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秦始皇大傳 | 上頁 下頁
六八


  秦王政發現母親身上的衣服全濕了,顯然在地道的黑暗中摸索時,摔了不少跤。

  「孩子,娘對不起你!」太后放聲大哭。

  「娘!娘!」秦王政整理母親濕透了的頭髮,安慰她說:「是孩兒太狠心,對不起您!」

  「地道很冷,娘的衣服也濕了,我扶娘上去。」秦王政憐惜地說。

  太后緊靠在他懷裡,全身因冷和激動不停顫抖,她隨著他一步一步地順著地道的牆摸索前進,一面不停哭起,像個剛從水裡撈出沒有淹死的小女孩。

  「母親表面強悍,實際上是這樣脆弱!」秦王政在心中這樣想:「我又給她加上這多的痛苦,真難為她了,今後我一定要對她好點。」

  他將母親抱得更緊。

  出得地道,茅蕉等人行禮相迎,太后感激地對茅蕉說:「先生為天下亢真之人,使哀家母子離而複聚,秦社稷危而複安,全仗先生之力!」

  茅蕉連忙謙謝。

  當晚,秦王政在母后居處甘泉宮,以盛大晚宴接待茅蕉,太后亦親臨,諸宗室及重臣全部參加。

  酒至三巡,秦王政先向母后敬酒,然後又向茅蕉敬酒致意。他私下向茅蕉說:「母后的意旨,想留先生長在秦國教導寡人。」

  「臣使命在身,幸不辱君命,還要趕回齊國,將大王母子團聚的好消息回報敝國國君。」

  「替寡人體諒母后的用心,讓寡人盡點孝心吧!強留先生是太后的意思,貴國君之處,寡人自有交代。」秦王政懇切地說。

  茅蕉聽秦王政如此說,也只得答應了。

  秦王政當著太后及群臣宣佈:「立茅蕉為王傅,爵上卿。」

  6

  蘄年宮議事殿的密室裡,時間雖已午夜,猶是燈光輝煌。

  秦王政親自主持這項御前會議,參加的共有八位宗室及舊臣。他們是以左丞相嬴非、右丞相王綰為首,自呂不韋罷相國以後,秦王政不再設總管政事的相國,而是分由左右丞相治事,分別向他負責。

  參加這項會議的,例外還有兩位武將,一位是大將軍桓齮,一位是裨將軍王翦。他們去年攻鄴,連取九城,王翦表現特別優異,用兵佈陣,桓齮都自歎不如,特別向秦王政推薦,要他參加這項會議,也是表示重視他,讓他能參與國家最高決策。

  桓齮首先報告攻鄴勝利經過,將功勞都加在王翦頭上,顯示出他對他的激賞。

  接著是左丞相嬴非的報告,他揭穿國際間對秦的一項陰謀——

  韓國接壤秦國,飽受秦國遠交近攻策略之苦,本身小弱,無法抗拒,秦兵攻楚,更是常向韓國借道,罷兵回國,順便攻擊擄掠一番,韓國飽受兵連禍結之苦。

  後來有人獻計,韓王派了水利工程師鄭國來遊說,建議自雍地雲陽縣西南二十五裡起,至中山西郊瓠日止,傍北山而開渠,東引洛水,全長三百餘裡,可灌田地無數,目的是要將秦國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花費在開渠,而無餘力再從事東征。

  嬴非最近得到消息,察覺了這項陰謀,前相國呂不韋所以批准,完全是為了他的利益集團著想,因為水渠開成後,沿岸荒地變成良田,他們的利益不知要增加多少倍。

  再有,這項消息他是由別的管道獲得,而主管情報的李斯卻一無所知,表示他有所偏袒,知情不報,損害秦國利益太大。

  他的結論是——

  諸侯各國人士來秦,有人是為了秦地新開發,有利可圖,一心一意謀求自己的利益,貴為大臣,並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利用職權,官商勾結,最好的例證是前相國呂不韋。

  有的是為各國當間諜,受到秦國重用後,利用職位為各國遊說或是提供情報,而對各國的動態則偽造情報,或是知情不報,譬如李斯。

  有的更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得到權勢陰謀造反,根本不想秦國對他的恩惠,嫪毐就是最近的例子。

