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秦始皇 | 上頁 下頁
一八


  接著,廷尉李斯報告了各國的重大動態,分析各國關係時說:「去年秦國曾發兵助魏攻楚,所以除了設法與楚修好外,在秦攻擊趙時,可邀魏共同阻楚攻秦。燕趙之間屢有戰爭,而燕王一向對秦友善,必要時請燕出兵,共同擊趙。齊王最近有與趙國聯盟的跡象,要設法阻止。」

  秦王政立即讓大家討論中立齊國的計策。

  丞相王綰說:「齊國目前政策不定,在抗秦與侍秦中間仿徨。假若強硬威脅,等於逼他走上與趙聯合的道路,齊國多年沒有戰爭,國力積蓄雄厚,要是與趙共同擊秦,勝敗難定。」

  國尉繚說:「假若我們向齊國示弱,答應給予優厚的中立條件,齊國就會自恃強大,開出我們無法接受的條件,談判不攏,反臉成仇,反而驅使它與趙聯合。所以我們應該採取強硬態度,齊國升平日久,朝野上下都恐懼戰爭,這可先聲奪人,嚇得它自動提出中立的要求。」

  李斯提出折中意見:「只是單獨威脅利誘都有偏頗之處,最好是雙管齊下,先派人示好,再以戰爭威脅,但兩者都不宜過於明顯,否則會引起齊國以能左右戰局自重,也易引起趙國方面的注意。如何執行,則要請各位討論,陛下聖裁。」

  秦王政這才點頭微笑,指著坐在一旁的蒙武說:

  「蒙卿,寡人注意到你未發一言,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蒙武躬身答道:「依臣所見,對齊無論是威脅或利誘,全都應在暗中進行,而且是擇定對齊王有決定性影響力的人施行,目標不必多,擇其一二即可。」

  秦王政擊案大笑,他對李斯等人說:「這才是箭不虛發,蒙武的意見與寡人暗合!」

  會後,秦王政命蒙武前往齊國,遊說齊丞相後勝,要他見機行事,威脅利誘甚至是暗殺,務必要其就範。

  他另指示李斯,提供一切後勝個人的有關資料給蒙武,而且給予他在齊國的必要幫助。

  蒙武以秦國富商的身份來到齊國,通過間諜引見,認識了齊相後勝,後勝膽小貪婪,利誘和威脅使他很快就範,加上齊國太平日久,大多數人厭戰,齊王又昏庸無能,相信秦國與之和平相處的決心,很快與秦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而且承諾齊絕不與其他國家聯合抗秦,絕不提供給其他國家攻擊秦國的人力、物力。

  中立了齊國,就等於解除了攻趙擊楚的最大威脅。

  十三年,秦軍20萬大軍攻打趙國平陽,大獲全勝,殺敵10萬,傷敵不計其數,秦軍士氣大振,準備再接再厲,直取邯鄲。趙國將領李牧以8萬精兵大破秦軍,使秦軍元氣大傷,秦王政並沒有氣餒,命軍隊作短暫的休整,同時使用離間計使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調回朝中。秦王政親自到前線慰勞軍隊,重振士氣,策劃戰略,桓齮率軍再攻趙,一舉殲敵10萬,佔領了五座城市。

  與此同時,秦王政聽說韓國有一人才韓非,就派兵向韓國進攻,韓國無力抵抗,又知道秦軍此來的目的,只好讓韓非入秦。

  韓非到秦國後,向秦王政提出了兼併六國的計策,即首滅韓、趙、魏,以遠交近攻破合縱,然後消滅各國統一天下。他集法家之大成的法、術、勢的思想,均為秦王政所接受,並貫徹于施政之中。後來,韓非被李斯、趙高所陷害而入獄自殺,秦王政反誣韓王派韓非來秦陰謀作亂,發兵韓國,韓王請求歸附秦國,作為秦國的臣屬。就這樣,秦王政毫不費力地兼併了韓國。

  魏國妄想自保向秦國獻納土地,並應允與秦國合作。秦軍把魏國所獻的土地設置一個縣,作為進攻趙國的一個主要基地,重兵駐守,並再度攻趙。

  趙軍大敗,僅剩數萬殘軍退守太行山區。消息傳到邯鄲,只會尋歡作樂的趙王,驚嚇得差點兒從寶座上掉下來,趙國群臣更是束手無策。就在國家危急關頭,李牧毛遂自薦,要求再次領兵作戰。

  秦國報捷請賞的軍使不絕于途,魏、韓迫於形勢,不得不派使者前來道賀。

  對秦王政自己來說,以前秦軍幾乎每天都在國外攻城掠地,但那時的戰爭不是他在主導。這次不同,從構思、計劃、監督執行,改正前方將領的錯誤,一直到後勤補給,兵員補充的督導,他莫不全程參與,而且居於主導地位。他發現戰爭本身是一種最富於刺激的遊戲,他喜歡戰爭為他帶來的刺激和成就感。

  他喜歡聽取戰報,商議對策而致通宵不眠的氣氛。

  他也喜歡聽到戰事暫時失利,沮喪後而奮發,對問題苦思後找到答案,終於決定挑戰的那股興奮。當然他最喜歡的是這份勝利的感覺,前方回報的軍使,個個喜氣洋洋,群臣朝賀,全都是掩飾不住發自內心的喜悅。

  他巡行在道上,百姓高呼萬歲,空城空巷夾道歡迎,不只是因為他是秦王——他們的統治者,而是因為他帶來了勝利和光榮,他是英雄。

  但就在秦王政的勝利沉醉猶有餘味時,前線卻傳來了戰敗的消息。這次又是李牧以不到5萬的兵力,擊潰楊端和10萬大軍,楊端和已退到魏國境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