這位大清一國之主,對一個宸妃傾注了他全部的夫妻感情。

  自從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二十三日中午,忽然昏迷,「言語無緒」,傍晚才蘇醒過來【王先謙:《東華錄》,崇德六年九月。】。朝廷大臣深為不安,力勸「聖躬勿為情牽,珍重自愛」。但是,他從此飲食頓減,「聖躬違和」【《清太宗實錄》,卷57,38頁。】。過後略有覺悟,後悔說:「天之生朕,原為撫世安民,今乃過於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過,以此示警。朕從今當善自排遣也。」雖然如此,仍抑制不住懷念宸妃的情感。諸王大臣又請太宗到蒲河射獵,藉以消愁解悶。這次路過宸妃墓,觸景傷情,又大哭一場。郡王阿達禮、輔國公紮哈納都因宸妃喪時作樂,奪去王公爵位。當年十月二十七日,追封宸妃為敏惠恭和元妃【《清太宗實錄》,卷58,10頁。】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及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人。崇德元年一封麟趾宮貴妃,一封衍慶宮淑妃,地位在莊妃之上。他們各撫養一個蒙古女兒,有人說她倆是太宗娶的林丹汗的妻子【唐邦治:《清皇室四譜》,卷2,「後妃」。】。確實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灘以後,留下妻子竇土門福金等。她們歸服後金,代善等人極力勸太宗娶她為妻。太宗起初不允,代善說「皇上(汗)非為色多納妃嬪者可比」,而是「允和天道」。經過這樣勸說,再加上太宗想到出兵時,駐於納裡特河,曾有一美麗的野雉飛來禦營,今福金來歸,顯系天意,於是決定娶竇土門福金為妻【《清太宗實錄》,卷20,19、20頁。】

  五宮後妃之外,為太宗生兒育女的諸妃有元妃、繼妃、側妃、庶妃等十人【《清史稿》,卷214,「太宗諸妃」。】

  二、二十五個子女的父親

  清太宗的妻子總數無法統計。同樣,他的子女總數也無法統計。如仍以十五名為他生了子女的後妃為計算的依據,那他的子女就是二十五人,其中兒子十一人,女兒十四人。另外撫養女兒二人。為方便瀏覽,列表如下,可參考。

  清太宗後妃及所生子女表

  後妃名稱  子女名數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皇后) 女三: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莊妃) 子一:福臨(即順治帝) 女三: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宸妃)子一:二歲而殤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貴妃)子一:博穆博果爾 女一:下嫁噶爾瑪索諾木,撫蒙古女一,嫁噶爾瑪德參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淑妃)撫蒙古女一:嫁多爾袞

  元妃鈕祜祿氏子一:洛博會

  繼妃烏拉納喇氏子二:豪格、洛格 女一:下嫁旺第

  側妃葉赫納喇氏子一:碩塞

  側妃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女二:下嫁誇紮、哈尚

  庶妃納喇氏子一:高塞 女二:下嫁輝塞、拉哈

  庶妃奇壘氏女一:下嫁吳應熊

  庶妃顏劄氏子一:葉布舒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子一:常舒

  庶妃不知氏族子一:韜塞

  庶妃不知氏族女一:下嫁旺第

  清太宗諸子名號年齡表

  次序  名字  封號  生卒  年壽

  1 豪格 肅親王 萬曆三十七年至順治五年(1609—1648) 40

  2 洛格 萬曆三十九年至天命六年(1611—1621) 11

  3 洛博會 萬曆三十九年至天命二年(1611—1617) 7

  4 葉布舒 輔國公 天聰元年至康熙二十九年(1627—1688) 64

  5 碩塞承 澤親王 天聰二年至順治十一年(1628—1654) 27

  6 高塞 鎮國公 崇德二年至康熙九年(1637—1670) 34

  7 常舒 輔國公 崇德二年至康熙三十八年(1637—1699) 63

  8 未命名 崇德二年至崇德三年(1637—1638) 2

  9 福臨 清世祖章皇帝 崇德三年至順治十八年(1638—1661) 24

  10 韜塞 輔國公 崇德四年至康熙三十四年(1639—1695) 57

  11 博穆博 果爾襄親王 崇德六年至順治十三年(1641—1656) 16

  清太宗的十一個兒子,遭遇大致有三種:一是第九子福臨,繼太宗當上了大清皇帝;二是肅親王豪格、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承澤親王碩塞、鎮國公高塞、輔國公葉布舒、韜塞、常舒等,他們七人得到了王公封爵;三是洛格、洛博會及第八子,皆殤,未命名和未受封。這種狀況,在一個封建朝代內部,是帝王子孫經常得到的命運,比較正常。

  然而除了豪格之外,太宗如此眾多兒子,基本上都沒有什麼赫赫功績。福臨能當上皇帝,也不是因為他有過什麼傑出的才能和貢獻。這比起太祖的諸子,就大為遜色了。出現這種狀況,當然需要揭示其原因。從歷史記載上所反映出來的特殊性,大概有如下一些因素:

  第一,太宗為後金及大清最高統治者時,他的兒子們多數年齡比較小,不能投身戰鬥或參與議政;第二,太宗死後,豪格同多爾袞爭奪皇權失敗,影響到他的兄弟們不被重用,從而失掉立功機會;第三,福臨即位年僅六歲,大權落到多爾袞手裡,當然不會重用豪格兄弟,即多爾袞死後福臨親政,他對自己的兄弟們也不夠信任和重視;第四,隨著大清的進關和發展,至順治以後,人才濟濟,非如太祖、太宗時主要依靠兄弟子侄。

  在太宗諸子中少有的一個例外是豪格。他是太宗長子,繼妃烏拉納喇氏所生。此人文武全才,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早在清太祖為後金國汗時,已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因從征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有功,被封為貝勒。天命十一年同代善等征蒙古紮魯特部,親斬其首領鄂齋圖。太宗繼位後,他在軍事和政治上有了施展才智的更多機會,他本人似乎也抱著前途無量的希望在努力奮鬥。天聰元年擊敗明兵於錦州,二年同濟爾哈朗誅討蒙古固特塔布囊,收其部眾。三年進關,同莽古爾泰等率師迫近明朝都城北京,在廣渠門外英勇迎擊明寧錦援兵,衝擊至城壕,明兵大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