  他這一帶頭提出後,眾宗室大臣紛紛發言,舉出很多例子證明,外國來的客卿個個靠不住。

  蒙武雖然站起來為李斯辯護,但為眾人的聲音所壓制下去。

  群臣的言論正合秦王政的心意,因此他只含笑讓各大臣盡情發言,並不加以阻止。

  最後,他根據群臣的提議作成幾項決定。

  第一,鄭國渠立即停止建構,秦國力量主要放在對外發展,能夠征服天下,兼併各國,就有耕種不完的肥沃土地,到時各國俘虜都是用之不竭的人力。

  第二,外籍客卿一律驅逐,限其出境,小生意人可留下,有壟斷利益及大批田地的外籍商人兼地主,全部限其歸國,產業收歸國有,田地分給原佃農價購,折價分期歸政府。

  第三,客卿李斯掌管的情報業務交由車府令趙高掌管,李斯亦在驅逐之列。

  第四,呂不韋畏罪自殺,門客竊為厚葬,並有數千人送葬和爾後前去祭墓者,這些人全有登載記錄。若是外國人,驅逐出境,秦人送葬或是哭祭者,六百石以上官職者奪爵,謫遷房陵守陵;五百石以下,不奪爵亦遷房陵。凡是未參加送葬或祭墓的秦籍舍人門客,不奪爵,但遷居房陵。

  秦王政為了表示決心,在作成結論以後,不再像起日一樣詢問群臣有何意見。

  蒙武對由宦者掌理情報總感不安,這表示秦王的情報網不再是針對外國,亦將用在國內各大臣身上,這會造成宦官掌權,乘機挑撥君臣彼此的信心而遂行自己的私欲。但秦王已宣佈散會,他想等有機會再說。

  看到群臣紛紛行禮離去,秦王政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滿足和得意。

  7

  自認忠心于秦的李斯也接到秦王的逐客令,並限在三天之內離開咸陽。

  他一面命自韓帶來的家人李福收拾行李,一面灑脫地自嘲:「一把破劍,兩箱舊書簡,孤伶伶一身,不要三刻時辰就可遨遊四海,何必要等三天!」

  今天早晨一接詔命,他就將情報業務交給副手,讓他去向趙高作交代,看來秦國又會走上商鞍變法以前的宮廷專制路線,秦國事不可為,走了也好。

  他決定今晚睡個好覺,明天一早動身,行程第一站,當然是先回韓國老家看看,拜見一下恩師荀卿。來秦以後,老師和他曾有數次書信往返,他正逐漸走向得意之途,免不掉在信上大談抱負,老師每次的來信,除了鼓勵他施展抱負,以秦國作儒家王道的實驗場,爾後推展到全天下外,也不忘要他盡力促進秦韓之間的邦交與和平。

  但他從未想過秦韓之間應該有邦交與和平。韓國雖小,卻有如鯁在秦國喉嚨的一根魚骨,阻礙它的對外發展,攻擊趙魏,深怕韓截擊其後;想伐楚,韓正是一塊擋在路中間的石頭,所以他始終勸秦王消滅韓國,先吞下這根魚骨,就可大口併吞其他的國家。

  這也許是他想衣錦榮歸的潛意識促使他這樣,但無論怎樣,這表示他忠心為秦,連自己的故國也不除外,可是這些宗室舊臣卻說客卿個個是為本國作間諜,這種話冤枉一多少以天下為己志的仁人,首先就是他李斯!

  想到這裡,他再怎樣也睡不著了。他披衣起床,剔亮油燈,就著燈火寫份上秦王政的疏。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合縱,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此數寶者,秦不生一,而陛下悅之,何也?……夫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聲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應,故能明其德……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者,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者,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書寫完畢,李斯擲筆而起,胸中鬱悶消除不少,他在室內走動,一面在心中感歎:「此疏上去,未必見效,呂不韋和嫪毐事件給了秦王太大的打擊,而呂不韋到底是商人出身,凡事只講求利潤,只顧圖一己私利,不懂治國旗天下之道,甚至動搖秦國以農為本的基礎,限制了它今後其天下的國力,難怪秦王要如此做!」

  「唉,曉風殘月,明晚又該夢醒何處!」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有著書劍飄零的落寞。

  此時,他忽然想起蒙武,他們年紀相當,意氣相投,蒙武一直在秦王面前支持他,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志向——為秦統一天下。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蒙武個性剛直,不通權變,不如他李斯能趁勢順機。可是想不到李斯平日自負,善於將危機變成轉機,看樣子這次敵不過秦王政剛愎自用的個性。

  他決定不向蒙武辭行,明天順道在他府門前,將上秦王疏交門房轉交。

  想著想著,他又用另一塊絹寫了幾句話給蒙武。

  他安心地上床,很快就睡著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